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三百六十章 國策、律法1直保護的都是弱者
魚禾點著頭笑道:“你說的不錯。我若出兵,公孫述可以借此洗脫益州共尊的名頭,我若是不出兵,他可以趁機拿下巴郡。”

 馮英盯著魚禾問道:“那主公是出兵,還是不出兵?”

 魚禾微笑著搖搖頭。

 馮英有些不甘的冷聲道:“倒是讓公孫述那個狗賊佔了便宜。”

 馮英的夫人、如夫人、姬妾,以及幾個子女,還有族中的一大部分老幼,皆葬身於公孫述之手。

 馮英跟公孫述有血海深仇。

 他在有關公孫述的事情上,自然會帶一些個人情緒。

 魚禾也能理解,並且笑著安慰道:“馮先生不必如此。我的便宜,又豈是那麽好佔的。在我的兵馬抵達江州縣江邊的時候,剩下的半個巴郡對我而言,是唾手可得。

 我隻所以留著,就是留給公孫述的。”

 雖然魚禾不怎麽了解史熊的能力,但是魚禾了解張休和馬援的能耐,以及他麾下兵馬的能耐。

 史熊手裡的兵馬不過兩萬,軍中也沒聽說過有什麽良將。

 馬援和張休手裡的兵馬有三萬多。

 馬援和張休皆是良將,一起征討江州縣,拿下剩下的半個巴郡,自然是手到擒來。

 但魚禾讓他們達到了江州縣外江邊的時候,就停下了腳步。

 其目的,就是將剩下的半個巴郡甩給公孫述。

 馮英聽完魚禾一席話,若有所思的道:“主公將半個巴郡讓給公孫述,其目的是為了讓蜀郡和剩下的半個巴郡連成一片,擋在整個北方,形成一道抵禦朝廷大軍的屏障?”

 魚禾笑著點點頭。

 這就是他將半個巴郡留給公孫述的目的。

 看起來是公孫述佔了便宜,實際上他佔的便宜更多。

 他可以借著公孫述去抵禦朝廷,也可以跟朝廷兩面夾擊,快速的吃掉公孫述。

 區別就在於,公孫述什麽時候失去作用,魚禾什麽時候才會除掉他。

 魚禾比公孫述、馮英等人了解王莽。

 王莽在位後期,顯得十分瘋狂。

 如今王莽已經六十三歲高齡了,也到了他在位後期了。

 革新無望,天下狼煙四起,王莽也該開始瘋狂了。

 王莽可以征集全國的精兵,去討伐劉秀、王匡(綠林軍首領,非王莽子嗣)、王風、劉伯升等人。

 自然也可以提前征集全國精兵,討伐他和公孫述。

 有公孫述在前面頂著,王莽即便是舉全國精兵,魚禾也能從容應對。

 沒有公孫述在前面頂著的話,魚禾直面王莽數十萬精兵,未必能勝。

 所以公孫述是一個落入到魚禾算計中的工具人。

 馮英感慨道:“主公還真是算無遺策啊。”

 魚禾失笑著搖搖頭,他算什麽算無遺策。

 他只不過是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些。

 “馮先生說笑了。公孫述既然跟朝廷對上了,雙方又動用了不小的兵力,那麽一時半會兒,應該不會有結果。

 我們剛好可以借此機會,將犍為郡、越巂郡、益州郡,以及半個巴郡,發展壯大。”

 魚禾笑著說。

 如今各郡之中,除了益州郡,剩下的兩郡半,都百廢待興。

 特別是半個巴郡,除了兵卒,啥也沒有。

 想要發展起來,可不容易。

 馮英思量著道:“益州郡和越巂郡類似,主公在益州郡推行的法子,可以在越巂郡使用。至於犍為郡、巴郡,恐怕要另外想法子發展才行。”

 益州郡、越巂郡多蠻夷,漢人很少。

 所以魚禾在益州郡用的治理辦法,搬到越巂郡也適用。

 但是犍為郡,還有半個巴郡,主要的百姓是漢人。

 益州郡的法子,就不適合用在犍為郡。

 包括一些律法、條文,也得重新定製。

 魚禾沉吟著道:“秋耕快到了,先制定出有關田產的律令、條文,給百姓發田產和種子,讓百姓們先複耕再說。”

 糧食不論什麽時候都是個大問題。

 等到綠林、銅馬、赤眉三支起義軍縱橫的時候,糧食就會顯得更關鍵。

 所以魚禾必須主抓糧食。

 馮英看著魚禾,遲疑著道:“那主公打算如何給百姓分配田產,又如何統管?”

