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朝梟雄傳》第299章 圍魏救趙
“一定要注意保密!”

 韓端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技術流傳出去,為他人作了嫁衣裳。

 他沒有向其它國家傳播科學技術的愛好,也不想對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什麽貢獻。

 先進的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象前朝歷史上那樣,主動傳播科學技術,最後卻將弱鄰養成虎狼,反受其害。

 最典型的就是倭國和吐蕃。

 隋唐時期,倭國向中國大量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學習中國的製瓷、紡織、造紙、冶煉、種植等先進技術,隋唐政府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沾沾自喜地主動傳授,最終貽害無窮。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實行和親政策,將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讚乾布,並陪嫁了大量的先進生產技術、醫學、文化書籍,以及各種適合高原種植的農作物種子及各類工匠和農民。

 此後,唐朝又陸續給吐蕃送去了大量擅長冶鐵、養蠶、造紙、釀酒、建造水利設施的工匠,以及擅長刺繡、紡織技術的繡女。

 有了唐朝不遺余力的幫助,吐蕃迅速成長起來,從一個什麽都不會的蠻荒部落統一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吐蕃最巔峰時轄地東至關中,西到帕米爾高原,北至天山,南至印度恆河流域,兵鋒更是遠及中亞和印度,而且還一度攻進了唐朝都城長安。

 吐蕃的入侵讓唐朝永久失去了西域和北庭,但深究起來,若無唐朝向其傳播的文化技術,吐蕃又豈能發展到如此強大的地步?

 自作自受,莫過於此。

 “這個我明白,我會安排親信之人去管理作坊。”孔合也覺得保密是理所當然。

 朝廷不注重技術保密,民間卻能將獨門技術保密到失傳,所以韓端提醒了一句之後,便不再提及此事,他相信孔合能處理好這件事情。

 至於禁止技術向國外傳播,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等一統天下之後再說也不遲。

 接下來翁婿二人說起了目前的戰事。

 “三路來犯陳軍雖已被奸滅兩路,但黃法氍水師封鎖大江,隔絕南北,阻滯貨物來往,其害非小,伯正可有想過要如何解決此事?”

 陳國水師封鎖長江,使得江東生產出來的糧食物資不能北運,貨物不能流通,雖然時間還不長,但已經給吳地各郡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這也難怪孔合會向韓端提起此事。

 “水戰無非是比拚船艦兵卒,我軍二者皆不敵陳軍,若想勝之,只有將其引到陸地步戰,但黃法氍老奸巨猾,有很大可能不會中計棄船登岸。”

 對於黃法氍麾下的水軍,韓端已經想過多種辦法,最穩妥的,就是在京口嚴防死守,和周軍在沌口一樣耗到對方撐不下去。

 其次便是招降,不是招降黃法氍,而是想方設法招降他麾下的將領和士卒,盡量削弱對方實力,等到主客易勢之後,便可以發動最後一擊。

 陳軍水軍大多來自江東三吳之地,招降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前些時日他就已經吩咐卜僧念開始實行了。

 除了這兩個辦法之外,還有一個法子見效最快,那就是攻打陳國都城建康,圍魏救趙。

 只要韓家軍攻打建康,陳頊必定會令黃法氍水軍回援,如此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我覺得用第三條計策最好,見效最快。就算一時之間不能攻下建康,在那兒和陳軍比消耗,也比黃法氍封了我們的運河水道強。”

 “況且黃法氍駐兵於江心洲,不但京口要時時小心防備,就連廣陵那邊也不能放松,時日一長,極易被他抓到可趁之機,還不如直接將他引走。”

 聽孔合這麽一說,韓端便沉吟起來。

 他本來的打算,是傾向於第二條計策,慢慢招降黃法氍麾下水軍將士,將其收為己用,如此滅陳之後,方才有足夠的水上力量還抵禦周軍。

 孔合卻道:“攻打建康,逼黃法氍回師京都,並不影響施行招降之策。”

