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成福運小娘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路途
梁管事哪能答應這種事,而且他也沒這個權限啊。

 筆墨行的經營策略早就定下,就是讓蘸水筆和墨水遍地開花,讓人們把使用蘸水筆形成習慣。

 若隻給一家經營,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而且,現在的情況,妥妥的賣方市場啊,怎樣經營是通州筆墨行說了算。

 別說現在,就是將來,因為筆墨行墨水的難以複製,這種賣方市場還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梁管事也沒說的這麽生硬,而是循循善誘的給高掌櫃解釋了會文齋的優勢。

 即使津州所有經營筆墨的鋪子都有蘸水筆出售,會文齋依然可以憑借它的優勢,在高端蘸水筆這一塊佔據絕對優勢。

 最終,通州筆墨行和會文齋簽了接下來一年的供貨協議。

 最大的筆墨鋪子都能輕易搞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好辦了。

 如果不是這次帶來的蘸水筆和墨水數量有限,梁管事還得去津州其他地方推銷,他差點把津州所有經營筆墨的鋪子都攻克了。

 嗯,攻克說的有點過了。基本上他去任何一家店鋪,三言兩語就能讓店鋪掌櫃或者東家上趕著訂他的貨,非常節省口舌和時間。

 如此順利的推銷工作,讓梁管事熱情高漲,直到天擦黑時,他才志得意滿的回到津州投遞行。

 晚飯前,大家夥兒聚在一起聊天,二笙提起去津州下轄的西倉城開設分號。

 還沒說兩句,梁管事就燃起來了:“咱們一同去好了,我本來就計劃去西倉的,現在正好一起,相互有個照應。”

 梁管事所說的相互照應,其實有很大程度的客氣。在很多時候,他的廖家管事身份,比誠運的名頭好使的多。

 顧天成和袁冬初欣然應允。

 不過,袁冬初之所以選擇在西倉城開設第一個分號,也是有考量的。

 西倉有曹家幾個很大的田莊,如果在那裡的分號遇到困難,只要捎回消息,誠運跑一趟曹家,事情不大的話,很容易就能調停。

 而袁冬初這邊,則是準備前往京城,開辦京城的投遞行。

 津州投遞行雖然困難比較多,但是有顧天成坐鎮就夠了。

 而且曹家給國丈府的書信已經送出,想來崔三望也會想辦法給國丈告狀。

 再有賀之進這邊,雖然以他外派官員的身份,不好和國丈府有頻繁的書信來往。但昨日賀景雲和他兩個狐朋狗友去京城了,據說是訪友。

 實際情況嘛,很有可能是賀景雲通過京城紈絝子弟的圈子,給國丈大人滲透消息,間接告訴國丈賀之進的難處。

 三方消息匯聚到國丈府,想來國丈大人對誠運一定會有清晰的認識。到那時,崔三望可就沒什麽指望了。

 而袁冬初去京城開設投遞行也很好辦。

 誠運投遞終究是朝廷認可的字號,還有薑成華和陳子更兩個盤踞京城的紈絝子弟。袁冬初只是開個替人跑腿送信買東西的字號而已,應該不成問題。

 不但如此,顧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京城重量級的人物都知道顧林還有個兒子,想來沒誰會那麽不長眼,會去找投遞行的麻煩。

 說來也僥幸,在別家很難打開局面的京城,誠運投遞做事反而更容易一些。

 梁管事剛還說和二笙一起去西倉城,之後又聽到袁冬初要去京城,很是心動了一下。

 “這個,咱們的蘸水筆能賣到京城不?”聽他話裡的意思,似乎很想去京城推銷。

 袁冬初笑著反問他:“你們於掌櫃有沒有安排你去京城?”

 梁管事的興致一下子矮了半截:“那倒沒有。”

 顧天成接過話來,說道:“那就是了。自古以來,讀書人寫字用的都是毛筆,朝廷公文也是如此。蘸水筆的推出,主要是方便朝廷以外的各種記錄。所以,蘸水筆的經營還是遠離京城,不要挑戰讀書人的習慣和傳承為好。”

 至少沒摸清朝廷和眾多官員態度以前,蘸水筆要遠離京城。

 “就是這麽個道理。”袁冬初讚成。

 “原來是這樣。”梁管事點頭,但他還有疑問,“若有人在津州買了蘸水筆和墨水,帶到京城又當如何?”

 袁冬初笑道:“我們只要有個態度,表示並沒有挑戰毛筆字的意思便可。想來廖大老爺和貴府於管事安排蘸水筆在津州鋪貨,卻不提京城,就是因為這個。”

 接下來的幾天,二笙和另外三人開始整理行李,準備開設投遞分號的一應事務。

 他們還得等梁管事給簽訂供貨文書的店鋪送貨,一切料理妥當,再結伴前往西倉城。

 反而是袁冬初動作更快,簡單收拾一番,於三月初,帶著婉兒、陳嬤嬤,還有星耀帶著鐵蛋,一行五人跟隨一個商隊,前往京城。

 啟程這天的卯時末,天邊剛有亮色,商隊就啟程了。

 顧天成和星輝把這支商隊送出老遠,才揮手和袁冬初道別。

 靠著年前繁忙的代購業務,誠運投遞很是賺了一把。所以今年各地的運營,基本上不用誠運南北貼補。

 袁冬初這次出發,用誠運投遞自己的銀子購置了一輛馬車。星耀和鐵蛋坐車廂前面車夫的位置,袁冬初三人在車廂裡,五個人坐一輛車,足夠用的。

 這支商隊是好幾個商家搭伴,他們都有相應的交通運輸工具。顧天成給袁冬初選的這個商隊,大多用的是馬車,行進速度不算慢。

 而京城和津州距離二百余裡,大早出發,天黑前便能到達京城。當然,若是騎馬奔馳,一天能輕松打個來回。

 津州到京城的路途還算太平,一路都是官道,並不存在佔山為王之類的土匪。

 雖然是官道, 但受限於古代車輪和道路的落後,顛簸還是免不了的。

 整個上午就在通暢的趕路中過去,中間路過一個村子有過一次歇息,也就一刻鍾多點的樣子,讓大家去解決個人問題。

 古代路途的個人問題很算是問題,袁冬初本就有外出經歷。因為有準備,他們幾人這次歇息就是真的歇息。

 別的人去村裡找方便的地方,袁冬初幾個人只是下車走了走,疏散了一下筋骨。

 同行的也有女眷。

 有兩輛馬車看起來比較富貴,其中有一輛車上坐著母女二人,帶著幾個丫鬟婆子,還有幾個仆從坐了另一輛車。

 這對母女就比較嬌氣了,車隊停下,就能聽到那個姑娘低聲抱怨。母女兩人也都是一副很疲累的神色。

 她們往村子裡走時,都是丫鬟婆子用力攙著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