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單身漢吧?”忠右衛門在江戶地面上廝混這好些年,還能不清楚。
“可不就是!”阿久把錢袋塞進衣襟,轉身回廚房。
咱們以前說過,江戶有大量失地農民和浮浪小民,他們或是為了生存,或是在農閑時分入城幫閑。反正都是光棍漢,住在長屋的大通鋪裡。也從來都不做飯,一日三頓吃外賣,家裡連個女人也沒有,三四十歲沒嘗過肉味的人大有人在。
瞧阿久的意思,這個賣蛤蜊的小販,肯定是要把錢拿去撲通一下丟水裡。在喝一壺酒和嘗一次葷腥之間相比,對於這種三十多歲,沒個老婆的人而言,其實很好選擇。
最頂級的花魁,一兩金子就能玩兩次。普通的那些,二十幾歲三十幾歲人老珠黃的,一百個錢或二百個錢盡可以去快活一次了。
“個人有個人的愛好就是了……”忠右衛門如此想到。
不過是個小插曲,忠右衛門還是要忙自己的事情。既然江川英龍可以給咱們送大白麵包,那麽咱們也沒必要再送什麽煮鰤魚了,送長崎蛋糕完事。
雖然這在老派的旗本武士眼裡,就是上不得台面的南蠻玩意兒,但是連炸蝦天婦羅都有人送,長崎蛋糕為啥不行呢。而且咱們也未必要送長崎蛋糕啊,咱們可以再搞點花樣。
趕到一家和菓子店,這家店寫著和菓子司,而非和菓子処,名字一字之差,可是水平就差了許多。未來的日本料理店,但凡是高級料亭,所提供的和菓子,必然是和菓子司製作的。而和菓子処則相對更加面向平民,甚至帶有一絲,我這就是個便宜作坊,味道差不多就得了的意思。
以前咱們訂做的長崎蛋糕就是在這家店訂做的,他們家也是自長崎學藝,然後在江戶立身的老店了。其實叫洋菓子店更合適,但是畢竟吃和菓子的人更多,且也沒有洋菓子的同業行會,所以依舊主營和菓子。
一見忠右衛門,店主就知道忠右衛門是來訂長崎蛋糕的,結合如今的時日,那必然是大客戶,老熱情了。
“江戶川大人能來小店,蓬蓽生輝。”店主也是個口條順的,上前來招呼。
“年前能做蛋糕嗎?我要拿去做年菜送人。”忠右衛門大大咧咧的坐下,都是老顧客了,直接提需求就得了。
“三五十份,明日就送到您府上。”
“七十份吧,多預備兩份,以防萬一。”忠右衛門同僚六十個,再加一個上司,以及自己留兩個在家裡招待,差不多要七十份的。
“沒問題,盡管包在小的身上。”果然是大生意,店主很是高興。
一旁的天野八郎掏出兩枚金小判,這二兩作為訂金,剩下的也可以按月結,也可以貨到結。店主收下錢,便準備請忠右衛門喝一杯茶,然後送客。
忠右衛門卻沒有要走的的意思,因為這回忠右衛門想著的不是送簡單的長崎蛋糕,最好弄點花樣出來。他記得後世裡面有個花裡胡哨的“浮雲生乳卷”,說白了就是瑞士蛋糕卷,蛋糕裡面裹奶油,吃起來更加好入口,層次也更豐富。
人家店主聽了忠右衛門簡單的介紹,到是能明白這裡面的意思,但是有個問題。牛奶好找,八代將軍吉宗公就在江戶城外設置了養牛場,甚至有專門的的奶牛。但是牛奶打成奶油就不是這麽簡單的事情了,店主到是會打奶油,可是七十份生乳卷所需的奶油,要整個店鋪的夥計一齊上陣,打三四個小時。功夫太大,還得烤蛋糕,明兒怕是沒辦法一大早送到忠右衛門家裡了。
這倒沒事,反正離過年還要三四天,時間完全足夠的。
兩人約定好,忠右衛門便起身離開,還需要去買糯米,回家打年糕。黃豆粉、紅豆泥這類的配料,阿久已經在家裡準備了。供奉所需的鏡餅也要趕緊預備起來,再買點柑橘和果脯,這年前的預備便差不多了。
家裡三個大男人,尤其還有兩個使刀的猛男,這打年糕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嘿咻嘿咻,便也算是完事。
轉天,助六家也送了年菜來,到底是千石旗本家的門面,人家一般是送一份菜,他們家是送一個食盒。三層十六樣,擺足了譜兒,沒話說。還好咱們不過是五百石的知行,沒必要做到這一步,不然光是充門面的開銷,就不知要花掉多少。
中午的時候,菓子店的老板也把生乳卷送來了。按照規矩多送了一份,這算是試吃的,解開包裝的京唐紙,忠右衛門發現老板還很有心的把長長的蛋糕卷給分切好了, 一條分下來六塊,很適合五口或者六口之家食用。
嘗嘗吧……
不得不說,日本人做甜食的時候,那是真的很舍得放糖。雖然這年頭窮人也吃不起什麽甜食,但是即使是吃慣了甜食的忠右衛門也覺得稍微甜了一點,如果配茶吃的話才剛剛好。大概這也和點心菓子主要做茶點有關吧,誰知道呢。
得了,加上奶油的調和,這蛋糕卷還是不錯的,忠右衛門向店主老板加訂了二十份,可能還有點朋友需要送一送什麽的。
至於天野八郎和寺澤新太郎,一下午就跑腿吧,五百石旗本家雖然大多聚居在左近這一片,可是畢竟有足足六十家,挨家挨戶的分送,也是一個累人的活。還需要給島津藩邸再送三份過去,三父子一個也不能夠少。
助六家也要送雙份的,那小子也是個好吃的人,送一條怕是不夠他一個人造的。要是吉田松陰在的話,也需要給他一份。不過這次毛利家交代,沒有帶上他,便也作罷。
望著眼前還剩下的幾份,忠右衛門想了想,該送的基本都送到了,連江川英龍和佐久間象山都送到了,那還有誰應該也送一份呢。
要不送一份去毛利家,不,是安田家吧。
就算買賣不成,這仁義還在的嘛。人家差點嫁一個女兒呢,不是嘛。
弘化二年(1845年)的新春就這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