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操作,雖然起源於《左傳》,且在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人“精於此道”,但最廣為人知的恐怕還要數三國時期。
董卓算是“首創者”,曹操則是將其玩的輕車熟路達到巔峰,而司馬懿則是祖孫三代“接龍”,最終從“挾天子”到自己“作天子”從而成功上位!
不過除了這幾位“實踐者”以外,同時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貴為名門之後,並一度成為實力最強“諸侯”的袁紹袁本初,也曾經多次謀劃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袁紹卻始終處於“未遂”狀態,到最後也並沒有真正實施過……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操作,雖然起源於《左傳》,且在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人“精於此道”,但最廣為人知的恐怕還要數三國時期。董卓算是“首創者”,曹操則是將其玩的輕車熟路達到巔峰,而司馬懿則是祖孫三代“接龍”,最終從“挾天子”到自己“作天子”從而成功上位。
不過除了這幾位“實踐者”以外,同時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貴為名門之後,並一度成為實力最強“諸侯”的袁紹袁本初,也曾經多次謀劃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袁紹卻始終處於“未遂”狀態,到最後也並沒有真正實施過。
袁紹的“另立”行為之所以失敗,其實原因是很顯而易見的。
首先,漢獻帝劉協雖然是董卓這個“亂臣賊子”擁立,但他也是漢靈帝之子、漢少帝弟弟,還是“根正苗紅”的劉姓皇室。
其正統的地位也是得到朝野上下一致認可的,就連“十八路諸侯”起兵也只是討伐董卓,可沒人敢說獻帝是董卓立的“不算數”,在這種情況下,袁紹的“另立”舉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分裂國家。
也因為如此,除了袁紹的“老鐵”冀州刺史韓馥(這位連手裡的地盤都拱手相讓給袁紹,還標榜“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不愧是袁紹的鐵粉,結果地盤給給袁紹奪去了,人也被逼自殺了)等極少數人以外,其他“大佬”們基本都不支持。
曹操對此嗤之以鼻,一向與老哥不和的袁術則不僅堅決反對,更是給自己貼金說什麽“慺慺赤心,志在滅(董)卓,不識其它”。
當然袁術嘴上說要做“大漢忠臣”,實際上卻在日後自立為帝,其“自立”的舉動,上面那些“廢立”“另立”之流一比就“相形見絀”了(當然結局是兵敗身亡)。
其次,袁紹“另立”的對象劉虞本人也是堅決反對,還痛罵袁紹“反造逆謀”,讓袁紹好不尷尬。
除了劉虞本身忠於漢室之外,作為宗室的他其實也清楚,就算做上了這個“皇帝”,也會成為天下討伐的“偽帝”,就算僥幸“成功”也不過和獻帝一樣都是傀儡的命,結局都是不妙。
面對董卓亂政,袁紹身為盟主卻在謀劃另立新君、渾水摸魚,可謂是亂上加亂,這點小心思當然瞞不過各方勢力,最後也只能無人問津,成為笑柄。
那位連曹操都讚譽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的謀士沮授,早在袁紹起兵之初,就建議其“迎大駕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當然此時的“大駕”還是漢少帝)。
而在袁紹在河北立穩腳跟之後,沮授又建議袁紹“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此時的漢獻帝剛剛經歷過董卓之亂,又被李傕、郭汜等人爭來搶去,確實是一個好時機,加上袁紹也具備這樣的實力。然而,袁紹經過一番猶豫特別是郭圖等謀士的反對下最終還是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於是再一次不了了之。
袁紹之所以拒絕了沮授之策。
首先在於袁紹和漢獻帝之間有很大的“隔閡”。對於袁紹來說,漢獻帝登基本來就不是他的意願,他試圖擁立劉虞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而對於漢獻帝來說,他對袁紹當然不會有什麽好印象(董卓某種意義上說還算有“擁立之功”)。如果獻帝不是個傀儡天子而是個實權皇帝,恐怕也不會有袁紹的好果子吃。
