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離開之後,司馬師命主薄將各地駐軍的名冊拿來,細細地查閱起來。
魏國的軍隊體系十分的龐大,常備軍的數量基本上維持在五十多萬的水淮之上,不過看似數量眾多,但實則各地兵員都比較緊張,完全沒有多少可以抽調的余員。
魏國的軍隊分為中軍、外軍和郡國兵,中軍是朝廷的禁軍隊伍,原來設虎衛、驍騎、遊擊、中堅、中壘五營,中堅中壘兩營在曹爽執政的時期被撤裁,其部隊並入了虎衛軍之中,而驍騎營則跟隨著曹亮叛逃至並州,於是乎中軍只剩下了虎衛軍和遊擊營。
不過高平陵事變之後,司馬懿奪回了中軍的控制權,首先恢復了中堅、中壘二營,而且又重建了一支騎兵隊伍,不過沒有再用驍騎營這個名字,而是改為了銳騎營,以區別於已經叛逃的驍騎營。
不過這一支銳騎營,也在並州之中全軍覆滅了,司馬師主政之後,首先重建的便是銳騎營,隴西運回來的第一批戰馬則他們挑選,剛剛打造出來的新式馬具也第一個配備到了銳騎營,現在銳騎營的裝備是全部騎兵軍之中排在第一的,訓練效果也是最佳的,相信用了多長的時間,這支王牌的騎兵營將會成為司馬軍騎兵之中的主力,成為司馬師抗衡並州騎兵的資本。
不過銳騎營現在還不具備實戰的能力,司馬師是不可能將他們推上戰場的,而且不光是銳騎營,中軍各營在並州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過創,雖然通過招募新軍方式完成了重建,但戰鬥力上面卻是無法得到保障的,所以,整個中軍可以調動的人馬並不多。
外軍則是指駐守在雍涼和荊州淮南的軍隊,這兩大戰區的軍隊主要是對付蜀國和吳國的,屬於防禦中堅力量,也是基本上不能動的基本盤。
接下來,司馬師所能調動的兵馬也僅僅只剩下了各地的郡國兵,別看郡國兵數量最為龐大,但魏國的天下地域廣袤,郡所眾多,這麽多的軍隊平均分配到各個州郡去,其實每個州郡駐守的兵力並不太多,既得維持地方治安,還得守禦城池,任務也是十分繁重。
其實郡國兵的戰鬥力不及中軍和外軍,他們最多擔任的任務是守禦城池,野戰的話,確實能力不足。
其中比較精銳的三河兵,倒是具備作戰的能力,但是在並州之戰,三河兵損失最為慘重,甚至許多營整建制地都被殲滅了,現在恢復起來,也比較緩慢。
司馬師計算了半天,也沒法給鍾會湊足十萬步兵,他輕輕地搖了搖頭,這天下的兵馬雖多,但真正能調動的,卻是比較有限,捉襟見肘啊!
揉了揉了發脹的太陽穴,司馬師站起了身,他一隻眼睛看這些兵冊,確實是比較困的,司馬師連續地看了兩個多時辰,那隻僅存的眼睛又困又澀。
司馬師不敢再看了,趕緊地起身到外面溜達溜達,去後花園看看花花草草,養養眼。
司馬師自從眼睛受傷之後,一隻眼睛完全失明了,另一隻眼睛也患了眼疾,經常會伴隨有眼痛之症,太醫曾告誡他謹防用眼過度,否則會有雙目失明的危險。
雖然失去了一隻眼睛,但除了視距變窄之外,並沒有真正影響到司馬師的生活,但雙目失明就不同了,變成了一個瞎子,還能成什麽大事?
所有司馬師聽從了太醫的吩咐,一發現眼睛有乾癢痛的症狀,便主動地少看些公文,多到戶外活動一下,遠眺近觀,讓疲勞的眼睛適當放松一下。
還別說,太醫的這個不用扎針不用吃藥的方子倒是挺靈的,司馬師在後花園走了一圈,眼睛變得舒服多了,他正準備離開後花園,只聽得亭廓之上,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
司馬師對這個聲音並不陌生,一聽便是他的九弟司馬倫的聲音,此刻正是三月中,百花盛開,後花園裡花香怡人,司馬倫特意地跑到後花園裡來讀書,也不知道他是真讀書還是賞花來了。
十歲的孩子正是玩性最劣之時,司馬師雖然對司馬倫要求極為的嚴格,但也沒有禁止他來後花園讀書,或許司馬師認為這裡也是一個陶治性情的地方。
司馬懿臨終之時,將司馬倫托付給了他,而且司馬懿還要司馬師立下重誓,等到司馬師百年之後,他的位置將會由司馬倫來繼承。
司馬師對此倒是沒有多少的抵觸心理, 盡管他對司馬倫的母親柏靈筠並沒有多少的好感,但遵從於司馬懿的遺命,司馬師對柏靈筠還是比較恭敬的,以母親之禮事他,盡管柏靈筠的年紀還不曾大過他。
對司馬倫,司馬師卻是另一種感情,雖然司馬倫是他的弟弟,但是論年紀,自己的女兒都要比他大得多,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看待,也不為過。
長兄為父,也確實如此,司馬倫天生極為的聰明,言談舉止大方得體,對司馬師更是恭敬有加,自然深得司馬師的歡喜。
本身司馬師對讓司馬倫繼承自己位子的做法是有一定的抵觸的,但司馬倫如此聰慧靈俐,倒讓司馬師覺得司馬懿看人眼光獨到,以司馬倫的聰明才智,十年之後,必成大器。
司馬師沒有兒子,將司馬倫視若己出倒也不是什麽難事,所以司馬師必須要把司馬倫從小就進行嚴格的培訓,熟讀治國方略,兵書戰冊,為將來的繼承位子來先行鋪路。
司馬倫對司馬師是言聽計從,你讓我讀書我便讀書,你讓我學習我便學習,並且是不打半分折扣的,對於一個只有十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剛才聽他讀的,便是《孫子兵法》,現在別的孩子十歲才剛剛啟蒙,而司馬倫就已經熟讀四書五經,而且曉暢兵法戰陣,堪稱是神童。
司馬師微微一笑,臉上頗有些欣慰之色,快步地朝著司馬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