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策略和名目
,最快更新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最新章節!

 

 馬況、馬員二人沉吟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讚成了耿況的策略。

 他們不會因為馬援是他們的兄弟,就偏向馬援。

 馮異在思量了好一會兒後,開口道:“我讚成兵分兩路。”

 馬援一臉意外的看向馮異。

 馮異向來穩健,按理說他應該讚成耿況那種保守的策略,怎麽突然變風格了?

 馮異感受到了馬援的目光,平靜的道:“我們確實不該為自己招惹更多的敵人。但我相信兵分兩路的話,我們依然能夠取勝。”

 耿況皺起眉頭道:“若是有一路戰敗,公孫述和劉歆肯定會趁機出手。”

 馮英鄭重的點了點頭,道:“隻對付綠林和赤眉的話,我們倒是不怕。可若是公孫述和劉歆也出手的話,我們手裡的兵馬就不一定能夠應對了。”

 馬況不鹹不淡的道:“若是能想辦法牽製住公孫述和劉歆的話,我們倒是可以嘗試兵分兩路。”

 馬員看了看眾人,正色道:“最好還是不要冒險。能十拿九穩的擊潰綠林,就先擊潰綠林。樊崇、公孫述、劉歆可以隨後再征討。

 我們有的是時間,沒必要去涉險。”

 說完這話,馬員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魚禾。

 具體采納那個策略,還是魚禾說了算。

 馮英等人見此,目光也落在了魚禾身上。

 魚禾感受到了眾人的目光,坦言道:“我最早的想法是兵分三路,分別從靈關道、襄陽、金陵三地出兵。

 分別征討公孫述、王匡、劉伯升、樊崇。

 待到了拿下了公孫述四人以後,三方匯聚於京畿重地,直取常安城。”

 馮英等人聽到這話,一臉愕然。

 他們原以為馬援的兵分兩路就已經夠不穩妥了。

 沒想到魚禾的想法更不穩妥。

 十數萬兵馬,兵分三路,每一路就三四萬兵馬。

 三四萬兵馬,對上了兵力皆在十數萬以上的敵人,很難言勝。

 雖說魚禾麾下的兵馬皆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公孫述等人麾下的兵馬僅僅只是做到了沒有老弱婦孺,雙方之間有明顯的實力差距。

 但人家在人數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人家要是避開正面決戰,打消耗戰的話,魚禾也討不到好。

 “主公,兵分三路萬萬不可!”

 馮英急忙出聲勸解。

 耿況等人也跟著紛紛出聲。

 魚禾笑著擺了擺手,道:“以前或許不行,但是現在就未必了。你們難道忘了,公孫述、劉伯升、王匡等人的兵馬,如今都在京畿重地?

 我們突然興兵,劉伯升和王匡或許能及時率軍回援,但是公孫述卻很難及時率軍回援。”

 馬援雙眼一亮,“若是能派人毀了蜀道,公孫述一時半刻很難返回蜀中,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拿下蜀中?”

 魚禾笑著點點頭。

 馮英等人一臉愕然。

 還可以這樣?

 馮異冷不丁的道:“樊崇如今率人潛藏在常安城附近,準備伺機從劉歆等人口中分一杯羹。我們若是在樊崇出手襲擊劉歆等人的時候,兵進徐州,樊崇一時半刻也很難回援。”

 馬援點著頭道:“所以兵分三路,也未嘗不可。只是如此一來,他們很有可能暫時放下仇怨,一起征討我們。”

 馮異緩緩的道:“只要我們速度夠快,趕在他們徹底結盟之前,逼近京畿重地。我們就能學他們對付王莽的辦法,從三個方向合圍他們,將他們逼的龜縮在常安城內。”

 魚禾笑著點了點頭,他就是這麽想的。

 馮英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齊齊皺起了眉頭。

 他們覺得這個策略實在是太冒險了。

 先不說派去蜀地的人能不能及時毀了蜀道,光是兵分三路所產生的漫長的補給線,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魚禾必須征召超過兵馬數量三倍以上的民夫,才能讓三條補給線運行起來。

 而民夫們在押運糧草的情況下,也需要耗費數量龐大的糧草。

 也就是說,十數萬兵馬在外征戰,需要提供四十多萬人的糧草。

 這中間的消耗就大了。

 更別提軍備方面的補給。

 而且補給線拉的那麽長,很容易會成為敵人對付他們的弱點,被敵人重點照顧。

 此前王尋、王邑征討涼州,隈囂就是通過重點照顧他們的補給線,給了他們沉痛的一擊。

 前漢征討匈奴,之所以那麽費勁,不是因為匈奴太強,而是因為補給線太長。

 每一次征討匈奴,花費在補給線上的錢財,遠比將士們在前線的吃穿用度要高十數倍,甚至更多。

 漢武帝也是將文景兩位皇帝留下的家底折騰了個七七八八,才完成了征討匈奴的壯舉。

 馮英等人覺得魚禾大概沒有漢武帝那麽深厚的家底,將補給線拉的太長的話,不僅容易被敵人針對,而且還容易將現在剛剛恢復吏治沒多久的江水以南給吃垮。

 一旦北征受挫,沒個三年五載,很難恢復元氣。

 三年五載,足夠江北誕生出一個一統江北的王了。

 到時候魚禾很有可能會失去問鼎天下的機會。

 “臣覺得兵分三路,風險太大。臣不讚成!”