 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邊打邊招降,說不定兵臨城下,招降還要容易得多。

 但韓端並沒有立即作出決定,而是下令召集卜僧念等將領回到山陰,共同商議此事。

 如今的他已經不比以前,家大業大,如此重大的決策,自然是要集思廣益。

 走舸將命令送到京口,隻過了兩日,卜僧念便和蔣發、韋旋一起趕到山陰,韓端將破陳軍三策一說,仔細衡量之後,便都覺得第三策為上。

 統一意見之後,接下來便是制定作戰計劃。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牽涉到方方面面,情報、糧草、行軍、駐地等等,都要有詳細的計劃,否則,極有可能因為一個細小的疏忽,便造成一場戰鬥的失敗。

 韓端和卜僧念等將領,以及中軍參軍周圭等人一起,忙著制定和完善作戰計劃,暫駐於山陰的士卒們也沒有閑著,而是參與到了忙碌的秋收之中。

 而各郡新收的糧草,也陸續從運河往破崗瀆轉運,作好出征前的最後準備。

 九月十二日,誓師過後,馬三興率兩萬前軍先行出發,韓端親率中軍四萬緊隨其後,韓家軍十萬大軍越過破崗瀆,隨時準備直撲秦淮河。

 ……………………

 “聽說了嗎?韓家軍要發兵攻打建康了!”

 韓家軍前軍還沒到破崗瀆,消息便已經傳到了都中,一時之間,朝野震動。

 韓端取三吳之後,便斷絕了運往建康的物資供應,如今城內的糧價,已經漲到了三千錢一石,而且還供不應求。

 這麽高的糧價,中產之家還能夠勉強承受,但對於那些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因此在得知韓家軍即將攻打建康的消息之後,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反倒是如釋重負。

 無論誰勝誰敗,只要熬過這段時日,便能重新恢復供應,日子就還能過得下去。

 而且他們對韓家軍在淮南和三吳的所作所為也並非一無所知,土斷均田,士紳一體納糧,這些都是有利於老百姓的舉措,若真是改朝換代,對他們來說還是一樁好事情。

 所以,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表現出來的竟然是無比期待。

 而朝廷上下得到這個消息,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心情。

 “韓賊來攻,諸卿可有退兵良策?”

 宮城太極殿內,皇帝陳頊身著黃色寬衣,頭戴白紗卷荷冠,高坐於胡床之上。

 他面色臘黃,雙眼紅腫,聲音也是略微有些嘶啞。

 才四十歲的人,看上去卻如同六旬老翁一般蒼老。

 淳於量、章昭達先後戰敗,並且全軍覆沒,孔奐潛入山陰,卻落得個身首異處,黃法氍攻京口旬月不得寸進,一連串的壞消息傳來,已經令得陳頊心力憔悴。

 他知道這一天早晚會到來,但沒想到會來得這麽快。

 快得令他心生惶恐。

 亡國之君的下場,只要稍微一想,便讓他感覺全身發麻。

 但他無法逃避,只能硬著頭皮面對。

 而堂下眾大臣此刻心中的驚恐,也比陳頊好不了多少,他們一個個垂首彎腰地立在那兒,卻根本拿不出應對之策。

 陳頊一連問了兩遍,卻沒有人出列回應,他看著堂下兩排如同泥雕木塑般的朝廷重臣,心底的驚慌突然化為怒火,噴湧而出:

 “朕授你等高官厚祿,如今國家有難,爾等卻不能為朕分憂,國家養你等有何用處?”

 陳頊手中的玉如意不斷擊打著案幾,將十多名大臣罵了個狗血淋頭:“平日裡一個個口若懸河,原本卻都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爾等除了蓄養歌伎,整日飲酒作樂,都還會做些什麽?”

 見眾臣仍不言語,陳頊隻得點名,他將玉如意一指堂下左側,怒聲叫道:“陳度,你來說說,如今應當如何應對?”

 陳度乃五兵尚書屬下中兵曹,執掌中兵兵籍、征兵、儀仗等軍事行政,五兵尚書孔奐亡後,便由他暫理五兵尚書之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朝廷既無兵又無錢糧,他又拿得出什麽對策?

