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三百八十五章 荊州諸太守
“喏!”

 魚蒙躬身應允了一聲,準備率人去厚葬那些屍骸。

 魚禾思量了一會兒,又補充了一句,“派人去告訴劉俊和相魁,讓他們打出旗號,就說我們是犍為郡的義軍,此番進入荊州,是為了解救荊州境內受苦受難的百姓。

 所過之處,百姓們若是順從,我們秋毫不犯,還減免他們三載賦稅,同時給他們分田發糧種。

 各地賊寇,非窮凶極惡之輩,只要肯歸順我們,亦或者放下兵刃回鄉為民,我們可以放他們一馬。

 各地的官吏,若是肯主動開城請降,我可以保留他們的官職。

 待到荊州平定後,境內百姓不亂者,可官升兩級。

 各地豪強,若是願意主動拿出糧食賑濟百姓者,許他們一族出仕一人,出仕以後官職大小,視他們賑濟百姓所付出的糧食而定。”

 亡眠撓著頭,不解的看著魚禾,他覺得魚禾有點傻。

 他們打下了荊州城池,就該好好劫掠一番,順便封賞一番自己人,將諸多好處分出去給別人,只有傻子才會乾。

 魚蒙則愣愣的盯著魚禾,他從魚氏的這個麒麟兒身上,看到了一點陳勝吳廣的調調。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魚氏的這個麒麟兒,比陳勝吳廣的格局更大。

 陳勝吳廣在造反的時候,只不過喊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們用官爵和利益驅使著手底下的從者為他們去拚命。

 可他們魚氏這個麒麟兒卻不同,他們魚氏這個麒麟兒,目光落在百姓身上。

 似乎比起從者,比起各地的豪強,他們魚氏這個麒麟兒,更看重百姓。

 漢新兩朝還沒有‘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

 但魚蒙莫名的覺得,魚禾看重百姓的做法,遠比什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說辭,更靠譜。

 魚禾不知道亡眠和魚蒙的心思,他一番話說完以後,又沉吟了一會兒,道:“順便傳揚出去,各地豪傑,有志者,皆可加入我們。但凡有建功立業者,高官厚爵不在話下。”

 魚禾這話說完,背負雙手,盯著遠方看了許久,見魚蒙沒有動靜,疑問道:“有什麽問題嗎?”

 魚蒙強吞了口唾沫,遲疑道:“主公是要許爵?”

 魚禾如今非王非皇亦非帝,沒有許爵的資格。

 魚禾現在將許爵的話說出來,那是不是意味著魚禾要稱王稱帝?

 魚禾愣了一下,大致猜倒了魚蒙的心思,他淡淡的笑道:“我沒那個資格嗎?”

 魚蒙一臉愕然,片刻過後,苦笑著道:“主公自然有那個資格。”

 就魚禾手裡現在擁有的疆域看,他稱王稱帝,也不會有人說什麽。

 封三五個諸侯王,也不會有任何水分。

 魚禾點著頭,一臉惆悵的道:“我有那個資格,但我手底下卻沒人能承擔得起諸侯王的爵位。”

 魚禾這話明顯有點裝。

 但卻是實話。

 魚禾手底下的人不少,馮英、馬援、陰識更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特別是馬援和陰識,他們在歷史上也封過侯。

 但現在魚禾就算給他們封個侯,他們也承擔不起。

 他們沒有足夠的功勞,讓魚禾給他們一個侯。

 劉俊、相魁等人在兵法謀略上不如馬援、陰識,但是論在魚禾手底下的功勞,他們比馬援和陰識要多。

 魚禾不似歷史上的公孫述,需要借著大肆封賞群臣,收攏一眾蜀郡豪強的人心。

 魚禾也不似歷史上的劉秀,需要借著大肆封賞群臣,穩固自己的地位。

 魚禾手底下的人心齊的很,魚禾自己的地位也穩如泰山。

 所以想從他手裡拿爵位,只能用實打實的功勞來換。

 “卑職明白了,卑職馬上派人去傳信。”

 魚蒙覺得魚禾說的在理,就目前看,魚禾手底下確實沒人能獲封爵位。

 若是王奮是魚禾手底下的人的話,倒是有資格攀一攀爵位。

 王奮目前為止有開益州郡之功,拒廉丹之功,伐交州之功。

 一旦交州徹底拿下,王奮的功勞可以算是益州郡之最。

 如此功勞,放在秦漢鼎盛時期,都能博一個侯,更別提現在了。

 可惜,王奮不是魚禾的人。

 魚禾似乎也從沒想過挖自己盟友的牆角。

 魚蒙依照魚禾的吩咐,將魚禾的話傳給劉俊和相魁以後,劉俊和相魁立馬將魚禾的話宣揚了出去。

 效果立竿見影,有不少武陵郡內的盜匪,攔在了劉俊和相魁前進的路上,要加入他們。

 劉俊和相魁依照魚禾定下的規矩,在裡面挑挑揀揀,挑選了一些沒幹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的壯士,編成了左虎賁衛的仆從軍。

 剩下的丟到了沿途的縣城,留給魚禾去安置。

 百姓們、豪強們,反應倒是不大。

 百姓們沒拿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根本不相信這些話。

 他們餓的在啃樹皮,吃樹皮都未必吃得飽,怎麽可能相信這種話,規規矩矩的待在原地,等待魚禾的人給他們分田發糧呢?

