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在遠處漸暗,直至完全墨黑下去後,陳一聞就在圖書館的二樓靠窗位置,看著窗外的學區樓房,道路,逐漸籠罩在路燈的光澤之中。
外面天氣是有些涼的,但圖書館內有空調,置身其內很溫暖,而且桌子旁邊就有充電口,陳一聞可以給自己電子設備充電,他的平板電腦生產商銘牌上印著華星,是世界三大智能設備公司之一,這是他上大學時買的華星公司六代平板電腦,如今最先進的一代,已經是第七代的加強型了。
之所以在大賽之後,陳一聞也仍然保持著呆在圖書館的時間,更多的還是為了了解如今這個時空的基本情況。畢竟他原生記憶裡,只有關於自身成長的歷程,但對於整個世界更深入的了解,還是不夠的。
他的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都是華星公司的,這是這個時空華國的國產品牌,而且如今是世界三大電子巨頭之一,大部分國人都買這個牌子,另一方面也是國內價格比國外更便宜。
這個時空在應用科技上比以前的時空更發達,社交網絡,物聯網,甚至你如今在一台自動販賣機的電子屏幕上,都能給自己地址下單購買物品。
學校的主乾路旁綠道上,會有開辟出路線的無人快遞車沿著綠道行駛,這種無人車會按照一定的路線行進,在學校園區幾個倉庫卸貨,而快遞到了之後會通過手機APP提醒,甚至能精確到看到物品此時正在哪條線路上運輸。
這種事物陳一聞前世的時空裡也正出現了,但並沒有像是現在這樣完全普及。而且這些系統運行起來靈活,快捷,有些無人車外殼的漆都有嚴重的褪損痕跡,很明顯這個世界在進入這樣的生活,已經有很多年了,發展到了司空見慣,和社會生活融為一體的地步。
陳一聞有時候在夜裡的圖書館看出去,看到那些閃著紅光的無人快遞車在夜色裡沉默的行駛,他才有一種孤獨感。
基礎科技理論上面,和上個時空大概是相同的,這不奇怪,陳一聞印象中以前關注的科普類文章就說過,人類其實已經達到了自身文明的一個瓶頸期,基礎科技的研究已經停滯了很多年,除非誕生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和掌握可控核聚變,人類文明在宇宙的探索才可能更進一步。
然而現在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所謂的AI智能背後也只是海量的編程,對話程序也是大數據的整合。智能眼鏡能提供的虛擬現實技術很可能讓人類無心真正探索宇宙,要在太空行走虛擬一段星空就行了,越來越逼真的虛擬現實讓人流連忘返。
而這個時空的電池技術走到了前世前面,能提供越來越小的設備,越來越持久的續航,但那也只是電池製造引入新材料後的改良,大概電子設備比前世能夠在性能使用峰值上提高一倍的續航。
這個時空的科技也沒能做到核能源小型化,所以沒有鋼鐵俠。居然有點失望。
當然,其他的很多東西,大差不差。都能理解。陳一聞看過的重生小說中,那些可以用來賺錢的途徑,搞快遞,外賣,網店賣衣服,直播什麽的,都已經方興未艾。這個時空應用技術極其發達,這也就意味著這些APP幾乎是窮盡你能想到的涉及社會方方面面任何可能。也不算堵死,可能還是有機會,但不會是什麽顛覆性革命性的機遇,僅限於抓住了能賺上一筆的地步。
股票呢。股票這東西自然是更不好預測的,不過也未必沒有跡象可循,譬如上個時空裡一些會長久增長或者獲得收益的類型公司,
這個時空有錢了,還是可以關注投資一下,當然還是長期持有為主。在這上面,前世的經驗可以帶來一定的幫助。這自然也就不是炒股這種玩法了,而是投資一個行業,一種技術,或者一種商業模式。這點陳一聞有前世的另一個社會模型可以參考。 當然,前提還是先有錢。走長線路線,沒法短期暴富。
互聯網下個風口在哪裡還不知道,新技術自己目前要團隊沒團隊,要技術沒技術,也插不進去。
所以陳一聞還是把視線放在了目前唯一可能走的娛樂行業上面。通過這段時間更進一步的認知,他發現自己此前還是太武斷了。這個時空還是有不少優秀的電影,動漫,雖然追求畫面,內容空泛的東西在社會上比比皆是,但也大浪淘沙,總誕生了一些經典。
這段時間裡面,陳一聞也找過幾部專業網站排行榜上的經典來看。確實不錯,放在前世時空,也是好的電影。這是一個好事,這說明了大眾的審美,人們對於好的東西的追求還是一致的。
好的東西確實會被奉為精品。如果經典排行榜上出現的是自己看都看不懂,但所有人都說好的東西,那陳一聞可能就真要懷疑自己前世的審美和對於基本價值的判斷是不是已經和這個時空脫節了。
那麽歌曲呢?
