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奏樂!禮迎!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因為魚禾給儒生們的考題,不是問他們如何教書育人,就是問他們如何跟外使交流,要不就是問他們如何著史。

 儒生們看魚禾出的題,就知道魚禾以後會將他們安排到什麽衙門。

 不是太學就是鴻臚寺,要麽就混個禮官,或者起居注之類的官。

 反正大權沒他們的份兒。

 儒生們能不罵娘?!

 但罵娘歸罵娘,該做題的還是得做題。

 魚禾這點刁難,跟做官比起來,明顯是做官重要。

 什麽學說之爭,什麽維護儒學的統治權之類的問題,跟做官比起來,明顯是做官重要。

 只要能做官,其他的誰在乎呢?

 這種學說之爭、維護儒學的統治權,那不都是大儒們,亦或者北方那些名家們該乾的事情嗎?

 跟他們這些小人物沒半點關系。

 學子們奮筆疾書,魚禾則不斷巡視。

 夜間學子們會離開,會去金陵城各處,為金陵城風月場的發展,增磚添瓦。

 魚禾則會窩在弘文館內,批閱學子們試卷。

 魚禾自己對有些方面的學問研究有限,所以請了馬況、馮英、楊音、馬援等人過來援手。

 別看馬援是一個武臣,人家在司法方面的造詣不低。

 在牧民方面也頗有心得。

 或許比不上馮英、楊音、馬況這些人,但是比學子們,綽綽有余。

 眾人所學參雜,像是馬況,身兼三家學問,主修的雖然是儒學,但是在玄學上的造詣也不低。

 馮英主修的也是儒學,但是在農學上也頗有心得。

 當一篇管學文章出現在魚禾眼前的時候,

魚禾立馬讓巴山去宮裡找陰麗華,請陰麗華出面去請陰陸。

 別看陰陸那個小老頭性子不好,人家是妥妥的管學大拿。

 畢竟,人家祖傳了一大批家業,人家在經營家業之余,潛心研究學問,學問十分高深。

 魚禾在一眾人的幫助下,忙活了三日。

 將一眾學子們的試卷批閱完了。

 魚禾深知學子們做官心切,在剔除了一部分關系戶以後,魚禾依照學子們的成績,以及各地報上來的學子們的品行,分別給學子們派了官職。

 然後將其寫在了邸報上,讓巴山張貼了出去。

 當學子們看完了榜文以後,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金陵城的娛樂業,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繁榮了不少。

 魚禾則無心去關注此事,他有一頭扎進了武科學子們的考校當中。

 武科學子們考校,來來回回就那麽幾項。

 能造就的,全部分配到了馬援等人的帳下,不能造就的就分派到了地方上充任武職。

 反正文科的學子篩選了不少,武科倒是隻篩選出去了十幾個人。

 一番考校和任命完成以後。

 已經到了二月底。

 二月底的時候,賈複終於趕到了上谷郡。

 跟馬況一樣,耿況根本不答應魚禾的招攬,直到賈複拿出王莽給的任命文書,調任耿況到江水以南後,耿況才不情不願的帶著麾下的從眾,以及族人,踏上了南下的大船。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樁趣事。

 那就是冀州的邯鄲,有個叫王郎的神棍,冒充漢成帝之子劉子輿,在邯鄲舉兵造反。

 真正的漢宗室劉林,以及地方大豪李育等人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話,紛紛率眾馳援他,並且擁立他為漢帝,定都為邯鄲。

 魚禾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驚呆了。

 “人才啊!”

 馮英坐在魚禾下首,聽到魚禾這話,忍不住道:“主公覺得這劉子輿能成大事?”

 魚禾聽到這話,立馬意識到馮英誤會了。

 可他又不好解釋,那廝根本不是什麽劉子輿,而是王郎。

 因為現在天下所有人都認為那廝是劉子輿,不然也不可能騙過真正的漢宗室劉林。

 魚禾乾巴巴笑道:“我只是覺得,他敢第一個稱帝,這種膽魄,非常人所有,是個人才。”

 馮英點了一下頭,道:“那他到底能不能成大事?若是能成大事,魚公可就危險了。”

 魚禾瞥了馮英一眼,幽幽的道:“我、樊崇、劉歆、公孫述、王匡、劉伯升,哪一個實力不比他強?

 我們都不稱帝,就他稱帝,你覺得他討得到好?”

 早早的稱帝若是一樁好事,大家都稱帝了,還能輪得到他王郎?!

