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這個天下我做主》第三十四章:知行合1,致良知
“這個天下我做主 新()”查找最新章節!
 “還有人有其他想法嗎?”

 孟星辰故意問道,最後目光放在了沈寧所在的方位。

 在場諸人互相看了看,並沒有人站出來。

 口才較好的已經陳述完畢,水品一般的也不想丟人現眼,自然無人表現。

 所以孟星辰繼續道:“剛剛幾位學子都各抒己見,但想必大家都看出來了,孟某並不滿意。因為你們的思想中,始終脫離不掉聖人的思想,而孔聖人蓋世無雙,你們有這樣的表現就很正常,所以孟某便沒有評論。對了,說起孔聖人,倒是讓孟某想到了書院門前的那句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出聯的人可在這裡?看他聯中比較推崇老子,孟某也喜歡讀老莊,正好今日見見此人。”

 孟星辰拐彎抹角的引出了沈寧。

 很多人都看向了沈寧,沈寧當即起身,拱手拜道:“學生趙寶玉,字流舒,拜見孟先生。上聯正是學生所出,讓先生見笑了。”

 孟星辰打量沈寧,讚美道:“一表人才、俊朗灑脫,當真是翩翩玉公子啊!”

 自家侄兒,當然要使勁的誇。

 但四周其他人卻議論紛紛,要說起彭城的青年才俊,趙寶玉的名聲一點也不小。其一是因為他是李府的準姑爺,其二是因為玄機道長的測命箴言。

 盛世奸臣,亂世奸雄,有狼顧之相!

 這個評價可不是什麽好話,所以趙寶玉不是好名聲,而是壞名聲。一旦入仕,那就是當頭棒喝,故而眾人對趙寶玉的態度都是不屑。

 “多謝孟先生誇獎。”沈寧恭敬道。

 誰知,孟星辰又道:“原來你就是趙寶玉啊,孟某雖初到彭城,也有耳聞玄機子對你的測命。你的上聯豪邁不羈,想來學問也不淺,對儒可有自己的看法?不妨說出來。沒有也無關系。”

 聽到他的問話,沈寧立即明白了孟星辰搞這一出的緣由。

 看來,他是想借此機會,替自己正名啊!

 沈寧假扮的是趙寶玉,玄機子是為趙寶玉測命,那些箴言雖說的是趙寶玉,但將來假扮之事若是揭穿,那些壞名聲必將轉移到沈寧身上,而且沈寧假扮他人勾當,更加佐證了奸字,到時候眾口鑠金,沈寧就永遠甩不掉汙名了。

 沈寧不在乎名聲,只要自己爽,誰還關心外人的看法。

 但作為長輩的孟星辰在乎啊,所以他要借此機會為沈寧創造大名聲。

 如果沈寧對儒的理解新穎,那孟星辰就能不吝嗇讚美,說他是儒道未來的開拓者,而作為儒道未來的開拓者,又怎麽可能是奸臣?到時候儒家就不會同意。

 這是孟星辰的良苦用心,也是護犢之情。

 當然了,孟星辰也怕沈寧說不出來,所以話的末尾,委婉地提醒了沈寧。

 沈寧明白他的用意,便提高了聲音,道:“孟先生,學生的確有些粗俗淺見,但怕說的不好,所以不敢獻醜。既然先生詢問了,學生便不敢隱瞞。”

 “好,速速傳來,讓我等聽聽。”孟星辰大喜,連忙問道。

 其他人有些鬱悶,沒想到孟大儒對此人如此看重,聽聽那催促的語氣,好奇中帶著驚喜,驚喜中又有熱切。

 這惹得其他人心情不爽。

 沈寧奪走了彭城的女神,又是外來戶,如今如此囂張,眾人自然同仇敵愾,過會若是說的不好,定要好好譏諷。

 “我等也好奇趙公子的高見!”王北玄忍不住說道。

 “沒錯,不知趙公子會有什麽新想法?”邢雨也笑道。

 ......

 面對眾人的冷嘲熱諷,沈寧絕對跳出圓,不陪你們玩。你們玩的都是聖人剩下的,自己第一個跳出圓,那自己是老大。

 所以沈寧哈哈一笑,笑聲壓過眾人的議論,隨即道:

 “諸位,在我看來,儒是我們自己的本心,而本心既是理,想要達到得見本心,掌握儒,便需要明理,而辦法則是知行合一!”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齊齊皺眉。

 儒乃本心,心即是理,明理則要知行合一。

 短短幾個字,說出了沈寧對儒的見解,並且介紹了實現的途徑和目標。就好比孔聖的儒道是仁,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途徑和目標。

 更難得的是,以前從未有過這個思想。

 單單這一點,沈寧就遠勝王北玄和邢雨。

 眾人議論紛紛時,一些儒家的老夫子不斷揣摩,對沈寧的說法越加覺得玄妙,一位老者連忙說道:“孔聖曾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孔聖說的很明顯,知行乃是修身治國的根本。不過孔聖人又道: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所以孔聖人實際上以行為本,而非知行合一。”

 孟星辰也沒料到沈寧果然來了一個一鳴驚人,他接話道:“郭院長說的沒錯,知行乃是儒家的精髓,不過歷代大儒都認為,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知行知行,自古便有先後輕重。卻沒想到,趙公子認為知行合一。可否詳細說明一下?”

 沈寧只能硬著頭皮上:“在學生看來,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知行合一,不能分而論之,它們是一個本體,而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

 “致良知,致是兼知兼行的過程,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這便是良知...”

 沈寧把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東拚西湊,拿出來唬一唬這些儒家的老家夥。

 剛剛張秀兒介紹了儒道的發展,孔聖創立了儒道,孟荀發揚了儒學,並且隨著發展,儒道被繼承下來後,也歷經融入,比如經學的崛起和衰弱,理學的萌芽等等,但始終沒有形成較為一統的思想,所以便無法造就它獨一無二的地位,被其他思想衝擊。

 前世歷史證明這一過程,直到理學出現,是對儒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因為理學融會貫通,並確立了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形成了統一的思潮,所以影響至深至巨。

 而現在,沈寧把心學提了出來,更是前所未有的新想法。

 孔孟朱王,前世華夏歷史長河中的四位思想巨人,沈寧請出心學集大成的思想,那威力可想而知。

 知行合一,致良知。

 這便是儒。

 短短七個字,包括了孔孟之道,又有不同。越想下去,越發人心醒。

 雲龍書院的院長一臉激動,嗚呼道:“知行合一,難矣,難矣,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現在的儒生,基本是知先行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因為儒學講究父慈子孝,所以人們知道這個,才去遵守這個。而知行合一,是指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這說起來容易, 但若是所有事都這樣呢?

 見不平而知義!

 見國事而知忠!

 見不仁而知善!

 ...

 想要致良知,何其難哉。

 所以今天沈寧出了一個大招,唬住了所有人。

 而沈寧心中也樂開了花,只聽那系統的提示音響個不停:

 “裝逼值+3。”

 “裝逼值+3。”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4章 知行合一,致良知)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這個天下我做主》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