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幕府裡面什麽提案最容易通過?
答,設置新的職位。
真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勘察加能不能掙錢,這事諸位大人不清楚,忠右衛門說能夠掙,那就是掙的吧。但是在當地設置一名奉行,三名與力,以及十二名同心的提案,消息才剛放出去,就有人上下活動。
最後連井伊直弼都擋不住手下或明或暗的各種請托和暗示,最後點頭表示認可。幕府嘛,該花花,該省省,設置官吏管理新的領地,和裁撤冗員不衝突的。
只要能夠增加編制,那整個官吏團體都是極其歡迎的。就算這個編制在偏遠的不能再偏遠的地區,比如某國考阿裡地區郵政局一崗位,五千余人報考。或者這個編制乾的是十分埋汰,一般人都不大樂意的事情,比如某大內鬥省省考一公廁清潔崗位,兩千余人報考。
實在是編制太香了!
反正隻吵了幾天,人選就確定了。然後一個個高高興興的走馬上任去也,就算勘察加苦寒,可再苦寒,那也是官啊。只要能當官,幾千裡江山橫著穿。
“可惜身邊離不開人,不然把你撥去做一任了。”忠右衛門走在江戶的大街上面,對跟在一旁的黑川慶德說道。
天野八郎要在傳習隊帶兵,警備增上寺,這是個要職,不能換人。寺澤新太郎、福澤諭吉、榎本武揚、土方歲三等人,全都在英國留學,一時間用不上。近藤勇在京都,率領精忠組,協助德川慶保。身邊就剩一個黑川慶德,忠右衛門的親信人手確實少了一些。
“能在殿下身邊奔走,便好了。”黑川慶德也算是任勞任怨了,鴻之舞金山都呆了一年,不容易。
“恩,這街道如此寬闊,你覺得如何?”既然黑川慶德不急著往上升遷,忠右衛門便也不糾結這個事情。
“將來抬神轎,便不會再有什麽爭執了。”黑川慶德笑了笑。
可不就是不會再有爭執了嘛,五十米寬的街道,算上人行道和分隔人行道的行道樹,整個街面有六十多米寬。別說抬神轎綽綽有余了,就是十幾個騎兵並排衝鋒,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艾菲爾辦事還是利落的。”
逛了一圈,加上之前看到艾菲爾用一個冬天繪製的設計圖,忠右衛門基本清楚了艾菲爾的設想。他以江戶本城為中心點,用類似於八卦城的方式,設計了一座差不多圓形的都市。
類似於江戶本城是一環,以內護城河為界限。然後是環繞在江戶本城的諸侯大名屋敷,作為二環,以外護城河為界限。之後的三環,北面和西面是分配給旗本八萬騎的房屋用地,南面和東面,類似於日本橋、京橋、吳服橋、冶鍛屋橋等商業區則繼續保留。
至於更外圍的四環,暫時只有一個預想,沒有什麽太多的考慮。畢竟艾菲爾是難以想象,未來東京都內會有四千萬人居住的,和現在的約一百萬,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寬達五十米的街道有十二條,像是蜘蛛網一般,自江戶城向外延伸,形成城市的主乾道。至於輔道,也都從原本的幾米十幾米,強行擴充到二十米以上,用以聯通各條主乾道,形成經緯錯落分布的樣式。
由於大致的方向已經確定,所以各片區的建築,相次開始構建。諸侯大名的屋敷,幕府借調了各藩的下級武士,反正就算是隻來一半的諸侯行列,也有十多萬人。與其閑著不乾事,不如參與進入他們自己家大名屋敷的建設。
可不是幕府逼迫你們的嗷,幕府是希望你們報效你們自己藩主的恩情!
自願,自願,自願!說三遍!
大家的屋敷都被燒毀了,幕府就這麽一點工匠勞力,只能一家一家慢慢修,到時候沒修好,可不能怨幕府厚此薄彼。而且建築工程費用,全都是幕府掏的,絕對不要諸位花一丁點的錢嗷。
得了,幕府都暗示到了這個地步,諸侯們剛拿了幕府一百二十五萬兩,不能給臉不要臉啊。十多萬諸藩的武士,全都成了壯勞力,到二環去修建大名屋敷去了。
有了這麽多免費勞力,施工進度大大加快,日本人建造木質結構的房屋,還是很得心應手的,相當麻利。
剩下的就是本城的修繕和三環的“侍屋敷”的重建,幸而江戶城天守沒有坍塌,只是需要大修,算是給幕府省了幾個錢。另外就是西丸的歐式宮殿,也已經開始搭建,據說篤姬夫人很有興趣,還去過工地,畢竟這是法國人贈送給她的禮物嘛。
本城差不多用個幾千工匠和勞役就成,侍屋敷才是幕府現在要照管的大頭。忠右衛門這回來看的主要也是這一塊。
商業區的建築,在忠右衛門的建議下,還是由那些商人自行構建完事。幕府這邊主要就負責建設一個下水道排汙系統, 以及監督他們,保證道路的寬度。通過寬闊的街道,形成事實上的隔火帶。
對於原本日式的簡易長屋,艾菲爾那是相當看不上,認為他們完全就是在為火災提供溫床,又沒有很好地抗震性。但是在了解到幕府需要超過一萬五千戶住宅,用以安置禦家人之後,最終還是妥協了。
只不過在他的建議之下,整排長屋的間隔被人為的拉大,以留出足夠的逃生通道和救援通道。每一排長屋前,都預留下一個陰溝排水渠。平時處理汙水,發生火災了也有個臭水溝能用不是。
至於旗本的屋敷,則采用團塊狀的建築方式。通過街道和下水道,分隔出一個又一個正方形,然後將正方形等分成四個小正方形。每一個小正方形就建造一棟日式的武士宅邸,所有構件全都統一標準,減少施工的難度。
慢慢的,慢慢的,一座嶄新的江戶城,就這樣顯露出了他全新的面貌。為了顯示新時代的到來,艾菲爾更是大膽的拆除了原本完全木質的日本橋,以鋼鐵開始構建橋梁,真是開日本近代建築之先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