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嘯醒來時後,又發現自己被師娘摟在懷抱裡睡著了,看來師娘是越來越喜歡他了。他趕緊起來,他洗個臉,便喝碗湯。他帶這智慧寶典騎馬來到捕快衙署,他帶著四個捕快、兩隻獵犬上山了。
魔教智慧寶典和龍族智慧寶典其實都是同一本書,李龍嘯已經把龍族巫師注入龍族智慧寶典的詛咒融化了。他已經能翻看到龍族隱藏在智慧寶典中的采礦、冶煉等秘密。
這果然是一本科技強大的智慧寶典,李龍嘯帶著智慧寶典找到了山上尋找鑄甲礦的獵戶和鐵匠。
這座山很高,森林也很茂密,樹木參天。這座山是一天綿延不絕的山脈。山脈的地質構造與是否有鑄甲礦有很大的聯系。在遠古時候,從地球內部的鐵礦融化時噴出地殼,這樣鐵礦便出現地球薄弱的地殼表面。
李龍嘯在觀察著大座大山,他騎馬從山的這邊跑到那一邊,山很高,高得雲彩都山坡上飄揚。李龍嘯感受山高的好處,山高可以涵養水源,山高可以隱藏著鐵礦。
龍族智慧寶典記載著礦山開采需要遵守規律,鑄甲用的鐵礦,是最基本的資源。很快,李龍嘯在山谷中發現了氧化鐵礦,雖然只有一些露出地表的,他感覺到看到一種全新的希望,鑄甲礦就隱藏在這座大山中。獵戶只是熟悉山裡的路,如果要找鑄甲礦還是靠自己的。
龍族智慧寶典中記載了礦物相分析包括一般磁性鐵、矽酸鐵、碳酸鐵、硫化鐵及赤褐鐵五種,冶煉鐵礦的方法也已經明確記載著。龍族智慧寶典有這麽發達的科技為什麽還是衰落,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江南是農耕文明,在采礦、冶煉的科技方面比較滯後,李龍嘯知道這是一種對整個州郡的考驗。采礦是關系到一個部落的興起,亞述帝國就是從一個部落發展起來,亞述采礦、冶煉的技術被魔教長老記載下來,但是這個魔教也是來自龍族部落的人。
李龍嘯回到州府後,向薛涼山報告了發現鑄甲礦的情況,他計劃發動三千人從事采礦、冶煉鐵礦,他感覺自己的力量的太小了,他需要州府大人的幫忙。
薛涼山聽後大喜,他太需要鐵礦山,這關系到能否擴充勢力的未來。有了冶煉的兵器後,他酒能武裝大批的農耕農民成為武士和騎射手。薛涼山從兵營征發一千兵士直接參加采礦,然後再從附近的流民、農民、獵戶招收礦工。
開采礦山要修路,李龍嘯先帶領兵士、獵戶、農民開始修路,因為南梁時代已經騾子,很快這些騾子可以充當運輸隊,修建的山路工程進展很快,每天的修建的路長達五百米,這樣將來就可以把采礦的路慢慢修好。
李龍嘯在規劃著采礦,這是一個軍事部署,采礦涉及到了軍事戰爭的需求。李龍嘯知道,必須牢牢地控制這個采礦場,這樣才能夠建設一支強大的軍力。
很多兵士在激勵下都勤快地乾活,因為州府已經說了要給他們發雙份工錢。這些兵士都是青壯年,他們拿著銬、鋤頭、鏟子等工具,忙著挖路,他們不怕辛苦地勞作著,這種付出起到重要的作用,農民把石頭鋪到路上去,這樣修出來的路,可以在山間運輸的礦石。
三個星期後,經過勞工和兵士們的努力,很快在山裡修建了一條路。李龍嘯命人在山中建起房屋,這些房屋都是木頭建的房子,他們從森林砍伐木頭,在平地上建起了木頭房子。這中木頭建在山上,正好可以乘涼。這山間有小溪,小溪的誰很清澈,
可以做飯,可以洗衣服,真的很方面。 李龍嘯看著山間建起的木房,他看到一個崛起的州,他知道要應付西魏的騎兵,要有鐵礦、要有牧場、要有勇敢的士兵。這是決定江南命運的戰鬥。
李龍嘯很快示范給兵士、勞工怎樣進行采礦,富含鐵礦的礦石有什麽特征,他一一講解給兵士和勞工聽,要他們認真做好采礦的勞作。采礦要從基本的工作做起,那就是挖礦,挖礦是一場苦力的差事。挖好礦後,還要把礦運到專門的冶煉鐵礦的廠房。
冶煉鐵礦石的廠房建在靠近山腳的地方,冶煉鐵礦的廠房能夠存放鐵礦石。
李龍嘯在勘探這鑄甲礦有多少,這鑄甲礦是礦脈,礦脈富含鐵元素越豐富,那麽這鐵礦石冶煉的品味也就越高。李龍嘯在研究這冶煉的知識,智慧寶典記載太重要了,已經很詳細地記載了冶煉的步驟、注意事項。
冶煉需要用的爐子也修建好,因為冶煉鐵礦石的溫度是很高的,所以冶煉的要求也比較高。李龍嘯很快要求進行冶煉分工,冶煉鐵礦石第一步是冶煉城生鐵,第二步是把生鐵加熱成半液體狀態,這樣就可以把生鐵在鼓風的狀態下利用氧進行脫碳,在冶煉成鋼鐵。
州府大人薛涼山親自帶人視察冶煉礦場,他很高興,他看到了勤勞的兵士和勞工。州府大人薛涼山慰問了從事采礦和冶煉的工人,很多勞作的工人和兵士都受到很大的鼓舞,雖然他們勞累了一些,但他們的勞動具有巨大的作用,為州府生產鐵資源,這是稀缺的資源。
薛涼山和李龍嘯望著礦場,他們都心裡久久不能平息,梁武帝已經要求各州發展好軍力,要為準備迎戰西魏遊牧政權作準備。
一個星期後,礦場果然冶煉出堅硬無比的鐵,這些鐵可以製作甲胄、刀劍、弓箭。薛涼山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州府大人,他擅長練兵,也擅長發展軍力。
礦場的冶煉師已經能打造甲胄,打出來的甲胄比以前甲胄輕了很多,而且比以前的甲胄更堅硬。這個礦場也打煉了弓箭,他們已經打造很鋒利的箭頭,這種箭頭是製作弓箭上好的材料。鑄甲礦場終於可以製造鐵了。
李龍嘯已經掌握了整個鑄甲礦場的生產,可以進行軍事生產需要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