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新明 新()”查找最新章節!
任何時代想要上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程潛虎這樣因為生存資源離開家鄉去外地打拚的年輕人,在這個時代並不鮮見。
當然移民去外地這種方式,可不是最為理想的上升通道。當下來說最被大眾向往的上升方式,主要有三種,讀書、當兵和學技術,這三種方式都能快速改變人的命運和階級,只不過想要通過這三種方法改變人生,都頗有些難度而已。
讀書就不用說了,這是中國社會公認的改寫命運最有效的方式。只是這個通道要求有些太高,一般農村家庭的孩子很難通過這條途徑改變命運。哪怕是近些年來朝廷在大力的普及教育,真正普通農家子弟要上大學還是前難萬難。初小到完小,就要淘汰三分之二,完小到初中再淘汰一半,初中到高中還要淘汰一半,高中到大學這幾年門檻倒是低一些,不過也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即使上了大學一半左右的名額是師范生,上真正大學的概率也就是三分之一。這麽算下來,普通孩子成為大學生的概率只有二十分之一左右。
這樣的概率和以前的科舉相比有了大幅提升,可真正放到個人頭上,還是前途渺茫。因此在民間最被大眾認可的方式,是去當兵或者是學技術。尤其是當兵的風潮,可謂是空前火熱。
以前當兵的要求非常低,只要身體健康,去從軍一定會有人搶著要,畢竟那是戰爭年代,兵源緊缺。現在可不一樣,參軍的要求是一年比一年高,在北方的一些省份,起碼得是初小文化程度才能行,文盲人家壓根不考慮。這兩年初小文化都有點不夠看了,很多完小畢業生也未必被選上。
民間之所以有這麽大的熱情送子參軍,肯定不是純粹的愛國熱情導致的,主要還是因為從軍入伍有前途。進入軍營每月的薪水雖然不太高,可也不算低,特別是對普通家庭來說,那是相當可以了。除了薪水以外,最關鍵的是前途光明,當五年兵提乾入士官學校的概率很大這是其一,哪怕是五年裡沒有機會進步也沒關系,朝廷有專門的退伍軍人安置措施,最次也是到遼東等地的官營農場當有固定工資可拿的農民。即使是不選擇朝廷分配的工作自主擇業,在社會上找工作也相當容易,不管是工廠、礦廠還是其它一些地方,商人們最喜歡招這些退役軍人,因為他們的綜合素質要比普通的農家子弟高的多。另外,現在基本上沒大的戰事,去當兵風險小的多,若是有戰事,那就更好了,孩子立功提乾的機會不就有了?以前送娃娃去當兵最怕的是去前線打仗,現在最發愁的是沒啥機會去前線,當幾年兵一次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
延安府宜川縣,一年一度的招兵工作剛剛開始,前來報名的人就將招兵辦擠了個水泄不通。十裡八村符合招兵條件的年輕人們幾乎都趕了過來,哪場景比過年唱大戲都熱鬧。
麻老五帶著自家兒子使勁往人群裡擠,擠了半天人群是紋絲不動,就像是在擠一塊生鐵一樣。眼瞅著就要到中午了,今天看樣子又是白忙活。
“老五、你還沒擠進去啊?”同村的鄰居王七大汗淋漓的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他好像是已經報上名了。
“老七、你給娃報上名了?”
“哪那麽容易!我看前邊人多,今天沒啥情況,準備明天再說。”
“這樣啊!你看了招兵公告沒?今年咱們縣的招兵名額是多少?”
“四百七十個兵額!”
“這麽少?這比去年還少了四五十個哪!朝廷這是怎麽了,年年往下減名額?”
“天下太平了,自然就用不上那麽多兵員了。往後肯定是一年比少,這又不是前些年國難的時候。”
“是啊,那些年當兵多容易!現在想想就老後悔了,你說咱們年輕的時候去投興平王爺的軍多好,現在少說也是個少將了吧?”民間關於李振新的稱呼十分龐雜,延川一帶一般都稱他為虎威將爺,而延安府等陝北其它府縣則稱他為興平王爺,到了整個陝西又成了定西王爺,全國其它省份的一般情況下叫他總裁老爺。
“你就別吹了,還少將哪、頂多是個尉官。”
“尉官就尉官吧,總比現在還是平頭百姓好。早年間從咱們這一帶出去的人,現在個頂個都出息了,也就咱們這些剩下的人活的窩窩囊囊。”
“這能怪誰?你記得沒?哪幾年一聽說要招兵,你爹和我爹就把咱們往山上趕,生怕咱們跑過去報名,現在好了,娃娃們連個兵額都爭不上。”
這世間沒有後悔藥可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年的哪一批從軍青年的事跡,往後估計很難被複製和實現。他們中有人血撒疆場、有人身殘體缺,當然也有人功成名就。無論是逝去的人、還是活下來的人,都享有著莫大的榮耀和現實利益,這是他們該得的,其它沒有那份勇氣去承擔的人只能在平庸的生活中羨慕和向往。
陝北人在目前明軍序列中擁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近八成的高級將領、差不多一半的中低級軍官都和這裡有關系。這自然造就了一大批軍事新貴,在延安一帶不管是誰家,都會有在軍隊做軍官的親戚故舊。他們的成功,刺激著其他人更希望自家子弟去軍營搏個出身,這就是身邊有榜樣的影響。在陝北上大學都沒參軍入伍有吸引力,孩子們一到年齡,首先會領到招兵點報名。
陝北人巨大的參軍熱潮,對李振新和吳貞毓等大佬來說,可不全是好事。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不是一省一地的軍隊,一個地方兵員比例過高並不是好事,會帶來很多管控上的問題。但是也不能完全推行平均化的招兵策略,各個地方的兵源素質不一樣,誰也不能否認陝北出來的兵就是更適合目前明軍的體系。再說人家最艱苦的時候都把子弟送來參軍,現在條件好了,又不要人家了,這不是卸磨殺驢嗎?因此每年招兵的時候,給陝北分多少名額就是個十分令人頭疼的事!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536章 陝北人為了爭兵額擠破頭)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振奮新明》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