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第397章 搶長安
  第399章 搶長安

  也不怪劉寵此刻自信心空前的暴漲,董卓的兵馬大部分都開始向西遷移,只是留下了當初南北軍當中的並州軍一系,以及他們的主將,張遼。

  當初收編雒陽軍時,按照宗法時代的地域特性,董卓將雒陽軍中的將官,按照出生原籍進行分配編制。

  其中,張遼本人曾為並州刺史丁原麾下的從事,後來進京,又得何進委任去往河北募兵,後董卓入京後,張遼以及其所部又歸董卓所有。

  並州從事就職位而言,可以算是丁原的左膀右臂了,而後來何進又單獨委任張遼募兵,足見當時的張遼在並州一系當中的威望還是有的,這樣的人對於董卓而言是必須要拉攏的對象,但董卓麾下的各部軍將大多是涼州人,其中還有徐榮是幽州人,故而他左思右想,便將張遼以及其統屬的兵將遷歸呂布管制。

  同樣都是並州豪傑,老鄉管老鄉,兩眼淚汪汪。

  董卓以呂布和張遼同鄉的關系,用來來收攏張遼。

  但對張遼而言,由於他在董卓入京時屬於中央何進的直系,所以他在呂布的帳下與旁人還不一樣,屬於是相對獨立的存在。

  其實即使在歷史上,張遼在呂布軍中的獨立狀態,這個形式一直維持到呂布身死。

  但由於張遼昔日舉郡吏後,一直在並州協助丁原平外,入京後乾的也去河北是募兵的差事,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消息相對閉塞,不是每州每郡的有能力人物都會被外州郡人所熟知的——故而劉寵對於張遼這個名字,目下還只是限於‘無名之輩’的概念之中。

  黃忠聽了劉寵的話後,並沒有將他的話當成一回事。

  這個天下,能人實在是太多了,哪能僅以名氣判斷?

  他轉頭看向荀攸道:“公達先生昔日曾在雒陽蟄伏數載,亦曾在何大將軍治下為郎,請問張遼這人,先生可曾聽過?”

  荀攸聽了這話,不免有些尷尬。

  說實話,張遼這名字,他還真就是沒有聽說過。

  倒也不是荀攸孤陋寡聞,昔日雒陽以及其周邊有百萬人口,更兼身為大漢朝一百多個郡的都城,每日的流動人口亦以十余萬計,你讓荀攸到哪裡挨個認識去。

  天下權貴士子雲集於雒陽,荀攸關注他們還關注不過來,哪有可能特意去留意某個並州武夫?
  聽了黃忠問話,卻見荀攸長歎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

  劉寵見狀頓時樂了,嘿然道:“看吧,看吧?孤說什麽來著?那張遼本就是個無名之輩,二位又何足懼哉?”

  黃忠終歸還是搖了搖頭。

  “若說無名之輩,黃某人、典君、文仲業、太史子義、魏文長、張繼先,在入劉荊州和少郎君麾下之時,皆算無名之輩,但如今,不也皆小有所成?大王不可輕敵。”

  劉寵沒有耐心了:“二位若是這般執拗,那便不要與我同行,你二人且在後方策應,以為後軍便是。”

  黃忠還想勸劉寵,卻見荀攸不著痕跡的拉了一下他的袖子,似做提醒。

  然後便見荀攸道:“如此最好,大王驅兵先行前往長安,我二人率領五千本部兵馬合後,大王若能直入王城,勤王救駕成千古之功,我二人也算是有策應之功,若是大王事有不濟,我二人也可審時度勢,從旁策應救援大王。”

  劉寵聞言,無奈地搖了搖頭,甩著手指頭點他二人道:“似這般膽小,恐一輩子也不能成就功業,還當的什麽將,從的什麽軍?待長安破時,半分功勞也落不到汝二人身上!”

  荀攸認真道:“我等隻想勤王救駕,不慮其他,大王不必計較我等功勞。”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待兩人出了劉寵的王帳,黃忠看向荀攸的目光變的有些不滿了起來。

  “先生適才為何攔某?某勸諫陳王,乃是為將者之本分,進攻長安,非同小可,豈能這般隨意?”

  荀攸搖了搖頭,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最好的結果?”黃忠不明所以地道:“為何這般說?”

  荀攸認真地看著黃忠,低聲道:“漢升,陳王召你來他軍中,是為了何事?”

  黃忠下意識地回道:“陳王軍中,缺少能夠主持大局的鎮軍大纛。”

  荀攸道:“不錯,陳王缺猛士良將,故而從劉府君那裡將你借來,極盡拉攏,想要將你收為左膀右臂,可你看看,如今的陳王為了急於進兵,甚至連讓你率兵跟於其後之事也答應了,甚至不再讓你在其中軍相輔……足見他此刻已經是急功近利,被衝昏了頭腦,我們說什麽怕是他都聽不進去的。”

  黃忠認真地琢磨了一會,覺得荀攸此言甚是有理。

  荀攸又道:“咱們在後方協助陳王,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在萬一之時救陳王於危難,到也不錯。”

  黃忠長歎口氣,搖頭道:“如何會變成這般樣子?”

  荀攸道:“這也是無奈之事,非漢升與我所能掌控……我稍後寫書信一封陳述此地詳情,勞煩漢升連夜派人送往漢中交於府君,至於後事如何,便要看府君若何籌謀策劃了。”

  ……

  長安城中。

  張遼今年二十三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

  年級輕輕而驟得高位,會使很多人失去理智目空一切,志得意滿,成為驕傲的人。

  但張遼很明顯在這一方面並沒有犯下這個錯誤。

  張遼眼下的狀態,就表面上來看比正常二十多歲的人要沉穩的多,也幹練的多。

  身為並州人,張遼與普通的粗狂並州軍人並不相同,他雖然身材魁梧,皮膚黝黑,卻留著下至顎下數寸的長須,打理的整整齊齊,且乾乾淨淨,看著竟頗有幾分儒雅之氣。

  但他的眼眸中的光芒卻很是犀利,面容剛毅,與他那整齊的胡須頗不相稱,但這股氣質和他內斂的鋒芒卻在他的身上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張遼的坐下,一名斥候正在認認真真的向張遼匯報劉寵一行大軍的情報。

  張遼麾下的幾名司馬和軍侯聽了那斥候的匯報之後,皆面有憂慮之色。

  張遼卻並不慌張,而是仔細的向那斥候詢問情況:“劉寵來軍,有多少兵將?”

  “回校尉,依屬下觀之,當有不下五萬之眾。”

  這一番話說完,張遼麾下的諸人皆有些慌了。

  “張校尉,長安城中,目下不過四千兵勇,不足對方十分之一,縱然是城池堅固,怕是也難以久持啊。”

  “校尉,還請速速作書,請相國派兵馳援!”

  “校尉,茲事體大,不可不慎防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