其次,袁紹認為把獻帝迎來,有個皇帝在身邊會讓自己的行動處處受限制。
對此郭圖(此人不止一次給袁紹出過餿主意)就奉勸袁紹“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袁紹也認同這個觀點。
從以上可以看出,說到底除了袁紹這個名門之後的面子問題在作怪,其為人也確實缺乏戰略和長遠眼光。
就拿曹操來說,一方面君臣禮儀做足,另一方面還不是為所欲為,完全“無拘無束”,獻帝又哪敢去對曹操“多管閑事”!可見同樣的事,換做不同的人去操作,結果也是大不一樣的。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袁紹不願意乾,曹操當然不傻,於是就將獻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盤許昌,之後的形勢一片大好,“太祖(曹操廟號魏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袁紹這才恍然大悟、悔不當初。
於是袁紹想了一個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他準備讓曹操將獻帝遷到離自己地盤較近的鄄城。這樣既便於自己給獻帝“施加影響”,說白了就是想和曹操分享“獻帝”,又便於在“必要”的時候直接發兵“搶走”獻帝。同時,甄城還是屬於曹操的地盤,袁紹認為這樣做曹操也不會太反對,可謂是“雙贏”。
然而,袁紹的如意算盤打得很溜,可這個計劃確實太不高明,不要說曹操這樣的梟雄,就是水平一般智力正常的都能一眼看出來袁紹的小心思,於是結果自然是“太祖拒之”。
袁紹這次失敗,原因就是太過於想當然,自以為是,把別人當傻子,其結局自然可想而知。
多次“錯過”天子的袁紹,其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的基業和地盤,在其死後最終也被自己的兒子們輸得個一乾二淨,全被老朋友、老對手曹操“笑納”了。
客觀來說,袁紹身為一個名門公子哥,能在亂世之中一度成為最為強大的軍閥,除了其人脈背景以外,其自身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就好比竇建德遇上了李世民、陳友諒遇上朱元璋一樣,無奈自己遇上了曹操這麽一號敵手,最終也只能是出局。
而從袁紹在多次謀劃挾君自重卻最後都未果而終來看,統領一方的他到底在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當機立斷等“領導力”方面還是存在相當不足,這也導致了其最後失敗的必然命運。
做生意人的經常說,第一個100萬是最難掙的,只有掙到了第一個100萬,才能有機會掙更多的錢,換句話說,第一桶金是創業的基礎。
劉備小時候就胸懷大志,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曾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羽葆蓋車可不是普通人能坐上的,為此,劉備還遭到叔父的訓斥。
十五歲的時候劉備開始闖蕩江湖,和同鄉劉德然、公孫瓚拜九江太守盧植為老師。劉備長相不同於旁人,雙手過膝,耳朵很大,除此之外,劉備喜歡結交江湖義士,朋友多了,路就會多。
劉備的第一桶金不是他自己賺的,而是源於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投資,一方面,因為劉備結交甚廣,才能見到如此有錢的商人,另一方面,源自劉備與眾不同的長相、和其綜合素質的凸顯。
劉備在三國時期的起點是最低的,空有一個中山靖王后人的頭銜,但在亂世,這頭銜也不能當飯吃,年少的劉備為了生計,還曾與母親販賣草鞋為生,也可以說,劉備幾乎是白手起家的。
從創業開始到成為蜀漢皇帝,劉備的這一生坎坷無數,顛沛流離、仰人鼻息的情況時有發生,缺錢更是家常便飯,那麽,劉備招兵買馬,創立霸業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史料記載“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有很多人願意跟隨劉備,這說明劉備很有領袖風范,除此之外,商人是將本圖利的,在大商人面前,劉備必定會將其輝煌的創業計劃講述一番,我們也可以推測,劉備也有著馬雲一般的演說天賦。依靠這第一桶金,劉備拉起了第一支創業隊伍。
