就在文欽剛剛下令驍騎營出擊之時,突然身後響起了呐喊之聲,夾雜著急驟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正向他們這邊殺了過來。
文欽悚然一驚,並州軍在這個時候並沒安排援軍,此刻突然有軍隊殺來,除了司馬軍之外還有別的軍隊嗎?
文欽和羊祜離的不遠,突然出現了異常的情況之後,兩人迅速地交流了一下,商議決定驍騎營暫停進攻,先看看後面出現了什麽情況再做打算,如果真的是司馬軍的援兵,至少驍騎營也不至於背身迎敵。
由於虎峪口的位置較高,從這裡到南面的平川有很大落差,幾乎不用派斥侯,文欽和羊祜遠遠地就看到了司馬軍的旗幟,這是一支騎兵的隊伍,其聲勢浩大,至少也不會低於三萬人。
文欽明顯地愣了一下,按照事先的情報來看,司馬懿的十萬大軍是抱團出發的,排成了一字長蛇,首尾相接,這樣的陣型比較的緊湊,曹亮為了截斷這條長蛇,所以才特意地在虎峪口設下埋伏進行伏擊。
也就是說現在司馬懿的軍隊被並州軍攔腰截為了兩斷,一路在南,也就是他的後隊人馬,已經陷入了並州軍的團團包圍之中,另一路在北,也就是他的前部人馬,目前也遭到了長水營和射聲營的阻擊,無法和被圍困的後隊人馬進行會合。
簡單來說,曹亮此次采用的就是一個典型的圍點阻援的軍事行動,目標相當的明確,用長水營和射聲營來阻擊司馬軍前部人馬的援救,用步兵營和驍騎營吃掉被圍困的司馬軍後隊。
按照正常的進展,司馬軍的後隊人馬已經是並州軍的囊中之物了,從目前的圍攻態勢來看,司馬軍的前部人馬在短時間內是無法突破並州軍隊防禦陣地,而並州軍對司馬軍後隊人馬的圍攻,則是佔據到了明顯的優勢,只要大火把並州軍所倚靠的外圍糧車屏障給燒掉,驍騎營便可以長驅直入,對並州軍發起猛烈的進攻,距離結束戰鬥也是為期不遠了。
但是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背後卻突然地殺出一支司馬軍的騎兵來,顯然完全是打亂了曹亮的布署,也給文欽和羊祜圍攻王觀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戰場上的形勢,陡然逆轉。
讓文欽感到疑惑的是,這支司馬軍騎兵從何而來,怎麽事先沒有得到任何關於這支軍隊的情報?
並州軍在上黨境內掌握著一個龐大的情報網,如果司馬軍從河內那邊再度調動騎兵入並州,是不可能瞞得過並州軍的斥侯兵的。
現在唯一的解釋是這支騎兵原本就是司馬軍十萬大軍內的,只不過沒有隨同大軍出征壺關,而是悄悄隱藏在了大軍的後面,倘若大軍沒有遭到進攻,這支軍隊可能便會一直隱藏下去,但如果大軍受到攻擊甚至是處於危難之時,那麽這支騎兵就是生力軍,他們的出現,足以扭轉戰局。
事實上,這就是司馬懿精心布署的一個將計就計的計劃,在行動之前,他特意地將陳騫、陳泰和胡奮三人調到了帳下,命三人各率一萬騎兵,與主力部隊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但主力部隊這邊遇襲,這三萬騎兵便可以火速馳援,徹底地粉碎曹亮的陰謀。
司馬懿抽調出來的這三萬騎兵,是司馬軍中的精銳力量,戰鬥力首屈一指,也是司馬懿反殺曹亮的一張底牌,試想一下,如果並州軍正在全力圍攻一支司馬軍,而這個時候這三萬騎兵突然殺出來,司馬軍裡應外合,處於被動的,恐怕便是並州軍了。
曹亮故意的現身壺關,想要誘敵深入,但司馬懿是何等的人物,又豈能被他這點小小伎倆給蒙蔽了,
司馬懿當然不會因此就裹足不前,這兩個月來他一直苦苦尋覓與曹亮的主力決戰的機會,如今這個機會主動地送上門來,他當然不會放手,所以司馬懿乾脆來了個將計就計,出兵七萬,詐稱十萬,然後另外安排了三萬精銳的騎兵暗伏於後,隨時予以反擊。其實七萬人和十萬人的差距,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得出來的,並州軍就算是埋伏在虎峪口,親眼看著司馬軍大搖大擺而過,那也不可能閑得蛋疼一個個地來數數吧。
更何況一路之上司馬懿故布疑陣,雖然總兵力上減少了三萬人,但是旗幟卻是一面也沒有減,光是從聲勢上來講,並州軍就很難判斷出司馬軍到底是多少人。
而且司馬懿這事做得十分隱密,就連司馬師都不知情,司馬師只是知道自己的先鋒副將陳騫被司馬懿調往別處了,所以此次北上,司馬師身邊並無副將。
而陳泰和胡奮自從兵敗碗子城之後,灰溜溜地返回了司馬軍大營,而麾下的兵馬也僅僅只剩下三四千人,所以他們在軍中,存在感極低。
司馬懿並沒有因為他們兩個打了敗仗就徹底地將他們棄用,因為司馬懿很清楚,陳泰和胡奮打敗仗,並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他們中了曹亮的詭計,在並州軍絕對的優勢兵力之下,能撿回條命來就不錯了,同樣的條件下,胡遵和王經不就全軍覆滅了嗎?
所以非戰之罪,司馬懿自然也就沒有追究他們的意思,這次對他們反而是委以重任,讓陳泰和胡奮驚喜之余,對司馬懿是感激涕零,紛紛表示,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這次的任命,讓陳泰和胡奮確實比較意外,按理說他倆人剛剛打了敗仗,那怕不追究罪責,至少也會冷處理一段時間,但沒想到司馬懿對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這如何讓二人敢不效死以命。
陳騫、陳泰、胡奮一路之上是隱藏行跡,與主力部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只是派出斥侯保持著聯絡,大軍在虎峪口遇襲之後,他們很快便知曉了,按照司馬懿預先的安排,三將立刻率兵火速前進,趕往虎峪口前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