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辯年紀雖小,但他不是愣頭青,什麽剛正不阿,對鑽營的人鐵面無情什麽的,這不是他的風格。
這樣的孤臣不適合歐陽辯,他要做的是一個能夠做事的乾臣。
要想做事,便得處理好各方的關系。
所以歐陽辯對於請托的事情並不介意。
請托過來的人他也不會一棒子打死,而是仔細考察之後,如果有適合他才能發展的位置,倒也可以賣一個人情。
如果是實在沒有什麽才能,歐陽辯便給人解釋,或者建議他們去央行的培訓班裡面去接受培訓,歷練幾年,或許對他們的前程會更加有益。
歐陽辯的做法的確是比較人性化的,即便有請托沒有得到想要的人,他們不僅不會責怪歐陽辯,反而對歐陽辯給他們子侄規劃發展職業路線頗為感激。
所以歐陽辯雖然安排了不少算是他這個體系的人進入官場,倒是沒有人有意見,相反感激的人更多。
有一些地方的大地主,因為清丈田地之事對朝廷頗多怨氣,歐陽辯卻是另辟蹊徑,在他們的家族裡面挑出一兩個有才能的人給補了缺。
相比起官場,他們繳納的那些田賦倒是不足為提了,一時間怨氣被消弭了許多。
不過如此一來,歐陽辯變得十分的繁忙,他得不斷地權衡各方的利益,又得不斷地去考察每個補缺的人,這個工作量著實是大了些。
不過好在他的智囊團也越來越大。
清丈田畝工作組一直在擴充,雖然有些資歷較深,在清丈田畝中立下大功勞的人被他推薦去其他的職位,但是補充進來的人卻是越來越多,有不少還是從央行出身的人。
央行已經成為歐陽辯培訓中下級官員的預備班了。
經過央行培訓班出來的官員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經濟非常重視。
對於治國理政來說,懂經濟就是懂得如何做事,因為有經濟思維的人,一般邏輯思維都差不到哪裡去。
只是有一個問題卻是越來越急迫了,大宋朝的差遣是越來越緊缺了。
大宋滿打滿算,真正的官職也就一萬來個,現在卻已經有兩萬多個官員,而掛了官職卻沒有差遣的官員還有更多。
這已經不是給不給薪俸的問題了,而是有了官職卻補不了缺的局面會讓這些官員心生怨氣。
這種苗頭越來越明顯。
如果歐陽辯做得了主,他會對官製進行改製,將胥吏的職能都納入到官職裡面,這樣整個官場的官員平均素質會有質的提升。
而沒有補缺的官員本身就是有薪俸的,這樣一來,就少了胥吏的消耗。
胥吏雖然不用朝廷發薪俸,但他們卻會從稅賦和民眾的身上各處動手腳,實際上薅的還是朝廷的羊毛。
關鍵是,胥吏政治會讓民眾不信任朝廷,讓朝廷的在民間的信任度越來越低,這才是最關鍵的。
不過這方面的變革目前還不能動,因為這麽一動,天下真的可能打亂。
尤其是現在還在清丈田畝、在給推動一條鞭法鋪路的關鍵時刻,如果還想對官製動手,恐怕反對勢力會瞬間增加幾倍。
所以歐陽辯現在做的就是盡量在官場上安插自己的人,當這些人漸漸掌控重要職位的時候,到時候他的幫手就多了。
不過這個過程注定得是滴水穿石的過程,因為能夠補得缺太少,他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缺都給自己的人,還得平衡各方勢力呢。
不過歐陽辯也沒有著急。
一來他還年輕,二來嘛,時間還有很多呢。
熙寧三年二月初,知諫院司馬光上《請行編審徭役法》。
此書一上,頓時朝內外嘩然。
因為《請行編審徭役法》中所述內容,和大宋周報中周樹人所寫文章之內容大體相似,而且更加的激進。
在《請行編審徭役法》中,司馬光提出,合並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並一起征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
將過去按戶、丁出辦徭役,改為據丁數和田糧攤派;
賦役負擔一律折收銀兩;
農民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應;
賦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廢除了原來通過糧長、裡長辦理征解賦役的“民收民解”製,改為“官收官解”製。
司馬光特意強調,合將十甲丁糧總於一裡,各裡丁糧總於一州一縣,各州縣丁糧總於一府,各府丁糧總於一路轉運司。
一路丁糧均派一路徭役,內量除優免之數,每糧一石編銀若乾,每丁審銀若乾,斟酌繁簡,通融科派,造定冊籍。
除此之外,各地官府不得有任何攤派!
這裡面引起嘩然的是, 如果按照司馬光的提法,以前的諸多貪汙克扣的空子便被堵住了,不僅如此,各類官府借以牟利的攤派苛捐雜稅都當然無存了!
這怎麽行!
於是便有諸多反對意見出現了。
當然他們的說法也是冠冕堂皇,總結起來就是以下幾點。
一是如果按照這種稅法,大宋國庫恐怕過不了多久就會空虛,因為只收田賦,沒有了其他的攤派以及彌補損失的措施,朝廷要承擔其中的損耗,稅賦肯定會大大減少;
二是各地官府沒有攤派和徭役,許多水利工程、維修官道、打擊匪患的事情便沒有人去幹,久而久之必然萬事俱廢,盜匪橫行;
三是不繳實物,只收銀錢,農戶會極不方便,恐怕會怨言連天,如果處理不當,恐怕會引起民變。
所以為了大宋朝的穩定和富裕,這樣的庸法著實沒有實行的作用。
祖宗法不可易,司馬光這樣的書生所提之法更是脫離實際雲雲。
歐陽辯看到這裡的時候忍不住發笑。
司馬光是個書生沒錯,但這個祖宗法不可易被拿來對付司馬光,讓歐陽辯有了錯亂的感覺。
歷史上司馬光最常用的就是這個祖宗法不可易,現在卻被其他人拿來反對司馬光。
當真是有趣極了!
歐陽辯都忍不住要哈哈大笑幾聲。
正所謂,天道有輪回,蒼天饒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