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六百零七章 封賞大典(下)
佔人所居的日南郡,雖說是大周的疆域,但佔人在日南郡卻有一定的自治權。

 佔人名義上歸魚禾統屬,可實際上更像是藩屬。

 既然是藩屬,那自然得用對待藩屬的那一套規矩對付他們。

 謝祿既是魚禾的臣子,也是藩屬的家眷。

 那對於謝祿的封賞,魚禾自然要好好斟酌一二。

 魚禾要厚賞謝祿,以彰其功,但又不能讓佔人從中得到便宜,借此壯大。

 所以這裡面的分寸,魚禾還得好好拿捏一番。

 馬況宣完了封賞楊音的旨意,楊音緩緩出列,跪伏在陛下,鄭重的道:“臣楊音蒙陛下賞識,委以重任,臣倍感莫名,但臣入陛下麾下不過數載,陛下封臣太子太師,臣實在是無顏領受。

 臣跟隨陛下數載,所獻功勞不過寸許,亦無顏為兒孫謀福。

 懇請陛下收回太子太師一職,收回蔭臣二子之意。”

 馮英、馮異、楊音等人都是聰明人。

 魚禾和馬援演了一場戲,他們也摸清楚了此次魚禾封賞的套路。

 那就是每個人只能領一個正職,一個爵銜,以及一眾田產、錢財、服飾、儀仗等賞賜,其他的不能拿。

 既然摸清楚了其中的套路,那麽什麽該拿,什麽該推辭,楊音等人心裡也就有數了。

 所以不用魚禾派人提前知會,他們也知道該推掉什麽職位和什麽封賞。

 魚禾聽完了楊音的話,長歎了一聲,埋怨道:“你們啊,一個兩個都是這般,你們這是要陷朕於不義啊!”

 頓了一下,魚禾又喋喋不休的道:“今日大殿上所發生的一切要是傳揚出去,天下人還以為朕是一個刻薄的皇帝!”

 以馮英、馬援為首,群臣齊齊躬身。

 “臣等不敢!今日大殿內所發生的一切,皆是臣等的真實心意!”

 魚禾又歎了一口氣,看著楊音,擺了擺手道:“罷了,就逐了你的心意!”

 楊音趕忙施禮,“多謝陛下厚愛!”

 楊音起身退到了一邊。

 馬況從內侍宦官手裡又拿過了一道旨意開始宣讀。

 “詔曰……封陰氏識為荊國公,食邑五千戶,特此九旒冠,賜公服、賜公儀、賜府、賜六百衛、賜錢百萬、賜田百頃、賜仆一千五百人。

 改任陰氏識為籍部尚書,食九千石。

 加封陰氏識為車騎大將軍,食萬石。

 加賜千頃馬莊一座,仆千人。

 蔭其三子入仕!”

 魚禾為虎台下設立三部,分別是武部、籍部和軍部。

 武部統管軍備,籍部統管兵籍,軍部統管兵馬。

 校,以及校一下的軍官,由三部共同審核。

 校以上的軍官,由魚禾親自審。

 其中武部和籍部,各設一位尚書,統管兩部。

 軍部則設立三大將軍,統管軍部。

 而三大將軍,又各有各的職責。

 魚禾對陰識的封賞,其優厚程度,遠在馬援和馮異之上。

 但群臣們卻對此並無異議。

 論功勞的話,陰識的功勞確實不如馬援和馮異。

 但是論資歷,陰識的資歷遠在馬援和馮異之上。

 此外,陰識不僅是魚禾麾下的大將軍,還是大周外戚。

 所以魚禾封賞陰識的時候,不僅要對他論功行賞,還要將他外戚的那一份封賞也算進去。

 不然的話,陰麗華的皇后豈不是白當了?

 陰識出列,推了三千戶食邑、推了三百侍衛、推了五百仆人、推了車騎大將軍、推了馬莊、推了蔭子。

 但魚禾最終還是蔭補了陰識一子出仕。

 雖說魚禾不喜歡讓臣子的兒孫通過蔭補的方式出仕,但他還是在陰識身上破了一個例。

 陰識再怎麽說也是外戚,外戚不要面子的啊?

 陰識受封以後,隨後封賞的是馬況。

 馬況自己念封賞自己的旨意,也別有一番風味。

 馬況被封為文思公,任禮部尚書,待遇跟楊音差不多。

 馬況之後受封的便是劉俊。

 雖說劉俊沒啥耀眼的戰績,但他跟隨魚禾的時間最長,大大小小的戰事也打了百十場,且從無敗績。

 劉俊的能耐或許比不上吳漢、寇恂、賈複、岑彭等人。

 但劉俊跟著魚禾的時間長,功勞一點一滴的積累下來,遠比吳漢等人要高。

 吳漢等人在魚禾麾下雖然已經嶄露頭角,但資歷淺、功勞也淺。

 “詔曰……封劉氏俊犍為侯,食千戶,賜侯服、侯儀……

 任劉俊為衛將軍,食九千石……”

