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查找最新章節!
劉表今天明顯是有些喝上頭了。
他從茅廁中走出來的時候,腳步已是越發的輕飄,甚至開始走‘之’字形路線。
可即使是喝成了這幅樣子,劉表在走茅廁出來之後,依舊是把衣褲捋順的整整齊齊,不帶一絲褶皺。
他晃晃悠悠的用手在茅廁旁的木桶中沾了沾水,整理了一下頭髮和胡須,轉過頭問劉琦道:“為父姿容如何,發冠衣著凌亂否?”
劉琦真是很敬佩劉表骨子裡這股清高自律的精神。
都喝什麽逼樣了,還美呢?
劉琦認真的打量了他一會,方道:“父親的姿容甚是雄偉,就是二旬少年在此,也比不得父親俊逸的……萬分之一。”
“休要胡言!”
劉表白了劉琦一眼,嗔了他一句,但其嘴角勾起的笑容,卻出賣了他此刻內心中的真實情感。
這老頭對自己的外貌還是頗為在意,一聽別人說他俊,心中就樂的不行。
那表情分明是美滋的,騷氣的很。
父子兩人也不著急回酒席了,劉表拉著劉琦在院中的亭內尋塌而坐,開始談心。
“吾兒,依蔡中郎和為父這般的年紀,早就過了銳氣之年,我等生平所學亦是有所傳承,眼見去日苦多,這心中所剩的最深之願,吾兒你可知為何?”
劉琦低頭細思。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歐文·亞隆曾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或是終將到來死亡的人,克服對死亡恐懼的方式一般有三種,其中一種就是在世間留下可以代表其存在過的東西。
劉琦遂對劉表道:“父親與元節先生並列八及,蔡中郎亦是天下知名的大名士,對您們而言,這心中所剩的最深之願……應是留下曠世之典,為後人瞻仰傳頌?”
劉表滿意的點點頭,道:“不想吾兒年紀輕輕,居然能夠想到這一層面上,了不起!我年輕時,可沒你這般老成……唉,其實老夫讓宋仲子撰寫《五經章句》,何嘗不是想為後世留下些經世典藏,然後人代代傳頌,記為父之功德。”
劉琦舉一反三,道:“那蔡中郎讓其女在我荊州做五經從事,想來是也是為了借用我荊州之力,編纂個什麽經典,也好在百年之後,了卻胸中遺憾吧?”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我兒,你悟對了……前幾日為父與那蔡昭姬詳談得知,她此番帶來的兩萬余典籍中,有當年蔡伯喈、盧子乾、馬日磾,楊文先等人於東觀補撰的《漢記》副本,如今董卓已經遷都,西涼軍猶如虎狼,蘭台中的《漢記》原本是否能完全遷移之長安,真是猶未可知……說不定在荊州的這套《漢記》副本,就是當世間撰錄漢史最全的了。”
劉琦若有所悟地道:“我記得,蔡中郎和盧尚書等人撰寫的漢記,只是記到了先帝執政而已……他是想讓蔡昭姬在荊州繼續補錄《東觀漢記》?”
“不錯,東觀的漢記補錄十篇乃是蔡伯喈等人平生得意之作,可謂耗盡其心血,以他的為人,自然是想讓漢記續寫,以傳後世,也好留名青史的。”
劉琦問道:“那父親打算答應蔡昭姬麽?”
劉表笑道:“老夫當然要答應她!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過老夫不會憑白為蔡伯喈做陪襯,這漢記既然要在吾荊州續撰,那今後便不能叫東觀漢記了……需得叫做……”
“需得叫襄陽學宮漢記,亦或是荊州官學漢記,是嗎?”劉琦微笑:“父親是想借續寫漢記之事,在蔡中郎那也分上一份曠世文名?”
“什麽叫老夫分他的文名。
”劉表的臉微微發沉,有些不太高興:“這往後的漢記,本就不是他蔡伯喈續寫的,乃是咱劉氏之功,若無咱劉氏,他這套漢記日後能不能傳世,還在兩說之間……你自己說是不是這麽個理!”劉琦沒想到,劉表居然也會有這麽活土匪的一面。
唉,還以為他真是個清流呢……這麽多年看走眼了。
“是、是孩兒胡亂說話的。”劉琦急忙笑著告罪。
劉表繼續辯解道:“再說了,老夫在士林中已有八及之名,聲名已顯,如今又要派人主撰《五經章句》,還用得著攀他姓蔡的光?這名聲,可是老夫替你籌謀出來!”
“替我籌謀的?”劉琦聞言不由一愣:“我要這名聲做什麽?”
劉表笑道:“你不知一直想和為父一樣,做個為天下知聞的清流名士麽?如今時機已至……你若是能主持續寫東觀漢記,哦不!是荊州漢記,單憑此一件事,以你的年紀,便足可揚名於諸州士人才俊之中,為俊秀一代士族的文中翹楚,這份文治之功可謂潑天了!”