史料記載“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糜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
公元196年,呂布偷襲下邳,劉備的妻兒老小全被呂布所俘,劉備實力大損,很可能一蹶不振,就在此時,大商人麋竺幫了劉備一把,不僅將妹妹嫁給了劉備,還將家奴和無數金銀資助給了劉備,由此,劉備從新振作起來。
當時,雖說劉備仍是草創階段,但人緣和威信遠高於初期,拉起投資來更是得心應手,加之朋友很多,錢也不是最發愁的事。
劉備的起點很低,他沒有袁紹的財大氣粗,也沒曹操較為雄厚的實力,所以在草創時期,最好的辦法是先打工賺錢,一方面,打工有工資拿,而且還能學到不少經驗,另一方面,打工的同時,劉備也在緊密地關注的天下局勢,一旦有機會,他便會馬上行動。
史料記載“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
三國時期,劉備可謂傭兵界的翹楚,陶謙、曹操、呂布、劉表都曾用劉備來抵禦外敵。公元196年,劉備被呂布擊敗,投奔曹操,曹操當時正是用人之際,便任命劉備為豫州牧,曹操的目的也很簡單,讓劉備幫自己來製約呂布。
既然劉備給你曹操打工,曹操當然也得所有表示,於是幫助劉備收攏兵力,提供糧草,隨後,劉備再次滿血復活了。
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解決完袁紹之後,便南下進攻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再度投奔了劉表,劉表雖說不喜歡爭鬥,但絕對財大氣粗,即便其不太信任劉備,還是讓其駐扎在新野,劉表此舉也是讓劉備來抵禦曹操,還是雇傭兵的角色。
既然劉備依附於劉表,那麽錢也自然也少不了,所以在依附劉表期間,劉備也是不會缺錢花的。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幾乎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了存活,他只能依附於其他諸侯,以待時機。
待到赤壁之戰後,劉備便不再是小家小業了,其野心馬上膨脹起來,赤壁之戰的主力是孫權所部人馬,但獲利最豐的反而是劉備,劉備借此機會大肆擴大地盤,其實力大幅度增強。
很明顯,在公元208年之後,劉備終於有了和其他諸侯分庭抗禮的資本,其聰明才智也能得到更大化的施展。即使劉備時常作為失敗者,但他的逆商很高,抗打擊能力極強,在實力得到擴張後也不驕不躁,在經過慎重思考後,劉備便去找孫權去借荊州。
史料記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是時,曹操仍是幾方勢力中最強的,周瑜建議孫權滅掉劉備,但孫權考慮到聯合劉備的必要性,所以不僅沒有殺劉備,反而將妹妹嫁給了劉備,並將荊南四郡借給了劉備。孫權此舉也是借以穩固和劉備的關系,畢竟曹操的恐怖他是最清楚的。
借荊州,就是劉備能力的突出顯現,劉備敢於隻身去見孫權,就能看出,劉備已經將孫權看得很透徹,此番操作後,劉備便可以借荊州之力,將自身發展壯大,由此可見,劉備的謀略絕不在孫權之下。
史料記載“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余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有地盤就有稅收,有人有地盤,劉備自然再也不會為錢發愁了。 此時,劉備再也不是那個寄人籬下的小角色,他決議要拿下益州,和孫權、曹操爭奪天下。
劉璋佔據益州,既有天險阻隔,還有充足的錢糧,人馬也不在少數,即便劉璋是個庸才,劉備要想強攻益州也是很難取勝的。
張松勸說劉璋結交劉備,劉備到了益州,那麽益州就可以保全了,劉璋沒有多少頭腦,就真的同意了,劉備借機,便直接帶兵進了益州。
在此期間,很多人勸劉備直接滅掉劉璋,但劉備並不著急,反而找劉璋是要錢、要糧、要兵,劉備再富裕,也不會嫌錢多的,而糊塗的劉璋就這麽引狼入室,葬送了益州大好前景。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的撈錢手段逐步升級,從一個小財主,變身一位大諸侯,此時,劉備所依靠的便是腦中的謀略,他不僅要錢要兵要地盤,甚至還要爭奪整個天下。
看到了劉備,我們就能看出了創業之艱難,這一路之上,坎坷不斷,即便其都創造了輝煌的事業,但回首往事,必定也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