如今流行榜上的歌,聽了一番,還是朗朗上口,旋律是很容易能讓人接受的流行音樂,但說實話,論歌詞和歌曲的高潮部分,還是差了點意思。和上個時空自己覺得優秀的歌曲對比,還是差一截。
這是如今流行榜上的,那麽找找歷來的金曲呢。
一聽。
不錯。好歌,好聽。水平算是在線了。
而陳一聞在專業音樂評論網站“樂虎”的金曲100首歌單裡,看到了這個點讚數目在二十萬,瀏覽四十五億人次的歌單下面作者給歌單寫下的文案。
“午夜夢回時,總會聽一聽這些曾經閃耀在我們歌壇的金曲,就像是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只可惜,流行樂壇已經死了十年了。十年時間,再未有一首歌能進入此榜。”
這麽多點讚的和無數讚同的評論,想來是有很多人對這個文案產生了共識的。
陳一聞則不亞於發現了寶庫。不管怎麽說,能聽到從未聽過的經典金曲,那麽多沒看過的優秀電影,就像是家裡書櫃有很多好書正待啟封一樣。這本身也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
陳一聞一時興起,也搜索了一下劉啟榮的名字,查了查和他相關的事物。畢竟這是最近唯一和他有所牽連的名人了。
而一搜索,就看到了劉啟榮的個人百科,有詳盡的目錄,介紹他的個人生平和成就,還有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
看了他的介紹才知道,原來他等於是半路出家,以前是個工人,負責鐵道的維護,自己想拍電影,靠著一邊工作一邊自學,考上了電影學院,但出來是當攝影師,那還是資源站和影視製作工具沒有廣闊發展起來的年代,他第一部參與拍攝的片子得了最佳攝影獎,而後自己獨立製片,靠著舉債拍了當導演的處女作《在雲端》,以唯美的攝影鏡頭和淒美的故事一舉斬獲當時的多項大獎,從此劉啟榮的作品就以鮮豔的色調,壯美的鏡頭感而出名。此後製作的動畫電影,色彩和技術的運用也首開先河。動畫和文藝片,讓劉啟榮近乎於震動過一代人,曾經幾乎已經是觸頂,成為那一個年代華國導演界跺跺腳地都會震一震的大佬。
不過。那也就是“曾經”。
邁入新時代後,資源站,視頻工具,新技術在影視領域產生了強烈的衝擊,而劉啟榮的幾部片子拍下來,口碑還不錯,然而更新的技術帶來的視覺轟炸,讓劉啟榮極具自身特色的鏡頭表現,都能被新技術整合進視頻工具裡,也就再無獨創性,而後再加上劉啟榮背靠著的公司也面臨國內新市場開放後更多境外的巨頭影視公司入國門帶來的衝擊,院線收縮,幾部電影票房都不太理想。
劉啟榮在這種情況下曾一度想背水一戰,拉攏了不少投資人搞了一部大製作,結果遭遇種種問題折戟沉沙,讓投資人虧掉了八個億。那之後劉啟榮就再也沒有導演作品,而反倒好像成了一個製片投資人的角色。
現在的網絡上面,針對他這種情況,也是有很多的負面報道,“劉啟榮大片的落馬,似乎預兆華國第五代導演,已經江郎才盡!”
“一代華國動畫電影開創者和文藝片之父劉啟榮,似乎再無重操導演行業的雄心……不得不說,劉啟榮自《千鳥之路》後,再無拿得出手的作品。”
“方興未艾的電影市場需要更快節奏的刺激,仍然抱著以往的拍攝手法,擅長慢悠悠講故事的劉啟榮這一代導演, 興許走上投資製片這樣的路,才是明智之舉……”
陳一聞又想到了劉啟榮對於自己《陳大錘》的點評。想來那辛辣的點評背後,也有他自身境遇的映照在其中吧。
自己的《陳大錘歷險記》,大概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觸動了他的神經。讓他產生了共鳴,才會給自己的作品一個親自下場的評價。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情況。陳一聞又把劉啟榮公認評價最高的《千鳥之路》拿來看了一遍。
《千鳥之路》畫面明麗,節奏明快,而且帶著反轉,整體看下來後,有一些精巧的構思。以陳一聞的眼光,也算不錯的作品,如果以前世的眼光來個打分的話,可能在7分左右。陳一聞的認知裡,8分,9分就是前世所看過的好影片,奧斯卡之流。
7分到8分影片之間,其實還有不少的距離。
這勉強可以給個7分作品的《千鳥之路》,在這個時空的專業網站裡,評價是8.7分。
嗯。
這可能是歷史地位在那裡,倒也很正常。
====
感謝“雲遊之子”“月落辰心”“沉睡玄音”“子曰學而”“書友20200201131538233
”“書友20200215123440432”“月亮亮不亮”“書友20201231111938606”“醉裡挑燈彈琴”“小喵喵向前衝”“哈雷199”“癲狂的日志”“快樂就哈哈哈”“引題”書友們的打賞!
節日快樂。
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