劉琦無奈一笑:“父親,孩兒並無心於名士郡望之道。”
當初劉琦剛入太學的時候,確實是有心做個名士,揚名於士族門閥之中的,畢竟這個年頭,在士人集團中被標榜揚名者還是非常吃香的。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憑借著橋玄“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顒的一句:“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紹的一句:“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三大名士的三句評價,知名縱橫於東漢政壇。
足見在這個時代,能夠為名士所標榜,或是互相標榜後成為名士,會帶來多麽巨大的政治利益。
但隨著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越多,劉琦這顆成為名士的心也開始逐漸淡薄了下來。
他覺得,經學世家壟斷政治資源的時代,已經阻礙了這個時代的文明繼續向前更近一步了。
士人們通過孝廉,壟斷了所有的進仕之路,他們的互相標榜,造就了一個壁壘分明的門第社會,用這套車軲轆似乎的用人方式,來維持這個巨大國家的社會運轉。
但是這種運轉方式,已是盡顯弊端,讓這個社會千瘡百孔。
劉琦覺得,這套制度,應該已經算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了。
客觀的說,劉琦不認為察舉制度不好,相反的,察覺制度在漢朝,為中國以後朝代的用人機制,做了一個先進改革,至少將通過在各郡選舉孝廉,將社會政權的端口,開展到了全國各地,即使是經濟和文化落後的地區,也有人可以舉孝廉入京,至少各地域的人都有機會進入中央,相比於之前的朝代,這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漢代初立察舉製的時候,其本意也並非是想塑造出今天的局面,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類社會機構逐步完善,各種更高級別的矛盾產生,促使察舉製已經落伍,需要改革。
這世界上沒有會永遠會一直合理的制度,只有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的制度才最合理。
漢朝的制度出了毛病……唐朝立國自然就會換一套符合當時社會國情的制度,到了宋代又換一套,明代、清代亦如此。
劉琦不會去否認察舉製確實曾在歷史上的某一個時期,起到了這個制度所需承擔的歷史責任……只是到了現在,他個人認為這套制度已經到了該被淘汰的時候了。
總有人得站出來的。
……
劉表見劉琦居然否了他的提議,酒頓時醒了三分。
他猛然起身,緊緊地盯著劉琦,道:“小子,你適才所言何意?什麽叫無心郡望之道?你想走什麽路?”
劉琦聞言頓時一醒。
雖然他覺得有些東西,是必然要順應歷史而被淘汰的,但眼下可絕對不能外泄自己的想法。
堅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包括劉表。
不然他死八百遍都不夠。
“孩兒的意思是,眼下局勢未定,荊南尚未安定,北方又有袁術霸佔南陽郡為患,在這節骨眼上,孩兒如何又如何能去著書立說,想著當什麽名士,還是替父親分憂才是緊要。”
劉表一聽這話,不由露出了笑容。
“癡兒,這點小事,有何難哉?為父讓人編纂《五經章句》,難道還要為父每日自己去編撰嗎?還不是宋仲子他們替為父操持的,如今有一個蔡昭姬在荊州,就讓她替你主持續寫漢史之事,又有何難哉?”
劉琦無奈笑道:“可我名義上已經是南陽郡守,又如何能插手襄陽學宮諸事?”
劉表又笑了。
那笑容頗顯高深莫測。
“老夫何時說,讓蔡昭姬當襄陽學宮的五業從事了?老夫要在這荊州各地立的學宮……多了!難道老夫還真會把他一個小女娃留在襄陽學宮和宋仲子、廣明先生等為伍?呵呵,就算是老夫想,只怕那兩位先生自持身份,亦是不肯!”
劉琦呆愣楞的看著劉表。
別看老爹喝醉了,這腦子轉的還是真快。
你說你要是能把你在弄學宮的這股勁頭,多往軍略上使一使……日後是不是就沒曹操他們事了!
……
宴廳之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滿廳諸公都有些喝高了。
眾人觥籌交錯,彼此互敬,高舉酒爵,氣氛空前熱烈。
但是有一張食案旁,坐在那張長案後的兩人,彼此之間的氣氛卻是讓人感覺發冷……
蔡瑁冷眼瞧著身邊的蔡勳,滿面陰沉。
蔡勳則是低著頭,一臉的恐懼喪氣。
“你跟我說實話,到底是怎麽回事?”蔡瑁冷冷出言。
蔡勳忙道:“大兄, 弟所言屬實啊!我如何敢騙兄長?那封呈遞給董卓的奏疏,確實是由我和蒯越親自撰寫的,替大兄求南郡郡守之事,弟如何敢忘?”
“是嗎?”蔡瑁眯起眼睛,道:“可問題是,三日前,董相國送來的奏疏中只是拜劉使君為荊州牧,劉伯瑜為南陽太守,還有他那從兄為長沙郡守,其余諸人,一字未提!這事……弟弟,何以教我?”
蔡勳苦澀言:“大兄,朝中諸事……董卓還有他下屬的十三曹是怎麽擬定這詔書的,我也不曉得啊。”
蔡瑁仔細的盯著蔡勳的表情,似乎是想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撒謊。
但卻看不出任何作假之色。
少時,卻見蔡瑁長歎口氣,端起桌案上的酒爵喝了一口。
“你和蒯子柔……該不會讓姓劉的小子耍了吧?”蔡瑁徐徐出言道。
蔡勳急忙搖頭道:“不會,絕對不會,那份擬好的請爵奏疏,自打由蒯子柔寫完後,就一直不曾交付於旁人……我親眼看見是子柔先生,將那份奏疏交到李傕手中的,劉公子再是狡猾,也不可能從子柔先生手中將那名冊調換……再說,見李傕的當天早上,我和子柔先生還特意對那奏疏確認了一番!”
蔡瑁聞言,捋著須子,緩緩道:“那就是說……不敕封咱們蔡蒯兩族,隻敕封他劉氏三人……是董卓自己的主意?”
蔡勳點了點頭,道:“定是如此。”
“這怎麽可能呢?”蔡瑁不解地搖頭道:“我等與董卓從不相識,也從無間隙,他為了要將奏疏中蔡蒯兩族的人名盡皆劃去!到底是為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