 但他們也不會為魚禾征討荊州造成什麽阻礙。

 只要魚禾手底下的人不去禍禍他們,他們也沒心思管魚禾手底下的人在幹嘛。

 豪強們深知亂世之中,糧食比什麽都重要,怎麽可能輕易的拿出糧食去賑濟百姓。

 一些豪強還害怕魚禾的人會殘害他們,亦或者給百姓們分田的時候分走他們的田,還暗中蠱惑各縣縣令,組織青壯為難魚禾一行。

 他們無一例外,都成了魚蒙和亡眠刀下的亡魂。

 劉俊和相魁在擊潰了各縣組織的青壯以後,就果斷離開了。

 魚禾隨後趕到各縣,會停留一些時間,收拾一番他們,將他們族裡的存糧拿出來賑濟百姓。

 百姓們拿到了糧食以後,才肯相信魚禾率領的兵馬是義軍,是真的來幫助他們的。

 他們中間有不少人向魚禾獻上了兒女。

 有人私底下罵他們沒良心,眼看好日子就到了,居然把兒女往出送。

 魚禾卻知道,他們是真的聰明。

 小民的聰明。

 他們是餓怕了,魚禾給他們發的賑濟糧,能發到什麽時候,誰也說不準。

 他們將兒女送到魚禾身邊,是看出了魚禾有糧,能幫他們養兒女。

 他們領到的屬於兒女的賑濟糧,就能省下,多熬幾日。

 興許一家人都能因此活下來。

 魚禾的兵馬進入到荊州四日,荊州牧才得到荊州被進犯的消息。

 荊州牧有心率軍回援,可綠林軍卻死纏著他們不放。

 綠林軍的首領王匡和王鳳也是聰明人,他們很清楚,他們現在很弱小,需要時間發展壯大。

 荊州牧率領的兩萬兵馬並不強,他們可以從容的跟荊州牧一直周旋下去,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

 一旦輕而易舉的擊潰了荊州牧的兵馬,那麽等待他們的就是朝廷重拳出擊。

 所以,荊州牧要走,綠林軍死死的纏著不讓他們走。

 荊州牧脫不了身,只能傳令給桂陽、長沙、零陵三郡太守,領他們盡快召集各郡青壯,趕往武陵郡郡治索縣(漢壽縣)阻擋劉俊和相魁一行。

 同時荊州牧還快速派人向揚州牧馬余求援,並且差人向朝廷匯報。

 長沙相韓福、桂陽大尹張隆,零陵大尹田翕三人在得到了荊州牧的命令後,立馬召集了郡內的青壯,七拚八湊,湊了約有四萬人,趕往了索縣。

 武陵大尹王堂,率郡治內的一千多郡卒,幾百縣卒,又借了豪強的幾千青壯,組成了一支兵馬,固守索縣。

 韓福、張隆、田翕、王堂這四個人也算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而且最高成就,皆為列侯。

 他們之所以能青史留名,跟劉秀麾下的大將岑彭有關。

 歷史上,劉秀入主長安城以後,派遣大將岑彭征討荊州,岑彭在拿下了夷陵這個荊州衝要之地以後,派人去招降王堂的等人。

 然後王堂等五個荊州的大尹,齊齊投了劉秀,順帶著整個交州牧鄧讓也跟著投了。

 可以說岑彭一封信,勸降了一個半州。

 堪稱是一段傳奇。

 由此可見,漢光武劉秀這個天命之子身上的光環是真的強。

 劉秀見王堂一眾識趣,便給他們全封了列侯之位。

 其中王堂足足活到了八十六歲才駕鶴西去。

 王堂也算是個人才,前漢的時候,被舉光祿茂才出仕,初任谷城令,後任巴郡太守,平定了巴郡的西羌叛亂,殺敵無數,又將巴郡治理的井井有條,當地百姓為他立了不少生祠。

 隨後任魯國國相,整頓吏治,治理有方,使得魯國屬地太平祥和。

 再遷任武陵大尹,將武陵治理的也不錯。

 算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可惜遇見了一個沒多大能耐,卻偏偏習慣做大事的上司。

 先征交州,征召空了武陵的青壯,再遇到了大災,武陵鬧成了一團。

 朝廷上的大佬們不給賑災的錢糧也就算了,還讓他們自己出錢出糧去征討荊州境內以及境外的盜匪。

 他縱然能文能武,也解決不了這種大困境。

 劉俊、相魁逼到了索縣,他也只能咬著牙,帶著縣裡的兵卒和青壯們一起抵抗。

 劉俊和相魁一路上可是吸納了不少猛士,抵達索縣的時候,左虎賁衛沒有太大傷亡,還多了近五千的仆從軍。

 可以說是實力強勁。

 ……

 ……

 【今晚一更,明天補……】

_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