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朝梟雄傳》第5章 喪家之犬
天祐元年冬十一月,韓端經三辭三讓後,即皇帝位於建康南效,改元天祐,定都建康,國號明,並大赦天下。

 隨後,韓端下詔自領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並尊韓錦為太上皇,封孔氏為皇后,以張和為驃騎大將軍,使持節,統領府軍驃騎、鷹揚二府,以卜僧念為鎮衛大將軍,統領中軍六軍。

 又以黃法氍為車騎大將軍,統領水師諸軍,以馬三興、蔣發、韋旋、沈培為四中將軍,分領左右二衛以及領、護二軍,以賀辰、鄭彥、蔡興柏、吳正為四鎮將軍,分領前、後、左、右四軍。

 詔令嚴友元為中書省中書令,參與機密、建言朝政,宗元饒、任衡為尚書省左右仆射,顧野王、姚察為門下省侍中,共商國事。

 各州郡刺史、太守,悉去除將軍號,不再都督軍事,各將軍亦不得再參與、乾預地方政務,軍、政徹底分離。

 十二月初,韓端再次下詔,按“二王三恪”之禮製,封前朝皇帝陳頊為“江陰王”,以表“興滅國,繼絕世”之意。

 ……………………

 “韓氏狗賊欺人太甚!”

 鄴城南部鴻臚客館的館舍內,身著玄衣的陳頊一改白日在齊國皇宮內的溫文爾雅,怒氣衝衝地踢翻了房中的熏香爐,大罵出口。

 他如此憤怒的原因,正是韓端那道傳遍天下封他為“江陰王”的明皇詔令。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篡位自立,並遵“二王三恪”古禮,封梁朝最後一位皇帝敬帝蕭方智為江陰王,次年三月,陳霸先即派人將蕭方智及其子蕭文華殺害。

 “二王三恪”乃古賓禮之一,歷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后、三恪,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

 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

 韓端遵從禮製,封前朝皇帝陳頊為江陰王,這本來是“合乎禮”的舉動,關鍵是這個“江陰王”是陳朝開國皇帝封給前朝梁敬帝的……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個舉動就是“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陳頊感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隨從北逃的諸大臣也感同身受,但他們無可奈何,只能溫言勸慰。

 “韓信能受胯下之辱,還請陛下暫且忍耐……”

 然而,原中書通事舍人蔡景歷一句話還未說完,便遭來了陳頊的迎頭痛罵:“住口!”

 “當日若非聽信爾等讒言,朕豈有今日之辱!”

 上月在建康時,尚書右仆射陸繕堅持要固守京師,與國偕亡,但尚書左仆射徐陵、中書通事舍人蔡景歷、右衛將軍陳容、侍中杜棱等大臣卻以“州郡悉數陷入敵手,無勤王之師,京師不可守”為由,力諫陳頊北逃。

 初時陳頊尚舉棋不定,然而隻過得一日,東府城便告失守,韓家軍攻破了建康東大門。

 京師岌岌可危,徐陵等人又以“蕭淵明故事”說服陳頊北遊暫避賊軍鋒芒,以待來日。

 蕭淵明乃梁武帝蕭衍之侄,太清年間,蕭衍令其領兵北伐,攻打東魏,蕭淵明率軍渡過淮河沒有多久,就被東魏軍隊擊敗,蕭淵明及其部眾盡數被魏軍俘虜。

 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殺梁元帝蕭繹,已經篡魏的北齊文宣帝高洋即在鄴城擁立蕭淵明為梁朝皇帝,並派兵護送蕭淵明入建康登基,改元天成。

 徐陵等人的意思,便是要陳頊先逃至北齊避難,日後再借北齊兵馬復國。

 陳頊思慮再三之後,覺得留在建康實在是風險太大,於是便采納了徐陵等人的建議,棄國而逃。

 但此一時彼一時。

 當年高洋擁立蕭淵明為帝,並派兵將其送回建康,其目的是將蕭淵明當作傀儡,以便徹底控制並蠶食吞並南朝。

 而且當時齊國國力遠遠強過梁國,北齊上黨王高渙率軍攻破東關,南朝震恐之下,王僧分和辯陳霸先才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這個傀儡皇帝。

 而現在齊國國力大大衰退,單單應付周國便大感吃力,齊主高緯又荒淫無道、昏庸無能,齊國朝堂上下一片烏煙瘴氣,都忙著拉幫結夥、清除異巳,哪有心思和余力來支持陳頊復國?