 但皇帝既然點了他的名字,他也隻得站出列來,手執牙笏拱手,囁嚅道:“陛下……如今都中只有三萬中軍,分駐各處恐為賊軍分頭擊破,不如將其聚於東城,先擋住賊軍再思良策。”

 東城即東府城,其位於建康朱雀航附近,秦淮河左岸,與丹陽郡城隔河相望,是運河進入都城必經之地。每建康有事,必置兵鎮守。

 韓家軍從破崗瀆而來,誰都知道要增兵往東城禦守,陳度這話等於沒說。

 果然陳頊一聽,便是勃然大怒,他將手中的玉如意重重地往案幾上一擊,只聽得“呯”地一聲,玉如意頓時便斷成了幾段。

 “你這蠢材!若將中軍盡數派往東城,若賊軍繞過東城,直逼都中,爾又讓誰來守衛宮城?”

 被皇帝這麽一罵,陳度頓時滿面通紅,急得汗水一下就冒了出來,連忙結結巴巴地道:“陛……陛下,容臣再思忖片刻。”

 尚書左仆射陸繕見皇帝又欲發怒,硬著頭皮出列稟道:“陛下,東城無論如何必須要增兵駐守,不過用不著將三萬中軍全部調去,只需半數,再加丹陽郡外兵,應當能守得兩城無礙。”

 丹陽郡城是丹陽郡府治所在,也有三千郡兵駐防,丹陽尹乃是陳霸先之從孫,陳曇朗之子陳方泰,襲爵南康王。

 陳方泰的爺爺陳休先是陳霸先的兄弟,早年死於軍旅之中,陳霸先因此對其遺孤陳曇朗關愛有加,“寵逾諸子”。

 陳曇朗不負叔父所愛,有膽力,善安撫禦下,在平定侯景之亂及誅殺王僧辯後,為安撫境內局勢和抗禦北軍進犯征戰立功,成為陳霸先手下得力乾將。

 但就在這時,王僧辯舊將徐嗣徽、任約引齊軍攻逼京邑,時逢四方州郡並未平定,京都虛弱,隻得忍痛將自己的陳曇朗作為人質押赴北齊,換得了雙方休戰的喘息之機。

 不久之後,雙方再次開戰,齊人害曇朗於晉陽,時年二十八歲。陳曇朗臨行前留下兩子,其中長子便是陳方泰。

 陳霸先稱帝後,對他這個從孫十分寵愛,享受和諸皇子一樣的待遇,襲封南康郡王,並任命他為仁威將軍、丹陽尹。

 陳頊繼位之後,仍然對他寵愛有加,並委以重任。

 但在溺愛中長大的陳方泰,毫無懸念地長歪了——也可能是陳家的教育出了問題,子孫基本全是劣坯。

 陳方泰為政殘暴,時常帶著一幫爪牙,微服前往民間*女,在丹陽郡民怨極深。

 陳頊不清楚這些情況,但其他大臣卻都是一清二楚,此刻陸繕丹陽郡兵之事,便有禦史出列奏道:“若讓南康郡王駐守丹陽,恐生民變。”

 陳頊問道:“為何?”

 那禦史道:“南康郡王為政不仁,百姓厭恨……”

 話未說完,陳頊便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守城與為政有何牽涉?此話休要再提!”

 丹陽郡城乃是進入建康的咽喉之地,朝廷歷來都是委派宗室子弟駐守,但宗室在都中的子弟,合適的只有陳方泰一人,當此大軍壓境之時,陳頊又如何可能將他撤換下來?

 陳頊看向陸繕,口氣稍微柔和了一些:“陸卿繼續說。 ”

 陸繕拱了拱手,又道:“中軍遣一萬往東城後,可再遣一萬增援越城,如此可防賊軍從朱雀航入都,至於城中守衛,可再征青壯民夫。”

 “都中數十萬人口,征三五萬人乃輕而易舉之事,此外,各家家丁部曲,至少也可征召兩三萬人。”

 “但彼等終是新卒,若要建康萬無一失,還需將黃仲昭從京口召回。”

 “黃仲昭麾下數萬將士皆百戰精銳,有他率部回都鎮守,可保建康無虞!”

 按陸繕這樣一算,確實又可以湊出一二十萬兵馬,而且又是據城而守,按理來說,守個一年半載都沒有什麽問題。

 陳頊微微頜首,又沉吟了半晌,方才沉聲說道:“一切就按陸卿所言。”

 陸繕拱手退下,自回台城擬詔下發,陳頊也心神不安地回了后宮,隻留下一班文武大臣,在朝堂上面面相覷。

 兵是有了,但糧草又從哪兒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