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236、超越光速引擎的難度
選好了地方,飛船就在靈韻的指揮下登陸了這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大小雖然比起行星之類的並不大,但是對於一艘飛船來說,卻足夠了。

 不過,這次乾活的不是不再是徐光亮和王箐,而是一台台的機器人。

 其實機器人的運用在社會已經非常廣泛了,很多重複性勞動已經開始被機器人代替,還有一些比如市政衛生之類的,也是由機器人進行清掃,總體來說,機器人佔據了很多低端勞動場所,當然,一些高端的實驗室之類的也有機器人的身影,總體來說,機器人在現在社會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應用了。

 至於說徐光亮這邊,似乎並沒有應用過機器人?其實也是有的,比如說某些部件的製作,說是交給了靈韻去管理,但是實際上,這些部件也都是由機器人製作,只不過後期有了納米機器人,也就沒有再使用普通的機器人進行部件生產。

 這次研究反物質反應爐,由於有一定的危險,所以乾脆就交給機器人來試驗,實驗的情況靈韻會實時模擬,飛船則離得遠遠的,這樣就不怕危險了。

 很快,研究基地就在完成了建設,飛船上,一個又一個的方案被徐光亮否定了,這些方案都是失敗的。

 等將所有的方案過一遍之後,他找到可以成功的方案,然後在這些可以成功的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

 就這樣,他經過幾次篩選,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方案。

 當然,篩選完成,並不代表著就能成功,還需要經過實驗才知道到底情況如何,很快留在小行星上的納米機器人開始循序的構建出反應爐。

 其實真要說的話,反物質反應爐跟核聚變反應爐差不多,差別最大的就在燃料供給那裡,還有燃燒方式。

 核聚變的反應需要達到的要求太高,因此需要大量的電磁力束縛等離子體的走向,防止高溫等離子體對於反應爐壁造成壓力。

 而反物質反應由於不需要這麽多苛刻條件,因此這種反應爐最重要的是將產生的能量束縛起來不要到處亂跑就行了。

 所以反物質最重要的反而是反物質的存儲和如何進行運輸,因此反應爐的實驗很快就完成了,其中的難度其實還不如核聚變反應爐來的難,有了核聚變反應爐的技術,再來研究它很容易。

 這套反應裝置中,最有技術含量的,反而是如何運送反物質,不過這也難不住兩人,所以很快這套東西就研發完成了。

 之後就是運行測試,由於時間有限,所以采取了激進的測試方式,反應爐開啟之後就沒停止,一直運行了大約三個月之後,這才確定了安全性,停止了反應,徐光亮就利用納米機器人拆了上面的設備,然後將上面的機器人,存儲裝置等全部收回,然後開始在當初預留下的位置,利用納米機器人進行建造反應爐,同時當初已經建好的提取裝置開始提取反物質。

 這次建設大約進行了十天的時間,建設完成再次測試一番之後,確定沒有問題,核聚變反應堆就停止了運行,然後又被納米機器人拆了,變成了存儲的材料,之後反物質反應爐的能量開始開始供給。

 同時在原來核反應堆的地方,重新建設了一台反物質反應爐,其實這台反物質反應爐主要的作用還是為了能夠提供噴射能量,飛出星球用的,因此大多數它都是停運的,作為備用的反應爐來使用。

 反物質研發成功,並不代表者兩人的任務就結束了,還有更為研發的——曲速引擎的研發。

 曲速引擎其實最難得的是引擎材料,現在曲速之所以這麽慢,連一倍光速都達不到,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能量不夠,另一方面材料不行。

 就目前來看,能夠進行曲速引擎製造的材料,已經是科技能夠達到的最強大的材料了,但是這種材料比起徐光亮想要的材料的數據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兩者之間的差距,甚至是天壤之別!