 陳頊君臣逃到鄴城之後,好不容易才買通高諱的寵臣,尚書左仆射、領軍大將軍穆提婆,得以入宮見到齊主,卻被高緯三言兩語就打發了出來。

 亡國之君,猶如喪家之犬,齊國上下都不待見陳頊等人,就連鴻臚寺主管客館的典客署小吏也不將他們放在眼裡,當著他們的面故意議論明皇下詔冊封“江陰王”之事,令得陳頊君臣無地自容。

 一國之君,淪落到今日這般地步,一說起韓端,陳頊便恨不得寢其皮而食其肉,同時也有些後悔沒有留在建康固守都城,才導致今日竟為升鬥小吏所辱。

 右衛將軍陳容也是當初竭力主張北逃的大臣之一,此刻聽陳頊話語之間大有悔意,便開口道:

 “陛下,當日若不北遊,我等恐怕已經身首異處了。”

 明皇詔書已經傳遍天下,大家都知道了黃法氍被封為新朝的車騎大將軍,便懷疑他與韓端早有勾結。

 若他們留在建康,黃法氍臨陣反戈一擊,這幫子人還真一個都別想逃得出來。

 “大口賊不忠不義,早晚必死於非命!”

 黃法氍方面闊嘴,陳頊盛怒之下,已經有些口不擇言,開始如潑婦罵街一般攻擊起別人來的長相來。

 然而,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是在嘴上罵罵,發泄一下怒氣罷了。

 經過這段時日來的連番挫折之後,陳頊君臣已經意識到,要想從齊國借兵復國的打算,已經是沒有多大指望了。

 “陛下,如今齊國自顧不暇,我等不如再往周國一試。”沉默良久之後,中書通事舍人蔡景歷才開口說道:

 “陳、周兩國有盟約在先,如今我國有難,周主或許會看在往日情分,出手相助一二。”

 南朝三省之中,中書省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是發布皇帝詔書、中央政令的最高權力機構,中書令最為清貴華貴。

 但陳朝中書令不常設,中書通事舍人才是中書省的實際長官,所以蔡景歷此話一說,陳頊便開始有些意動起來。

 陸繕卻道:“周國虎視眈眈,欲亡我國、並江東久矣,我等請其相助,無異於與虎謀皮,即使借兵復國成功,也不過是重蹈蕭梁覆轍而已!”

 徐陵對陸繕之言頗為讚同,他曾經兩次出使周國,對周國欲吞並南朝的狼子野心深有所感,借周兵復國,如引狼入室,即使成功,也是後患無窮。

 但目前這形勢,齊國明顯不願意插手南朝這些破事,再留在鄴城,除了虛度光陰外,於事無補。

 “向周國借兵之事,猶如驅虎吞狼,禍福難料。”徐陵沉吟片刻,又將這棘手難題甩給了陳頊:“還請陛下自行決斷!”

 陳容、杜棱等人卻是竭力主張前往周國。

 “如今我等也是走投無路,若能借得周兵復國,只要能回到江東,有一存身之地,也比寄人籬下要好得多。”

 韓端入主建康以後,並沒有如想象中那般大開殺戒,而且黃法氍、宗元饒等人還得以加官進爵,杜棱等人心中,其實已經是有點後悔北逃了。

 而陳頊的心裡,卻只剩下了憤恨。

 “只要能除掉韓賊,報此毀家滅國之仇,即使此身化為齏粉,朕也心甘情願!”

 見陳頊如此決絕,陸繕等人也不再多言。

 在他們看來,亡國之臣,無論是留在齊國,還是投奔周國,其實都沒有多大區別。

 陳頊作為君主都能舍得出去,他們作為臣子的,又有什麽好顧慮的呢?

 ……………………

 陳頊君臣商議投奔周國之時,周國境內,卻正要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魏晉以來,無論南北盡皆崇佛,宇文邕即位之初,也是循舊例事佛,但其心中,其實更為偏向儒學,只是沙門勢大,再加其時宇文護專權,才不得不暫時隱忍。

 天和元年(566年)之後,寺院僧侶日漸增多,導致國家賦稅收入驟減,且沙門仗勢欺人、為惡民間,這使宇文邕更加堅定了滅佛之心。

 今年五月,宇文邕聯手宇文直誅殺宇文護及其黨羽,將大權奪回手中之後,便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先消弱大宰塚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聽命於大宰塚,使之成為虛職,並改軍士為侍官,此舉大大加強了皇權,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

 緊接著, 宇文邕又下令征召漢民充當府兵,並免除軍士的租調和徭役,原來被地方豪強大族所控制的蔭戶百姓直接為朝廷掌握,府軍兵力也因此而大增。

 掌控了軍隊之後,宇文邕便將目標轉向了寺院和僧人。

 十月初八日,宇文邕在大德殿召集百官和僧侶道人宣講《禮記》,明示將以儒術治天下,並敘禁佛之意。

 此話一出,頓時便招致僧侶們的強烈抗議,時僧人慧遠大聲痛斥:

 “陛下今倚恃皇權王力,欲破滅三寶,然而阿鼻地獄不分貴賤,陛下難道不畏懼嗎?”

 宇文邕聞言,勃然大怒,直視慧遠道:“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

 隨即又下詔:“禁佛、道二教,經書、佛像盡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為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詔令下達各州郡,以往逍遙自在、從來不事勞作的僧侶們,頓時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