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崇禎大帝的掛機系統》二十四解開枷鎖的閹黨
  信王被刺,朝堂之上百官居然還有人為牽連官員做辯解。

  天啟皇帝暴怒之余,對百官徹底的失去了信任。

  也使得天啟皇帝更加的寵信魏忠賢。

  有了天啟皇帝的信任,魏忠賢心中的欲望也在不斷的膨脹。

  不到一年的時間,東林黨就別排擠除了朝堂之上。

  東林黨的離去,解開了閹黨的枷鎖。

  士兵要軍餉,朝廷做事需要錢。

  於是乎搞錢成了魏忠賢的第一目標。

  沒有了東林黨虎視眈眈的盯在一旁,在閹黨們的操作下。

  被明光宗廢除的礦監和稅監再次被成立,大明的稅收有了一定的增加。

  商稅也收了起來。

  但是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閹黨們層層下壓,層層扒皮。

  更可怕的是,欲望的開關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了。

  天啟四年開始,天啟皇帝每得到一兩銀子,基層就意味著需要征收10-15兩銀子才能滿足各環節的需要。

  不過,各地具體辦事的閹黨成員們,對普通農戶暫時還沒有侵犯。

  不是他們對農戶抱有好感,而是他們完全看不上眼。

  當然了,這也天啟皇帝時不時的敲打魏忠賢有關。

  畢竟朱由檢時不時向天啟皇帝進言,普通農戶家裡沒幾個錢,再壓榨的話,極有可能造成民變有關。

  為了快速弄錢,閹黨成員們瞄上了小商人和普通鄉紳。

  在閹黨眼裡,還是鄉紳和商人好啊,家中都有不少的資產。

  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背景,好欺負。

  好在,魏忠賢三番五次的申令禁止閹黨和當地豪族合作。

  那些鄉紳和小商人,雖然被欺壓,收入銳減,但是還能勉強的活下去。

  大明帝國隨著大量稅款不斷進京,國庫漸漸的充實了起來。

  再加上魏忠賢這個人雖然有點無賴,但是很聰明。

  對士兵采取了,以前欠的餉銀我不管,從現在開始,我給你發餉銀的策略。

  並且派人專門監督餉銀是否發送到了士兵手中。

  各地軍隊對大明的認同感有所提升。

  再加上閹黨對底層百姓不像其他官員那些欺壓,大明各地比之前較為穩定了一些。

  閹黨上位之後,最大的得益者則是朱由檢。

  各地總有一些刺頭,這些刺頭被收拾之後,家裡的店鋪全部被低價折賣給了啟明商會。

  短短一年的時間,啟明商會就已經遍及了全國各府。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向著各個縣發展。

  啟明錢莊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順天府,保定府,大同府,天津,雷州府,惠州府,慶陽府等地,啟明錢莊紛紛建立了起來。

  憑借著異地存取的優勢,啟明錢莊一躍成為大明最強大的一個錢莊,同時也收取了大量的白銀。

  再加上承接了當地大明稅收的轉運,啟明錢莊,盡快還沒有開放貸款業務,但是確賺的一點都不少。

  手裡有了錢,朱由檢心裡就有了底氣,雖然這些錢名義上大部分都是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但是這不妨礙朱由檢先拿銀票抵帳。

  反正給他們現在也不花。

  要花的時候再給兌現不就好了。

  錢賺錢,錢生錢是朱由檢的目標。

  我了盡快的獲得更多的錢,朱由檢下令開放了民間借貸功能。

  正式允許啟明商會向百姓借錢。

  當然了這個借錢是必選提交擔保物品的,通常情況下,可貸款的最高價格只是擔保物品的一半。

  盡管如此,但是啟明商會的貸款業務還是收到了很大的歡迎。

  畢竟和那些民間借貸的9出13歸不同,啟明商會的每年1成的利息已經算的上是絕對的良心了。

  啟明商會的舉動自然動了那些高利貸的利益。

  百姓又不傻,有貸1兩給1兩的,一年之後只需要還1兩1錢銀子的,誰還願意貸1兩隻給9錢銀子,還要還1兩3錢銀子的呢?

  真當自己家裡有礦啊。

  要是有礦還有來借錢?

  自從啟明錢莊開始了借貸服務,那些做高利貸的就坐不住了,好在現在閹黨勢大。

  這些人雖然經常做一些事來惡心啟明錢莊,但是還不敢和啟明商會進行明面上的抗爭。

  除此之外,朱由檢手中還多了1個造船廠和兩隻專門和紅夷做生意的走私船隊。

  一方面從大明收購茶葉,絲綢,陶瓷等售賣給紅夷,另一方面不斷的通過紅夷向呂宋等地購買大米。

  從紅夷手中購買到的大米,直接一分為2,一半給蘇破虜進行擴軍準備,另一部分則通過啟明商會的商路,源源不斷的送往西安府囤積起來。

  因為朱由檢很清楚,明末農民起義就在陝西。

  對付農民起義的最好手段並不僅僅是派兵進行鎮壓。更不是口頭上的仁義。

  而是賑災和鎮壓並行。

  眾所周知,鎮壓好辦,賑災難行。

  一方面,依大明現在的情況,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災害,很難完全安置住難民。

  原地安置的話,就要持續到,下一批糧食產出。

  另一方面,財帛動人心,看著百花花的銀子和大批的物資從自己手中流過,心智不堅定著,借助權限從中索取好處著定不會少了。

  朝廷拿出百萬銀兩進行賑災,能夠真正用到實處的能有十分之一已經算的上萬幸了。

  天啟2年,京城之外的救災情況,朱由檢可是終身難忘。

  這還是在京城周邊,大明天子腳下,賑災就賑成這個鳥樣,到了千裡之外的陝西,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會是啥情況。

  明末陝西為何朝廷三番五次的平定了之後,還是依舊動亂不堪。

  難道朱由檢真的傻,知道赦免首犯,不知道減免稅賦?

  難道朝堂主公不知道根本原因所在?

  怎麽可能?

  不是不知道,那些滿朝文武何曾記得百姓疾苦?

  忘記了當初百姓追隨他們不是他們真的有多好,而是前朝太爛。

  在他們眼中,國家不過使他們用來獲取利益的平台,只要能獲取利益管你死活。

  而朱由檢呢?錦衣衛廢了,9成9的消息都是這些百官傳遞的。

  人都是自私的,那些壓榨百姓的官員會向皇帝匯報自己壓榨百姓的事實嗎?

  好一點的匯報,這裡發生了天災,確絲毫不提,3分天災,7分人禍的人禍。

  朝廷賑災,那好,大家發財的機會又來了。

  朝廷不救災,那百姓反了和我沒關系。反正朝廷不賑災,我手裡沒糧食。

  真的沒糧食嗎?狗屁,你當那群餓瘋的百姓傻啊?沒有糧食他們有病才攻擊縣城啊。

  朱由檢呢?一堆真假難辨的消息。

  這樣的消息,那怕是神也難以扭轉乾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