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吞噬之混沌太極》第二百四十六章:混沌真靈
謝邀。

先上原文:

——————————————————————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

首先,南伯子葵問的是“道可得學耶?”這句話是問“道是可以學會的嗎?”這一問沒有主語。而女偊的回答先說的的是“不,不行”然後才是“你不是可以學的人”。

這裡要先翻譯一下“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網上流行的翻譯是“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然而卻不是這樣,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聖人才氣的人,應是很容易的。”中州古籍出版社版本的《莊子》裡譯為“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或許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即使不是這樣,把聖人的虛淡之道告訴具有聖人明敏之才的人,也是易行的。”從文意的連貫上看,我個人傾向於後者。女偊先說南伯子葵不是學道之人,但是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自己想教。教可能教不成聖人,但是告訴他卻很容易。女偊自己一直告訴,然後卜梁倚從“外天下”到“外物”到“外生”然後是“朝徹”、“見獨”。見獨之後無古今,入於不死不生直至攖寧。

有趣的是不管哪種翻譯裡,教導出一個聖人的結果都可能是“不然”,女偊肯定的部分都是“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容易。

所以我的看法是“道”可以教,但是不可以學,或者至少很難學。傳承的更好辦法是“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女偊想教有聖人之才的卜梁倚,還說可能教不成,不過告訴他還是很容易的。到了南伯子葵這裡,可能他還沒有聖人之才,或者即使有,也很難學會。還是告之更簡單,所以他說“子非其人也”。

後面南伯子葵的問法也變了。他不問怎麽學,而是問女偊他是怎麽“聞道”的。女偊的回答是“聞諸”。簡單來說,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與學的過程,而是一個告與聞的過程。有聖人之才的人,聞聖人之道,而後得之。除此之外也可能是那一串“聞諸”。從寓意上看,可能是聞諸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又來自於見聞實踐,再往前一路推到本源。

其次,從行文上看,這一段的目的和重點不是南伯子葵。女偊先說南伯子葵“非其人”,然後來講自己和卜梁倚要怎麽互動的。作者可以直接通過後者來傳遞自己的見解。如果女偊肯定了南伯子葵,那麽後面就要一步步寫他和南伯子葵的互動。實際上《大宗師》裡就在後面就有這麽一段: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如果女偊這一段也按照坐忘的那一段來寫首先模式會重複。其次行文會相對拖遝。因為女偊這一段的步驟遠比坐忘那一段要多。

總之,個人認為這一段想講的是聞道或者說修行的次第與境界。作者通過這一段描述的其實是一個聞道的過程。他用“外天下”、“外物”等詞及描述了修行的境界,也指明了修行的方向。或許還有修行的方法,只是我不能確定,所以不敢妄言。

一點淺見,未必正確,僅供參考。拋磚引玉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