 這麽說吧,以光速為界,光速以內,你想實現曲速飛行那還是很容易的,哪怕是無限接近光速,就比如現在的曲速引擎,只要能量跟得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無限接近光速的,但是也就這樣了。

 如果想要做到跟光速相等(一倍光速),那麽所需要的能量呈現幾何的增長,同樣對於材料的要求也是如此。

 甚至曲速的一些定理也是需要重新優化的,這就是徐光亮之後要面臨的困難。

 困難是有的,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結果,所以他迅速的開始展開研究。

 理論研究的話,他走在了世界前面,他是從重力消除一步到位的,所以理論方面只需要利用靈韻的計算推理能力,很快就能夠達到他想要理論層次,但是如何實現卻成了最大的難題。不必說,材料強度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般來講,力是相互的,想要形成空間翹曲,那麽就需要極大的能量以及能夠承受空間翹曲對於材料的扭曲力,這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承受的話,那麽很可能會因為空間翹曲的力量而破裂,而且造成翹曲機構能量泄露,到時候會波及到整個飛船。

 要知道,超過光速的曲速翹曲,那需要極高的能量,比起核聚變彈也不差哪裡,飛船被這麽一弄,肯定完蛋了!

 當然,他也沒想要直接完成這樣的研發,他首先定下的目標是,先完成兩倍光速(2*C)曲速的研發,到時候兩個人就會離開太陽系,然後一邊尋找某些讓他感興趣的東西,一邊進行模擬研究。

 如果有突破的話,再找地方停下來繼續研究一番,成功的話,就改造飛船,然後繼續上路。

 不過,即便是兩倍光速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完成的,能夠扭曲空間的力量,是多麽龐大,現在通過數學模型,可以實現空間的扭曲,但是空間的力量是會直接施加在曲速引擎的部件上的,所以如果提升部件的硬度成為了首要的問題。

 徐光亮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納米機器人,在微觀上進行改變,這樣就能得到強度非常高的材料。

 經過多次修改之後,靈韻模擬計算發現,這種材料最理想的狀態下是現在他所擁有的材料的強度的十幾倍,可是說是非常驚人了。然而,這種材料仍然不是他想要的材料。

 這種材料,的確很強大,能夠支撐曲速飛船達到0.99999*C的速度,但是一旦達到光速,就會崩潰,就從這點來說,這種材料除了能夠給保證曲速引擎更為結實,對於速度的提升影響並不是很大。

 因此還需要再次改進,之後又在這種材料上進行了改進,然而經過多天的修改後,雖然材料的確有些進步,但是仍然無法支持一倍光速。

 為了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錯誤的方向,徐光亮給自己定了個標準,如果超過一定時間,仍然沒法突破,那就用預知能力查看這條路線是否正確。

 所以研究到這裡,他就利用預知查看了一下,結果這條路線是錯誤的。

 路線錯誤,那就應該再找新的路線,所以很快他就停止了研究,從新尋找方向。

 這次他覺得,或許仍然需要在微觀結構中尋找突破的契機,因為他想過,如果讓一塊材料呈現“真”的狀態——也就是說,這塊材料充滿了空隙,雖然空隙很小,但是的確是有的,而如果我們能夠將兩個原子排布的很近,將這些空隙填滿(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麽我們是不是就能夠得到強度更高的材料呢?

 理論上這是可能的,但是實際的操作中,即便是利用納米機器人行辦法進行構建,雖然能夠讓材料的間隙處於最小數量級,再進一步也是不可能了。

 因此想要製作這種材料,單純的納米機器人是不可能了,那麽使用其他手段進行輔助是不是可以呢?

 比如說使用高強度壓力, 將原子的間隙再次減少。

 不過理論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原子外圍是有電子的,而且電子是隨機出現在原子周圍的,如果想要將原子靠近的足夠的近,那麽就需要考慮這些電子的存在。

 除非利用中子星的那種結構,利用強大的壓力將電子壓入原子核中,形成中子材料,這種材料由於沒有電子的存在,原子核的排布非常緊密,沒有間隙,在這種情況下,材料的強度非常高,但是同樣的,這種材料並不是他現在能夠製作的。

 一般來講,種子材料在沒有更高深的立場認知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制作的,而宇宙中也是有這種材料的,也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由於巨大的質量造成的重力讓電子被壓入原子核內,成為中子材料,而這種環境,以現在的科技是沒有辦法模擬的。

 一邊來講,中子星的形成最多的是因為超新星爆發之後行程的,所以根本沒法做成中子材料,因此這種想法他仔細思考了一番之後,放棄了。

 顯然,想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