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口,眾多大臣們早就在城門口等著接駕了,有的甚至天還沒亮就到了,就怕來得晚了,被那位誅十族的陛下抓住錯處,給送去天牢裡。
朱棣可不是個好相處的,除了道衍和尚姚廣孝之外,很少有人能夠和這位陛下湊到一個腦回路上去,更是很少有人能夠安撫這位的火氣。
前些年還好,姚廣孝還上朝幫助朱棣處理政務,這些年,朱棣北征不在京城,朝廷上的事大多是朱高熾在處理,朱棣會聽姚廣孝的,那是因為朱棣信姚廣孝。
朱高熾可不是朱棣,對於和尚,道士什麽的都沒太多的興趣,比起佛道,更喜歡儒家,所以,比起姚廣孝來說,他更信任朱棣留下的輔政大臣楊士奇與蹇義、黃淮。
姚廣孝也不喜歡自討沒趣,也就不怎麽在朝堂上提意見了,再加上這些年他年紀也大了,尤其是今年,已經整整八十歲了,杖朝之年。
就是一個平民這麽大的年紀,也有了見皇帝不下拜的特權了,甚至於皇帝,眾多附近的官員,路過他所在的村莊的時候,要是聽說了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都得去親自拜訪,以表達自己尊老的美德。
姚廣孝八十了,哪怕保養的再好,修行的佛門武功再高深也難以抵抗生命的衰老。而且姚廣孝本身雖然佛法高深,但是在武功一道上並沒有多少天賦,他的天賦大多都點在了各種兵法,謀略之上,哪怕是對於佛經的領悟也在武功之上,內力沒多少,自然難以延壽。
實際上,這種人才若是在高級世界,僅憑借著悟性也能成為一位佛門大修士,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佛法,道法不顯,只有武功,內力才是唯一解。
不對……這可是武明的投影世界,說明在武明之中也確實有這個人在不,這位又是哪位大神通者的化身?身穿僧衣,對佛法有些獨特見解,卻一點沒做和尚應該做的事?莫非是……
朱瞻塵心裡一個想到了一個人,不由得直感歎好家夥,這些大神通者們是一個比一個會玩。
武明以前超脫的是魔元,這一點沒有任何大神通者有異議,甚至於懂得都懂,自從魔祖進入歸墟之後,祂的舊部便縮身在天魔界中不肯出世。
魔道已經被諸天萬界的大神通者們滲透成了篩子,若非後來魔祖看不下去,特意弄來了一個無天魔皇鎮壓魔道氣運,估計五大修行體系之中的魔道早就被其他四大體系蠶食殆盡了。
魔元之前是道宋,“道宋”的“道”是哪個道?自然是仙道和神道的道嘍,神仙道也是自道宋之後成了主流體系之一。
換句話說,道宋的超脫實際上是仙道和神道為了神仙道的傳承特意扶持的。而道宋之後的魔元的魔,自然是魔道的魔,而魔道中的那些大魔神幾乎都是仙神佛人三家的人,尤其是那幾個天魔主,有一個算一個,非仙神即佛陀,魔元越強大,那些天魔主們也越厲害,得到的魔道氣運也就越多,無天魔皇的權柄也就越分散。
雖然無天魔皇雖然名義上是魔道的教主,在魔界有聖人之名,但是,說起權力來,也就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若是讓那些天魔主在分去一點,說不準祂這位魔皇就要去陪魔祖或者和六天故氣作伴去了。
所以,在人道大神通者,混元教主們決心推倒魔元的時候,這位魔皇實際上也暗中下手了,甚至於最後還讓化身做起了老本行,成為了和尚,跑去帶人端了明太祖欽定的傳人,扶持了另一位“馬上的文皇帝”上位。
朱瞻塵越想越覺得很對味,因為除了這位之外,他是想不出哪位佛門大佬不愛傳播佛法,
喜歡跑出來幫人爭權奪利的,而且在朱棣曾經想要封佛教為國教時,還一力推脫。沒錯,雖然最後沒封佛教為國教,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朱棣還是想過這件事的,倒不只是因為道衍和尚姚廣孝對他的幫助,更多的還是為了正統。
眾所周知,當年武明的開創者朱元璋年幼時候沒有飯吃,最後不得不投身入了寺廟之中,出家當了和尚。
可惜的是,和尚沒當幾年,寺廟經營不善就被不得不再次流落街頭化緣,最後加入了明教之中。
但是,那段經歷卻廣為人知,朱元璋自己也並不避諱這一點,反而常常提起此事,以表達自己也是老百姓出身,拉進自己和普通人的關系。