 衛將軍,就是統管長安城守衛軍的。

 也就是掌管長安城四門的兵馬,以及長安城內巡視的兵馬,不歸虎台管,也不歸兵部管。

 跟宮城的守衛軍一樣,直屬魚禾。

 前漢、前新的時候,衛將軍的權柄遠比這大的多。

 魚禾將其做一些分割。

 劉俊出列,推辭了魚禾的一系列虛賞以後,受了犍為侯和衛將軍一職。

 隨後受賞的是耿況。

 耿況到魚禾麾下以後,其實沒多少功勞,他純粹是沾了兒子和一眾屬下的光。

 光憑他帶著耿弇、寇恂、吳漢、景丹等一眾猛士來投靠的功勞,足以讓魚禾高看他一眼。

 “詔曰……任耿氏況為禦史部尚書,食九千石,賜公服……

 賜耿氏況為文莊公……”

 在對耿況的封賞中,並沒有提到蔭補其子嗣。

 因為其子嗣如今已經全部出仕,分別在軍中擔任著將校。

 其中混的最好的就是耿弇,其次是耿舒。

 剩下的就一般般。

 耿況在推辭了一番後,受了禦史部尚書和文莊公的爵銜。

 耿況之後受封的是馬員。

 馬員初從魚禾,是個純武臣,半路轉去了兵部。

 他算是魚禾麾下第一個允文允武的臣子。

 “詔曰……封馬氏員為扶風侯,食千戶,賜侯服、賜侯儀……

 任馬氏員為兵部尚書……”

 魚禾給馬員的是文臣的職,武臣的爵。

 在文臣當中,馬員的爵位是唯一的一個實爵。

 像是馮英、楊音等人的文忠公、文敬公等等爵位,全部都是虛爵,就是一個名頭,沒有任何實際性的好處。

 馬員出列,推辭了一番後,受了魚禾的封賞。

 隨後封賞的人,魚禾就沒整那些虛的了。

 旨意裡寫的是啥,就是啥。

 無需推辭。

 因為他們中間一部分人,可能猜不到魚禾的心思,所以魚禾不能給他們弄虛的。

 也沒必要。

 馬員封完,封的是王堂。

 原大新的武陵大尹王堂。

 王堂在荊州投入到魚禾麾下以後,除了幫魚禾征討了一番荊州四郡外,剩下的時間都在幫魚禾兢兢業業的牧守地方。

 所以魚禾給了他一個文侯,將他召回了長安城,充任戶部尚書。

 王堂之後便是吳漢。

 吳漢的功勞目前而言一般般,像是寇恂隨著馬援征徐州、豫州、三輔,戰功比吳漢要多一些。

 但吳漢有奪取長安城之功。

 雖然是趁機撿的桃子,並沒有經歷什麽死戰。

 但奪取長安城之功,就是比其他功勞大,比其他功勞耀眼。

 所以在吳漢、寇恂、賈複、岑彭等一眾人裡面,吳漢先受封。

 “詔曰……封吳氏漢為漁陽侯,食千戶,賜侯服、賜侯儀……

 任吳氏漢為虎台軍部鎮軍大將軍麾下征東將軍,食八千石……”

 魚禾設立的虎台軍部的三大將軍,分別是鎮軍大將軍、鎮國大將軍、鎮邊大將軍。

 其中鎮國大將軍統領拱衛長安城的數萬兵馬。

 鎮邊大將軍統領四邊的守軍。

 鎮軍大將軍統管剩余的兵馬。

 簡單的將就是一個統管禁軍,一個統管戍邊軍,一個統管野戰軍。

 其中統管禁軍的鎮國大將軍相對獨立一些,統管戍軍的鎮邊大將軍和統管野戰軍的鎮軍大將軍,要經常配合。

 吳漢的征東將軍,就屬於鎮軍大將軍麾下的野戰軍一將。

 目前三位大將軍人選,魚禾並沒有封賞出去,尚在空缺當中。

 因為有資歷、有功勞出任三大將軍之職的馮異、馬援、陰識三人已經有了相應的官職。

 吳漢等人的資歷、功勞又不夠,所以只能暫時空缺。

 吳漢出列,領受了魚禾的封賞。

 吳漢之後,魚禾封賞了田翕。

 田翕和王堂一樣,也是原大新的大尹,投了魚禾以後也在幫魚禾兢兢業業牧守地方。

 魚禾給田翕的待遇給王堂差不多,給了一個文侯,升任到了長安城充任刑部尚書。

 田翕之後是寇恂。

 “詔曰……封寇氏恂為上谷侯,食千戶,賜侯服、侯儀……

 任寇氏恂為京兆尹……”

 馬況將封賞寇恂的旨意宣完, 群臣有點懵逼。

 他們沒料到,魚禾居然沒選擇讓文臣充任京兆尹,而是讓武臣充任了京兆尹。

 京兆尹是前漢武帝設立的官職,隸屬於前漢司隸校尉部(統管三輔、三河,外加一個弘農郡),統管長安城內外,有參政議政之權。

 魚禾將其單獨劃撥了出來。

 寇恂雖然早就料到了魚禾要將他往文臣隊伍裡扔,所以對魚禾的封賞並沒有覺得有什麽意外的。

 唯一的遺憾就是,以後恐怕沒機會再領兵了。

 不過寇恂並不氣餒。

 他喜歡領兵廝殺,也喜歡吏治。

 魚和熊掌他都喜歡,吃那個對他而言都可以。

 “臣寇恂謝陛下厚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