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大學當校長》第534章
內容明天覆蓋上,實在抱歉。

 ……

 4、通識課程的邊緣化

 無論“通識”還是“博雅”,字面上都強調知識廣博。中國大學在開展通識教育時,一個常見做法是要求學生選修本專業之外的課程。

 北大開設了五大類通選課程,涵蓋了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與藝術,學生必須在每類中至少完成一門課程方能畢業。

 這種做法部分參考了美國精英大學的課程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芝加哥大學為低年級學生的“核心課程”。

 這種做法部分參考了美國精英大學的課程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芝加哥大學為低年級學生的“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包括人文學科、數學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類科目,強調西方古典人文傳統、經典閱讀和批判性寫作,負擔重,標準高,絕不是學生可以在專業課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過關的,因此芝大的學生實際在第三年才開始將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課程上。

 相比之下,一個北大學生畢業需要完成140學分,而通選課程僅佔16學分,其余的是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英語課、政治課。

 低年級時學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費在專業課程上,到了高年級則忙於實習、找工作、申請海外研究生院和畢業論文,大學的有效教學時間實際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師為通選課投入了相當的熱忱和心力,執教通選課的老師不乏國內相關領域的一流學者,但缺乏核心課程這一制度保障,意味著通選課至多是專業課之余的調劑,元培的學生並沒有特殊待遇。

 一般來說,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每學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門課程,但每門課程會附帶可觀的作業和閱讀,而中國大學生的普遍一學期要學習八到十門課程。

 中國大學生並不比美國同齡人更努力,課程數目加倍,只能犧牲完成質量,每學期的一兩門通識課完全有可能淪為形式主義。

 學習任何學科都需要考察知識發展之歷史。

 5、例如北京大學2001年9月制定並實施“元培計劃”。自2002年開始修訂了新的教學計劃,在全校本科生范圍內實行自由選課制度。在課程設置上,除專業必修課、全校必修課、公共選修課之外,設置通選課。通選課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與藝術等5個領域的若乾課程。本科階段基本形成“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課程模式。

 複旦大學從2005年新學期開始把全校68個專業整合成人文、法政、經管、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數學、醫院等7類,新生在大一先入複旦學院學習,一年後再進入專業院系學習。學院按培養目標重構了課程內容體系,建立了綜合教育、文理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課程框架。

 清華大學2014年成立的新雅書院,其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案等,都在極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自由教育或通識教育模式。

 美國:

 1、在美國經典的文理學院,所有核心課程被設計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在內的三大體系,低年級的學生們在這些課程中自由選擇,高年級則主修其中屬於自己專業的課程。由於學生與教師人數接近,因此課程大都為小班討論,老師與學生甚至可以自己設計課程、設計學分。

 2、美國的大學課程可以分為三類:

 專業課(major requirement)

 選修課(elective course)

 通識教育課程(general requirement)

 通識類課程應運而生。好比說你選擇了工程類的專業,但你還被要求同時學習文學、英語、社會科學等科目。這一類的選課方式,在美國大學裡通常以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現——完成本專業的學分之外,還要通過選修的方式完成其他專業領域的課程。

 通識教育體系設有什麽課程?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分類,但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體系基本上可以劃分為9大類:

 1.寫作:主要教授學術類寫作的基本綱要,包括如何立論點,引論證,找證據,得結論等。

 2.專業寫作:教授更高級的寫作技巧,常常與專業課相結合,提升學生在專業領域方面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從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識,但沒有整合和分析寫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歐美的文化和歷史,對於美國人和留學生來說,不管從事什麽行業,總得知道腳下這片土地的由來吧。

 4.少數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亞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與藝術:這類的課程通常比較靠近藝術方面,涉及面很廣,比如音樂史、作品賞析、文學作品研究等等。

 6.語言:大部分學校會開設各個語種的課程,常見的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等等。

 7.數理邏輯:偏理科方向,涉及數學、物理、編程、統計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8.社會與行為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類研究、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

 9.自然科學與技術:涉及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內容。

 可以看出,部分學科是交叉的,而且與其他專業課知識相重合。

 哥倫比亞大學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實踐就被公認為美國現代大學通識教育的起點,至此以後,諸多名校開始競相效仿,甚至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聞名的教育體系。

 但是,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到現在都具有學術挑戰性,因為它涵蓋了所有本科學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學術領域。不過,這種“打包式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增大社會了解面,對他們有受用終身的意義。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課程,學校要求每一個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這一系列的課程,並獲得相應的學分。

 外語:4個學期,可通過相應的測試。

 體育:4個學分,還需提交游泳考試成績或者“大學健康表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