朱元璋自己不這麽想,不代表朱棣一點想法也沒有。朱棣平生最大的心結就是得位不正,哪怕他自詡文成武功遠超大部分的論文,直追唐太宗,卻也顧忌自己是“造反出身”,死後被人詬病。
為此,朱棣不惜自打臉,否定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存在,自稱自己乃是從朱元璋手中接過大明,朱允炆在位的那段時間不過是謀逆篡位而已。
要知道,他當年騎兵靖難的時候,打出的口號可是“清君側”,也就是所謂的“陛下身邊有壞人”。
“清君側”能夠獲得認可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認如今坐在皇位的帝王的合規性,如今直接否定了朱允炆的存在,這也是變相的自相矛盾了。
一般而言,帝王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但是朱棣還是這麽做了,他對於正統的執念不可思議,直到現在他也不肯放過所謂的“靖難余孽”“建文亂黨”就是這個原因,只有建文是亂臣賊子,他才能是正義的,光明的,當然也有小部分原因是為了逼出建文帝,拿到建文帝臨逃出宮之前,準備東山再起予以憑證的傳國玉璽——和氏璧。
不過,朱允炆躲得相當謹慎,十幾年了,也沒被他們發現蹤跡,朱棣自然得從別的地方找補,封佛門為國教有三大好處,第一個自然是如同之前所說,作為聯系朱元璋和朱棣關系的證明之一,便是朱棣上位後仍然不曾忘記朱元璋的遺志,和朱元璋經常以曾經的經歷自嘲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便是佛門向來有“巧舌如簧”“口吐金蓮”封美譽,論及對百姓的吸引力,遠遠超過道教,甚至於不少王公大臣都是佛門的信徒,有助於宣傳他的光輝形象。
第三點就是如果他封了佛門做國教,佛門就相當於和他綁在了一起,如果以後建文複位了,無論他在不在,向著他的佛門一定會被朱允炆清算,而佛門不想被清算就得煽動信徒動搖朱允炆的統治,就是朱允炆坐上去了,也不見得能坐穩,不要小瞧了那些宗教高層的大局觀,某些宗教高層的權力都堪稱一方霸主了,比如說那位如今道門高功,有陸地仙神之稱的張三豐。
只是後來回憶了一下當年南北朝時候佛門的亂世,以及後來前宋時候那位道君皇帝的荒唐,最後朱棣還是打消了念頭,要是有佛道以長生不老來誘惑他,他自己都不一定忍得住,更何況是他那些子孫了?妖僧,妖道誤國啊!
至於佛道兩家的正道人士,只要這些人不出現在自己家的寺廟,宮觀,他們恨不得妖僧,妖道們越多越好呢,多多益善,要知道妖僧妖道們的崛起必然伴隨著他們地位的提升,而地位提升了,就會有錢,然後就是修行資源的提升,誰嫌棄自己修行資源多啊。
所以,想了很久,朱棣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打消了自己的念頭,畢竟佛道地位太高總是不好的,如今大明主流還是理學,理學雖說涵蓋了儒釋道三教,也就是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儒教),但是名上還是儒家學派。
要是讓朝廷上的那些文官,乃至於天下儒生知道他跑去崇道信佛去了,那就沒好了。說到底,正史的著作權和解釋權都拿捏在儒家手裡,為了打壓佛道,更是稱之為下九流,他要是真的提高了佛道地位,估計別說他造反篡位的事洗不白了,就是他為了天下太平而多次北征估計都得被寫成窮兵黷武,最後一個暴君,昏君的名頭跑不掉了。
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他選定的太子朱高熾對於佛道兩家沒有多少好感的原因,朱高熾受到的都是理學教育,儒家思想偏多,對於佛道兩家沒什麽好感……
一眾人在城門口等著,有的互相交談,有的湊在一起,奇怪的是,朱高熾和朱瞻塵都到了半天了,騎馬而來的,理應比他們更早到的朱瞻基卻不在。
也是話說了半天,朱高熾才反應過來,對著身邊的楊士奇說道:“瞻基這孩子,他這跑到哪裡去了?這麽大個孩子了,還這麽不穩重?”
