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崇禎大帝的掛機系統》六百九十四福利定型五
最新網址:

682曲園

雖然朱由檢是反對封建迷信的,但是朱由檢也清楚《東窗事犯》的無奈。畢竟上面都黑了,除了職位天道大功,之外,難道還想靠上面的畜生來處理他們自己?

不過這件事事一個悲劇。甚至說,幾千年來,好面子,假仁義的上層對國家,對民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從嶽飛含冤而死到南宋滅亡的一百多年間,以嶽飛事跡為題材的戲曲僅見此一種。究其原因,大抵因嶽飛一案幾經反覆,此間與嶽飛相關的資料盡被毀去,其英武事跡與赫赫戰功均不見於官方史冊。

嘉泰四年,嶽飛之孫嶽坷收集了有關嶽飛的詩詞文、舊事記載、奏疏等,並將之“悉上送官”,宋寧宗見到這些資料,才追封嶽飛為鄂王,官方這才全面肯定了嶽飛的功績。

南宋官方態度搖擺不定,民間文言、講史說唱卻己有一定流傳。嶽飛戲在此時只是初現苗頭,一定程度上是受限於時間短促,致使戲曲藝術這一形式尚未繁興。

入元以後,戲曲發展進入黃金時代,誕生了一批戲劇巨擎,為今留下無數戲曲瑰寶,然而嶽飛戲的發展在元代卻稍顯滯澀。戲曲藝術高度繁榮的元代,留下的嶽飛戲僅三種,即孔文卿《東窗事犯》、全仁傑《秦太師東窗事犯》、無名氏《宋大將嶽飛精忠》。

現今看來,元朝官方對嶽飛的評價是極高的。元代官修史書《宋史·嶽飛傳》將嶽飛列入群臣軍事將領類,位列第二,僅次於韓世忠。

明代的嶽飛戲進入了飛速發展,全面興盛的時期。明初,統治者對戲曲這個最富於通俗的藝術更是倍加防范。《大明律·禁止搬做雜劇律令條》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節烈、先聖先賢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與同罪。”文人與劇作家自然小心翼翼。因此,在明朝的前期,以嶽飛事跡為題材的劇作寥寥無幾,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也屬平庸之列。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到了明中期,由於“翁父”王振弄權,和宋“靖康之變”一樣,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之變”中被瓦刺軍也先俘虜;此後,抗敵名將於謙、熊廷弼、袁崇煥等功績斐然,卻相繼被殺,命運極似嶽飛;接著嚴嵩、魏忠賢相繼玩弄皇帝於股掌之上,恰似蔡京、童貫、高休等輩再生;再其後,李自成、張獻忠揭竿中原,清兵數十萬鐵騎南叩長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空前加劇,國弱寇強君暗臣奸的嚴酷現實,使嶽飛的事跡一下子成了統治者號召人民,文人們發泄憤慈的最好題材。

明萬歷四十三年,明神宗朱詡鈞詔書曰:“谘爾宋忠臣嶽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運嶽武王”。嶽飛被冊封為“三界靖魔大帝”,正式將嶽飛推上了神壇。人們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和歌頌嶽飛,保存至今的杭州嶽飛廟、湯陰嶽飛廟和朱仙鎮嶽飛廟均建於這一時期。

在此大環境下,文人們開始思索嶽飛冤案背後的意義,追尋抗金失敗的深層原因,明大學士楊一清有詩言:“奸臣佑賊心先死,弱主忘家國遂分。”可見嶽飛對文人啟發之大,發端之深。

被自己人仇視,確被敵人敬佩,不得不說是漢人的一個恥辱啊。不得不說是漢人的一個可悲之處,是上面的可恨之處啊。

m.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