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衝握著手機,打開視頻錄製,
巫名揚看了眼千面郎君所在的方位,站了起來朝著那邊走了過去。
早在陳衝和巫名揚觀望的時候,千面郎君就發現了這兩個人的存在。
很顯然,這兩個人,認識徐長卿。
因此,千面郎君早就恭候多時,
一切朝著他的所想而去,巫名揚起身的時候他就知道,大魚來了。
而這,也是徐長卿內心最擔心的地方。
無論是巫名揚還是陳衝,靠近千面郎君都是九死一生的下場!
唯一的保障,就是希望千面郎君別選擇在拍賣會開始的時候動手。
巫名揚靠近千面郎君的時候,南宮很萌正好看到這一幕。
“南宮臨,那位仁兄,你認不認識?”
順著南宮很萌手指的方向,南宮臨看了過去,卻不認識,
“爺爺,我不認識那位。”
南宮臨搖了搖頭,他確實不知道巫名揚是誰。
不過南宮臨不知道,南宮很萌卻很清楚,
“南宮臨,那家夥的性命你必須保證不能出事。他和朝天闕,有很大的關系。”
南宮很萌是聽從老祖宗南宮天的話,因此這件事,馬虎不得!
但凡是朝天闕的人馬,那就必須做到萬無一失,至於為何要這麽做,也就不在南宮臨的考慮范圍之內。
“爺爺,這朝天闕,到底是什麽來頭?”
“朝天闕是鬼谷子建立,而且是在大秦帝國時期。”
南宮很萌看了眼南宮臨,娓娓道來,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1974年,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隨著現代考古研究的發現,與世人再次見面了。
秦兵馬俑以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精巧,保存之完好讓人震驚,
每年來觀摩的遊客絡繹不絕,可以說是舉世聞名。
然而,已經被發掘的秦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叢葬坑,規模龐大、設計精巧,
內藏金銀珠寶與文物無數的秦始皇陵,至今都沒有被發掘,
歷經千年保存完好,陵寢地宮裡具體情況也都多出自於史料記載,
這種情況實屬罕見,究竟是為什麽呢?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也就是說,秦始皇陵內有大量的水銀,
無獨有偶,《吳越春秋》也同樣描述,吳王閭闔死後,他的陵墓中“傾水銀為池”。
為什麽古人要以水銀來灌於陵墓之中呢?
那麽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
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了。
從對吳王閭闔的陵墓記載來看,春秋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使用水銀了,
水銀的煉製工藝也比較成熟,
《天工開物》闡述了煉製原理:煉製原料為朱砂,將其加熱到一定程度產生蒸汽,
蒸汽冷凝之後形成的即為水銀。煉製水銀作何用途呢?
古人對水銀的用途比較廣泛,與水銀相關物料可做顏料之用,
譬如朱砂,水銀還可做鎏金用途,利用水銀是液態的性質,
以金銀和水銀製成泥膏狀的汞齊塗在金屬器皿之上,
再進行加熱,由於汞容易揮發,加熱之後留下的就只有金和銀覆蓋在器皿表面。
除了這兩種用途常見的用途,
水銀還有一個關鍵作用,也是為什麽古代帝王把水銀灌於陵墓之內的原因:
水銀有防腐作用,用於陵墓內以保存陵墓和主人完好。
秦始皇開創了大一統的天下,在世時就建造宮殿樓閣無數,
物質生活上享受著至高的待遇,而這種待遇在他死後就無法再繼續享受了,
所以在陵墓上寄托了繼續統治天下的“君王夢”。
秦始皇陵佔地面積廣闊,規格模仿了都城鹹陽和皇城秦宮,
不僅如此還仿造出了各種山川河流,
而這些河流的內容物,就是水銀。
水銀為液態,流動性強,光澤度高,
在河道裡看起來就像是閃閃發光的河水,
裝飾了秦始皇陵,而它又有著防腐的作用,
帝王都希望自己能夠長生,卻還是免不了一死,
就算死去也希望屍體能夠保存完好,便以水銀來防腐。
如果說單純是為了防腐而放置水銀,
這對於盜墓者和研究者來說,並不構成太大的影響,
問題的關鍵在於,水銀是有毒的,且毒性極強,並且易揮發。
秦始皇陵不僅有眾多流動著水銀的“河流”,地宮中還有一個巨大的水銀池,
而秦始皇的棺木就浮在上面。
水銀揮發之後,毒氣飄散在空氣中,如果有人闖入地宮,
吸入有毒的空氣,就會因此喪命。
少量的水銀不足以保護龐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根據檢測,石榴樹上的石榴果裡也含有大量的水銀成分,
據說附近的村民從不敢食用,連山上的樹都含有這麽高的毒性,
可知地宮裡水銀之多,有統計結果表明,一萬多平方米的面積都使用了水銀,
用來模擬江河湖海,使用總量可能達到一百萬噸。
秦始皇陵歷經千年,還能保存的如此完好,
與它本身的龐大複雜有些密切的關系。
不只是水銀防盜防腐,還有其他機關,
比如連弩,連弩的性能優於一般的弓箭,射程遠並且能連續發動,
攻擊力上,如果有人闖入地宮,免不了被射成重傷。
流沙層也是防盜措施的一種,設置在陵寢的中間,一旦遭到破壞便有大量流沙瞬時傾瀉,
流沙覆蓋古墓,任憑誰也無計可施。