 魚禾心裡早有盤算,他坦言道:“如今犍為郡地廣人稀,半個巴郡更是一個百姓也沒有。所以田產倒也充裕。

 可以給犍為郡的百姓依照人頭,每人分發二十畝田產。

 願意遷移到巴郡去的,可以給發四十畝田產,再添一頭牲口。”

 有道是故土難離。

 犍為郡的百姓如今已經扛過了大難,再想讓他們離開,很難。

 魚禾要快速將沒有人煙的半個巴郡發展起來,就必須用優厚的政策吸引人過去。

 魚禾發給百姓的田產並不多,依照如今犍為郡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半個巴郡沒有人口的情況,每個人發一百畝地,都綽綽有余。

 但是發的田產多了,百姓們根本就種不過來。

 魚禾倒是可以派人去抓一些蠻人當分給百姓當私屬。

 但王莽好不容易在廢除奴隸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魚禾只要稍微再添一把火,就能取消奴隸。

 魚禾幹嘛還要開歷史的倒車?

 馮英遲疑著道:“是不是發的少了?”

 魚禾搖頭笑道:“不少了,犍為郡的青壯被馮茂和廉丹折騰死了不少,沒剩下多少。縱然有牲口幫忙,一個人一年伺候二十畝,都不一定能伺候到位。四十畝地,估計得找人幫忙才行。

 發的多了,只會被荒廢。”

 馮英苦笑著道:“留著也是荒廢啊?”

 魚禾笑著道:“所以我準備將各軍淘汰下來的青壯,充為勞力,讓他們去種田。”

 簡單的講,就是農墾兵團。

 馮英雖然不理解,但覺得此事沒有什麽壞處,也就沒有反對。

 馮英又問道:“那田產的歸屬,以及田產買賣,該如何管束?”

 魚禾聽到這話,陷入到了沉默。

 這可是一個大問題。

 很大很大的問題。

 田產私有、準許買賣的話,土地兼並是不可避免的。

 新以後的歷代,都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

 中華人對土地的熱情是永遠不會衰退的。

 因此,田產分到了個手裡,並且準許買賣的話。

 豪族、商人、官員等等,總會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將百姓手裡的田產弄到自己手裡。

 百姓們最終會淪為佃戶、奴仆,幫豪族、商人、官員等去耕種。

 然後豪族、商人、官員等會越來越富,百姓會越來越窮。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土地國有化。

 如此以來,豪族、商人等想要侵佔土地,兼並土地,也做不到。

 後世一些人經常對這一條國策議論紛紛,總是覺得不合理。

 但魚禾卻覺得很合理。

 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善政。

 為什麽?

 因為如果沒有土地國有化這一條國策在。

 聰明的人都會用盡各種辦法將土地歸納到自己名下。

 窮苦的百姓幾乎不會有立錐之地。

 種田的得租田、務工的得租屋。租田的價格和租屋的價格,不會比你所得少多少。

 買房?

 除非你比別人聰明,能賺很多錢。又或者中了大獎,不然你買不起。

 房價不會被抄到一個你望而卻步的地步。

 房價只會被抄到一個你根本買不起,或者說永遠也買不起的地步。

 貧富差距會快速的拉開到一個你想象不到的地步。

 就像是教育,很多人都在抨擊應試教育,鼓吹外國的精英教育。

 外國的精英教育真的好?

 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開始應用精英教育了。

 所有教書育人的人,都會擇英才、擇身分高的人去教。

 所以大學問,幾乎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甚至一家一室手裡。

 人家要是不點頭,你連學的資格也沒有。

 所以聖人在說出有教無類,並且狂攬了三千弟子,傳下學問以後,最後被奉為聖賢。

 在應試教育出現之前,幾乎歷朝歷代施行的都是精英教育。

 其效果就是普通人壓根難以翻身。

 國家想要推行精英教育的話,很容易。

 因為有兩千多年的經驗可以借鑒。

 但國家並沒有,國家反而推行了應試教育,並且用統一的書本。

 其目的就是盡可能的在教育上保證公平,給低層百姓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國策、律法,一直都是在保護弱者。

 強者根本不需要國策和律法去保護,他們只會不斷的去試探,去挑釁,去鑽律法和國策的漏洞,然後去魚肉弱者。

 言歸正傳, 土地國有化,是魚禾目前能想到的解決土地兼並的唯一的辦法。

 可惜新朝這塊土地並不適合土地國有化的國策。

 常安城裡的那位意思穿越者的王莽大帝,就是這麽乾的。

 然後他快要被人給推翻了。

 所以魚禾將土地國有化的話,肯定不得人心。

 但放開手腳,人人買賣的話,分下去的土地,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回到那些豪強手裡。

 在這個豪強當道的時代,豪強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權力,遠比皇帝還要大。

 魚禾思量了很久,緩緩的道:“每一戶百姓,分上田十畝、中田五畝、下田五畝。上田不允許買賣,更不允許被侵佔。中田到手,耕種超過十年,才允許買賣,下田可以隨意買賣。

 任何人不得隨意侵佔他人田產,違令者沒收其家產,殺惡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