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史上最穩太子爺》第四百五十九章 2地發展之路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對,困擾張溫的問題恰恰是種什麽。

 屯田戍邊,這個法子張溫不是沒想過。這招的確是個好招,也是個妙招。

 從秦始皇的時候,這招就被發明出來了。

 移民實邊,實際上就是這種的異化。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這個法子更是被大力推廣,現今的甘肅,在漢時,就是張掖。早已有屯田的痕跡。

 只不過不同的是,滄海桑田,歷史變遷。

 當時的甘肅環境可沒有現今這麽惡劣,想到這裡,張溫當即就道:“殿下,屯田戍邊之策的確極好,只是殿下是否想過,要種些什麽?”

 “棉花。”朱標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張溫則是一愣,這棉花他不是沒聽說過,在甘肅,他也是親眼見過的,的確很適宜在當地推廣生長。

 而朱標則道:“對,就是種棉花。這種出來的棉花,可以交給朝廷,朝廷再撥發軍糧補給。”

 這可是朱標方才思考新疆問題時,就已經想好的。

 新疆的難題是打下容易,治理難,長久治理更難。因為,就需要有一條經濟大動脈進行支撐。

 而在農業上,朱標的設想就是種棉花。

 一則現如今新疆甘肅之地本就是棉花的種植區,推廣起來不難。

 二來朱標知道,這棉花,所種出來的是一種前景非常廣闊的經濟作物。

 這一點,當初老朱知道有這麽一種作物的時候,也是這麽論斷的。

 絲綢穿得起的畢竟是少數,除了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絕大多數人都是穿不起的。

 而棉布製成的棉衣就不一樣了,面向大眾,非常親民。

 而且,後世在新疆那裡,也是大力推廣種棉花,種棉花的科技技術水平更是飛速發展,

實現了大機器操作,新疆棉這個品牌更是由來已久。

 總之,朱標覺得,在西域甘肅這些地方,大力推廣種棉花,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行業。

 朱標想了想道:“張將軍,這回京之後,我和你便一起覲見父皇,論說此事。將來甘肅西域兩地,是否安穩,皆要仰仗將軍。”

 “將軍若能確保兩地安穩,則功莫大焉。”

 朱標清楚,種棉花只是其中一項,而且是最基礎的一項,這兩地經濟的發展,真正要依靠的是絲綢之路。

 只有這個法子,才能最終讓這兩地繁榮興盛起來。

 有了發達的商貿,還愁沒人麽?

 絲綢之路,才是一條最穩定,最具備力量的大動脈,也是大明向西北輻射力量有力助手。

 張溫此刻思索一番,亦是點了點頭。

 他也不確定朱標所說的,能不能行的通,可心裡,張溫還是想去嘗試一番的。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不試一下,怎麽知道行不行?

 深夜,朱標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營帳,並未立即歇下,而是先將今晚的收獲記錄了一番,一些新的想法都記錄下來。

 然後才自顧自的洗漱一番,然後沉沉睡下,在外,自是沒有東宮那麽舒坦的。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日子,鐵定是過不成的,所幸的是朱標並非是溫室裡養成的花朵,對於這些,也是輕車駕熟。

 隊伍,仍舊在緩緩行進著,這一路走來,朱標也在關注著道路兩旁的百姓生活的情況。

 實際上比他上次來鳳陽,並未好上多少,甚至說還不如上次。

 對於這一點,朱標心知肚明。

 實際上大明真正開始由軍事轉向經濟建設,是今年才逐步展開的,而且,真正開始的話,應該來說,是在夏秋之後,才逐步開始謀劃。

 之前,對於地方,朝廷的態度一直就是保持穩定,老百姓餓不死,別造反就行。

 因為當時的朝廷屬實來說,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去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北伐才是首要的。

 而伴隨著北伐的落幕,可以預見,在未來三至五年以內,不會發生大的戰役,這一點,不管是大明還是逃亡漠北的元廷,皆是如此決策的。

 元廷,歷經幾番大敗,軍中士氣喪盡,且軍隊損失良多,短時間內根本無力再戰。

 而大明,則是補給線拉的過長,現在老朱就已經下令,讓徐達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和關隘,選擇放棄。

 唯有等待夯實北方的基礎之後,北方可以作為大軍前進的基地之時,大明才會考慮對漠北發動戰役,打擊元廷。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積蓄糧草,抓緊時間休養生息,恢復民力。

 想到這裡,朱標又不由得想起藍玉他們,再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藍玉就要征討倭國。

 這大軍出征,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當然,相比起北伐,這筆開銷,就是灑灑水啦!

 北伐大明前前後後動用的兵力不下三十余萬,這還只是主力參戰的兵卒,不算負責後勤的兵丁和民夫。

 而征討倭國,頂多也就三萬,最多再加上水師兩萬,合計不會超過五萬的兵力。

 實際上在朱標看來,對付倭國,壓根用不了五萬的兵力。

 可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尤其是元廷曾經在這件事上兩次吃過虧,如果大明也在這件事上栽了,那朝中上上下下影響也太不好了。

 更何況,對倭作戰,是朱標一力主張與促進的,失敗了,可以說,對朱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而正因為如此, 導致了這一次對倭出兵,對於如今的大明朝廷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朱標在盤算著,怎麽才能在這個小小的倭國撈回本。

 說實話,這事兒朱標思考了許久,都沒什麽思路。因為在後世之時,上地理課的時候,朱標就知道,這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山,資源貧瘠的國家。

 什麽煤炭、鋼鐵、石油這類大宗,翻開地圖一看,是啥都沒有。

 這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崛起,走的也是進口原材料,再出口成品的路子,再就是軍國擴張,賭國運。

 要是資源豐富,都用不著賭國運了。

 就比如後世的美帝,壓根就不用賭國運,過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的。

 這地理因素就已經決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