如此多的古墓防范措施精細複雜,對於古墓和古墓主人的保護起到了極好的作用,
讓科技先進發達的現代人,也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
杜牧《阿房宮賦》有雲:“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始皇南征北戰,一統天下,成就霸業,
死後的陵寢設計也是費盡心思,大興土木工程。
而對於百姓來說,秦王朝的並沒有讓他們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秦建立以來,依然是勞民傷財,取盡百姓錙銖,揮霍無度,
所以最後一個龐大的王朝終究以覆滅收場,
秦始皇陵的恢宏與精巧設計是秦始皇統治下王朝的縮影,
更是古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
雖然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一舉統一全國,
但是早期的秦國在戰國時期並不是個強者,
相比強大的魏國、楚國、齊國等列強來說,反而是個弱者,基本上是和燕國不相上下的樣子。
秦國一直以來都被魏國所欺負,
不過自從秦孝公用了商鞅,秦國崛起之路算是開始了,
靠著軍功製堆出了各種名將,
司馬錯一聽名字可能讓人聯想到司馬遷,倆人也確實有著關系,
司馬錯是司馬遷的八世祖,
也是秦國的三朝元老,著名縱橫家,還跟張儀有過舌辯,
他最重要的主張就是“得蜀即得楚”,並率軍滅了蜀國,對秦國後來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還大破楚軍讓楚國獻出了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不過在這之後就沒什麽大作為了,因此排第五位。
蒙恬是名門之後,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數一數二的戰國名將,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
蒙恬也一直被寄予厚望,而他也不負眾望曾率軍攻破齊國,
蒙氏兄弟備受秦始皇重用。
他對秦國還有一個重大貢獻,那就是帶著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讓當時的匈奴聞風喪膽,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可惜後來為公子扶蘇所累,被趙高和李斯害死。
魏冉作為秦宣太后羋月的弟弟,
可以說是靠著姐姐的權勢一步登天,
曾四任秦相,但是他的能力也是十分出眾的。
首先,他曾領軍大破魏國,
其次,是他保舉了白起,一舉打垮了“三晉”,可以說威震群雄。
不過功高震主自古就是為當權者所忌憚,
他的身份和權勢已經威脅到秦王政權的鞏固,因此被罷免,憂憤而死。
王翦也算是一代戰神了,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從小就熱衷於軍事,一直跟在秦始皇身邊,
曾用離間計除掉李牧,一舉吃下了趙國;
後來率軍攻擊燕國,兩年間滅燕;
值得一提的是王翦滅楚時帶走了秦國六十萬大軍,基本上等於傾巢出動,
這也說明了秦始皇對其是極其的信任,他也不負眾望,順利滅掉楚國這個難啃的骨頭,在功成之後急流勇退。
他還有一子王賁,滅了魏國,可以說他家兩代滅掉了四個國家,
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要說王翦是一代戰神,那麽白起就是一代殺神。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一生馳騁疆場三十余年,
攻下城市七十余座,殲敵近百萬,要知道整個戰國時期死亡人數也就是兩百萬,
他自己殺了將近一半,這是何其恐怖。
早年間就曾大破魏韓聯軍,長平之戰更是一舉殲滅趙國主力,
坑殺四十萬大軍,讓趙國名存實亡,被封為武安君。
曾主張一鼓作氣滅掉趙國卻被拒絕,後因為錯失戰機不願再戰而被親昭襄王賜死,
不禁讓人唏噓。
秦國的“五虎將”各個都是戰功彪炳,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惜有人因為太過出色而被排擠,
有人因為不願打敗仗而被逼自殺,
如果每個人都能完全投入戰場,想必秦國統一的時間還會縮短。
戰國七雄,最終被秦國統一了六國。
雖然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余烈”,
但是強秦軍隊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
這主要跟他們的制度有關,
商鞅變法讓秦國更加強大,因為秦國的軍功是以敵人的首級來計算的。
但是統一六國後的秦國,連年施行暴政,導致天下離心離德,
最終擺脫不了亡國的命運。
其中項羽所貢獻的功勞可以說是天下無雙,
秦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幾乎都是他殲滅的,但是最後項羽卻落了一個烏江自刎的下場,那又是為何呢?