 王郎在魚禾眼裡,就是一個笑話,在其他人眼裡也是如此。

 “不過王郎在冀州起事,確實會多我阿耶造成一定的影響。你傳信給我阿耶,讓他遣張休為將,賈複為先鋒,先去碰一碰邯鄲,試一試水。

 若是不堪一擊,就別搭理了。

 安心在冀州發展即可。

 若是有點能耐,那就合圍了邯鄲,將他們困死在邯鄲。”

 一個小跳蚤而已。

 歷史上劉秀打他,就跟殺豬似的,輕而易舉就屠宰了。

 魚禾打他,也很輕松。

 魚豐去冀州的時日不長,可仗著糧草充足的優勢,麾下從眾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之數。

 魚豐和莊喬,還有張休在裡面挑挑揀揀,總共組成了四支萬人兵馬。

 四支兵馬如今已經全部配備上了皮甲、刀槍,遠不是一個剛起事的勢力能比的。

 以王郎手裡掌握的資源,再給他五年,他也不一定能趕上魚豐。

 打仗,打的是兵法謀略,也打的是資源。

 魚豐手裡資源豐富,就算是耗,也能將王郎耗死。

 “臣記下了……臣回頭就差人去冀州傳令。”

 馮英應承了一聲。

 魚禾又道:“待到耿況等人到了,我們也該準備準備,北上了。如今劉歆、公孫述、劉伯升、王匡、樊崇皆去了京畿重地。

 我們要是不過江,別人還以為我們不存在呢。”

 此前樊崇默不作聲,什麽動作也沒有。

 魚禾還以為樊崇出意外了。

 直到探查了一番後才知道。

 樊崇有大圖謀。

 他在太師公王匡等人退出了兗州以後,悄無聲息的拿下了兗州。

 兗州明面上群龍無首,實際上全是他的人。

 樊崇在控制了兗州以後,率領三萬精銳,悄無聲息的潛入了京畿重地。

 樊崇明顯是想給劉歆、劉伯升等人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魚禾猜測,樊崇也看出來了劉伯升、王匡等人馳援劉歆的目的不純,一旦雙方攻破了常安城,勢必會起衝突,所以才會兵行險著,趕去撿便宜。

 樊崇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若不是魚禾這些年花費了大代價,將探子滲透進了樊崇麾下各處,恐怕還查不出這個消息。

 要知道,魚禾派人去找楊丘詢問此事的時候,楊丘都不知道樊崇去哪兒了。

 最後還是一個潛藏在樊崇府上的廚子,從樊崇如夫人口中得知了樊崇已經秘密離開了。

 然後魚禾動用所有的探子,又讓呂嵩親自沿著樊崇留下的蛛絲馬跡跑了一趟,才發現樊崇已經率人潛入到了京畿重地。

 “耿況一行人到了以後,主公打算如何安置?”

 馮英盯著魚禾問。

 魚禾笑著道:“給耿況一個侯,封他做禦史大夫。其他的人,就分配到諸位將軍麾下吧。”

 上谷耿氏,那是不折不扣的頂尖豪強。

 魚禾派遣去的大船,愣是拉不下耿氏的族人,可見耿氏有多龐大。

 這麽龐大的一個氏族,到了江水以南,立馬就能成為江水以南第一豪強。

 魚禾可不敢給他太大的權力。

 不然很容易養出權臣。

 魚禾之所以招攬耿況,又不是真的看重耿況,純粹是饞耿況手裡的那些雲台二十八。

 只要那些雲台二十八到手,再分散安置到比較勢弱的軍中,魚禾北征的把握又會大幾分。

 像是諸葛稚、朱遵等人掌控的兵馬,必須添一個雲台二十八去坐鎮。

 一些郡衛、縣卒聯軍,也得讓他們去幫忙。

 ……

 時間一晃,到了四個月初八。

 耿況等人到江水以南的日子近了,為顯重視,魚禾特地帶上了馮英、楊音,趕到了會稽郡的碼頭去迎接。

 與此同時,王匡和劉伯升的聯軍,也殺到了潼關。

 劉秀和公孫述聯軍,也逼近了渭水。

 王莽領命王尋、王邑率領十萬大軍,死守渭水。

 又領太師公王匡、竇融等人率領兗州兵、並州兵,以及一部分城衛,在渭水抵擋劉歆。

 太師公王匡借著渭水為屏,死死的將劉歆和公孫述的聯軍擋在了渭水以外。

 王尋和王邑一改往日不著調的作風,死守潼關。

 王匡和劉伯升率軍猛攻,雙方撕殺的極其慘烈。

 雙方的兵馬數量、糧草,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耗。

 常安城周遭,儼然變成了一個修羅場。

 王莽不知道怎麽想的,突然讓王興取代了太師公王匡,讓王匡和孔放二人,攜帶重禮,出常安城北,過並州,趕往了江水以南的金陵和徐州。

 就在王匡和孔放趕往金陵和徐州的時候。

 魚禾剛剛抵達會稽郡的碼頭。

 上千條大船,在海面上連成一片,伴著海風和浪濤聲,緩緩的駛進了碼頭。

 頭船上的周字大旗迎風招展。

 大旗下的眾人,神色各異。

 有人憂愁,有人雀躍。

 待到大船臨近的時候,魚禾下令道:“奏樂!禮迎!”

 馮英高聲喊道:“奏樂!禮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