 馮英果斷否決了兵分三路的策略。

 耿況等人也紛紛點頭。

 他們更喜歡穩中求勝。

 魚禾沉吟了一下,笑著道:“你們說怪不怪。人窮的時候,什麽事情都敢做,富了以後,反倒瞻前顧後起來了。

 我只有一個益州郡的時候,我就敢拉著莊頃和亡承,興十數萬兵,去對付交州的鄧讓,甚至還順勢攻進了荊州,拿下了荊州四郡。

 如今我坐擁半壁江山,興十數萬兵,反倒是多了許多顧慮。”

 馮英沉默了片刻,道:“人一無所有的時候,除了拚命,沒有第二條路走。人富有了以後,可以穩中求勝,就沒必要再涉險。”

 耿況等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魚禾有心說服馮英等人。

 但是見馮英等人堅持己見,就沒有再多說什麽。

 “即使如此,那就先定下取南郡、南陽郡、江夏郡三地的策略吧。其他的看常安城的局勢再議,諸位以為如何?”

 魚禾笑著問。

 馮英等人見魚禾似乎沒有放棄兵分三路的意思,有心再勸,卻聽馬援突然道:“若是劉歆、公孫述、劉伯升、王匡、樊崇等人在常安城殺的你死我活,陷入到了僵局。

 蜀中、徐州、南陽等地,都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

 我們若是不伺機出兵,反倒是浪費了天賜良機。”

 馮異點著頭道:“不錯,劉歆等人現在集中兵力在征討常安城,他們治下各地留下的兵馬數量並不多。

 若是他們陷入了僵局,我們還不出兵取他們各自佔據的疆域,那就是浪費。”

 馬員思量了一下,點了點頭,道:“常安城的局勢真要是發展到了馬援說的地步,倒是可以考慮兵分三路。”

 開玩笑,劉歆等人要是在常安城陷入死戰,魚禾要是不趁機去偷家,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別爭天下了。

 雖說馬員跟馮英等人的想法一樣,希望魚禾穩中求勝。

 但敵人若是不爭氣,那也沒必要客氣。

 馬況也跟著附和道:“這一點我讚成。”

 馮英和耿況思量了一下,也跟著點了點頭。

 真要是到了那種地步,那確實可以兵分三路。

 魚禾見此,“那此事就暫且這麽定下?”

 馮英等人齊齊躬身應允了一聲。

 魚禾剛準備宣布散會,就聽馬況突然道:“北征的策略我們倒是商量出來了,可是出兵的名目呢?”

 馮英等人一臉愕然。

 對啊。

 出兵的名目還沒有定下。

 大軍出征,向來講究名正言順。

 劉歆等人兵進常安城,打的就是複漢的旗號。

 他們揮兵北上,也得有個名目才行。

 一個能取信百姓,能讓百姓任何的名目。

 耿況考慮了一會兒,道:“主公是陛下封的周王,如今陛下遭人圍攻,主公打著勤王的名目北上,如何?”

 馮英等人齊齊看向魚禾,沒有說話。

 名目這東西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打著什麽旗號,就要履行什麽職責。

 就像是劉歆等人打著複漢的旗號,那他們拿下了常安城以後,就得複立漢室,擁立漢室後裔做天子。

 魚禾若是打著勤王的名目北上,拿下了常安城以後,就得擁立新室後裔做天子。

 哪怕是今天讓新室後裔上台,明天讓新室後裔禪讓都行。

 但絕對不能在拿下了常安城以後,就自稱天子。

 不然就容易留下話柄,留下汙點。

 雖說這話柄和汙點不足以影響魚禾雄踞天下, 但會影響魚禾的威信,以及史書上的評價。

 嚴重一點的話,還會有人以此為借口造反。

 比如歷史上的大宋王朝,就是因為得位不正,引得有心人頻頻以此為借口,鼓動百姓造反,使得有宋一朝,百姓造反的次數多達四百多次。

 馮英等人看著魚禾,就是想知道魚禾想不想打著勤王的名號北上。

 “勤王……就不必了吧?”

 魚禾乾巴巴的道。

 王莽的名聲又不好,在位期間將百姓折騰的死去活來,打著幫助王莽的名號北上,百姓們會支持才怪。

 興許會因為恐懼王莽的種種‘惡政’,反過來跟魚禾作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