“太子殿下多慮了,太孫剛剛就到了,這是聽說陛下離得不遠了,所以去找大軍去了。”楊士奇在一邊笑呵呵的說道。
“什麽?這孩子!”朱高熾怒斥了一聲,不過也沒說再罵下去,不只是要給皇太孫朱瞻基留面子,更多的也是覺得朱瞻基這事辦的還不錯。
大軍之中,哪怕朱棣的護衛在周全,按照禮數,作為征北大元帥也應該是在大軍最前面的,也應該是第一個進城的。
朱高熾了解他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這麽久沒回來了,心裡多疑的老毛病說不得就要犯了,指不定心裡怎麽猜忌他呢。
作為朱棣最喜歡的孫子,朱瞻基跑去朱棣面前刷刷存在感,也能讓朱棣心裡的疑心病消減消減,省的回來第一件事把他這個太子給辦了。
畢竟,這次他爹出征可是帶著他那兩個不省心的兩個弟弟呢,這兩位的心思堪稱路人皆知,指不定在大軍裡怎麽給他上眼藥呢。
雖然朱棣知道他這兩個兒子心地不純,一次兩次還好,但是這幾個月聽個十幾,幾十次,甚至於幾百次的小話心裡指不定怎麽想的呢。
今天沒事還好,要是出事了,指不定就得現在發作,就是沒出事,未來的一個月到兩個月之中,也得折騰出不少事來。莫名的,朱高熾突然有點讚同他家妻子的話了,這老爺子再過段時間回來多好,這大夏天的折騰,他這身子骨怕是要受不了啊。
眾人正在談話的時候,就看著一身朝服的朱瞻基快馬奔馳而來,對著官員們說道:“來了來了,皇爺爺距離咱們還有近兩裡地。”
“嗯?”朱高熾看著單獨跑回來的朱瞻基一愣,這不符合要求吧,之前朱瞻基也跑去接過人,不過之前朱瞻基都被留下來了,跟著大軍一起進城的,這次怎麽?
不過朱高熾沒多想,他那個老爹心思深,指不定怎麽想的呢。隻好招呼著身邊的大臣們排好隊,然後吩咐身邊的樂師們奏曲迎接大軍的到來。
還不到一刻鍾,就看著遠處遙遙的行來了一副巨大的車架,車架之前是九匹駿馬拉著, 車架之上的車廂比起一般人家的車廂大了不少,仿佛一個小房子一樣。
看起來輕便簡潔,卻又精致貴氣,騰龍,雲紋描繪在車廂之上,很明顯的,這座車架之上的正式如今大明皇朝的主人——永樂大帝朱棣。
“臣等恭迎聖上,恭賀聖上大勝而歸。陛下萬福!”一眾大臣拱手躬身,行禮。跪拜禮只有在祭祀和大朝會的時候才會使用,如今這迎接大軍歸來,雖然盛大,卻不至於太過正式。
車架在大臣們的恭迎之下,緩緩的駛入了京城之中,就在眾人心裡放松等著朱棣走出來訓話的時候,在兩側被錦衣衛們阻擋的人群中突然衝出了幾個黑衣人,手持利器向著車架衝了過去,更甚者,手裡還拿著弩箭,弩箭之上還綁著小型火藥。
錦衣衛和車架旁邊的護衛雖然緊急上前阻攔,卻還是讓幾個刺客將點燃了的火藥射了出去,轟在了車架之上。
只聽得“轟”的一聲,整個車廂炸開,刺客們心裡想著的血肉模糊的朱棣並沒有出現,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只有空無一人的車廂,以及滿地的碎木屑。
倒也不是沒有傷亡,不過這些傷亡都是那九匹駿馬因為爆炸聲受驚而四處狂跑形成的混亂造成的傷亡,甚至於還有一部分是兩邊的百姓恐慌形成的人擠人……
朱瞻塵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在了朱高熾和朱瞻基的身邊守護著,防止這兩位受傷。朱棣不在,刺客們也不多留,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眾多大臣們也都戰戰兢兢的離開了,隻留下錦衣衛處理後續,他們都知道,真正的大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