商鞅入秦變法,實行“利出一孔”、“驅農歸戰”的政策,
這就是全民皆兵的戰略方針,而且軍功是以斬首敵人首級為準,
殺人越多,軍功越大,所獲獎勵越加豐厚。
在這樣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秦國部隊就變身成了虎狼之師,
荀子曾言道:“齊之技擊不能當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秦國能統一六國是靠了他們強大的戰鬥力。
因此天下群雄對秦軍還是非常忌憚的,
但是連年的暴政使得人民怨聲載道,
最終走向了不得不反的道路。
尤其是秦始皇駕崩之後,胡亥在趙高的慫恿下篡位,
害死公子扶蘇,秦國國運已盡,天下更是呈現了分崩離析之狀。
各國義軍揭竿而起,戰神項羽便是其中一支,也是實力最強的一支,巨鹿之戰,
項羽天神下凡以少勝多一戰成名,一波九連勝晉升榮耀王者段位,
秦國最後的壁壘——大將章邯的驪山囚徒軍向項羽投降,
除章邯外,全軍被坑殺,可見項羽之狠。
擊潰秦軍主力的項羽自然而然以榮耀王者的姿態傲視天下,入關封侯,
天下十八路諸侯皆出自其手,
但是最終項羽與劉邦決戰之時,為何無人相助呢?
原因大概有這麽三點:
第一、已經沒有了共同目標。
當年,各路英豪願意跟著項羽南征北戰,重點在於“滅秦”這個終極目標,
不管是各路英豪因為國仇還是家恨,他們對秦國的仇視都是一樣的。
這與當年秦軍是斬首授爵的制度有著很大的關系,
畢竟殺人太多,積怨太深。
當滅了秦國之後,這個終極目標就消失了,
也就沒有了所謂了滅秦聯盟,大家就開始有自己的心思了。
第二、各路英豪已然封王,各有各的封地,不願摻和別人的事兒了。當年,各路英豪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
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富貴險中求”,
跟著項羽一路廝殺,無非是想著大業一成,
天下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已。
完成了滅秦大業,各自封王之後,
便不再想替人賣命了,畢竟刀尖舔血的日子誰都不願意過,
到手的富貴怎麽能隨便拋棄呢,
連項羽最倚重的九江王黥布,
都在項羽需要他出兵的時候裝病,只派了寥寥數千人來助陣。
第三、各路英豪勢力范圍小, 實力弱,還多有內部矛盾自顧不暇。
當時西楚霸王項羽一下就封了十八路諸侯。
天下就那麽大,狼多肉少,
而且當時滅了秦之後,還有諸多當地勢力存在,
雖然大家被封王了,但是還是要自己去搞定自己的地盤。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的局面,
大家的想法都是,天下誰當皇帝都無所謂,
只有不動自己的利益就好了,
所以都坐山觀虎鬥,最終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裡江山。
“南宮臨,這一次,你應該知道朝天闕的出生,來自何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