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逐天啟道》第3章 書院伴讀顧小7
  暫不說江湖上的風波

  雲麓書院位於長安南城,長安之南,大山之下,便是書院,30年前夫子創辦書院之後,書院便與國子監一起成為了所有讀書人的聖地。書院有夫子,國子監有先生。常有言江湖修行入書院,入朝為官國子監,但是雲麓書院的學子可以入朝,國子監的學生也可以江湖修行,無非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大抵就是書院是江湖,國子監是朝堂。也不能說讀書就不是修行,也有人讀書入聖清奇滿乾坤,一步入一品,由儒轉霸壓服天下。卻也有人一生讀書,垂垂老矣,終身不得其志,老死於家中。讀書入聖,終究只是少數。

  天啟17年,這一年,書院有一個絕世天才,名為鄧九歌,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在書院筆試中,六科甲上,轟動了整個長安城,此人是一個風流浪子,拜了書院雲集大儒為師,一身修為更破入一品,武評稱之青衫劍客,是為當代春秋第一劍甲。三尺長劍,一襲輕衣,一壺桃花釀,一手妙筆生花,引得無數年輕女子夢中相思入迷,好不風流。

  雲麓書院的書生所求,無非是一隻好筆,一台好墨,一張好紙,一座好硯,一夜好景,或添清茶一盅,桌旁燃香三支,若窗外再有明月一輪,讀百家之學,修己身之道,茫茫書海以及人事中尋找自己的道,自己的理,自己的路,找到了,就是一品,至於誰規定的,誰也不知道,自古以來沿用至此,先聖們覺得有理,於是便用了。純粹的讀書人,到這也就一步登天,免去修行萬般苦,唯有讀書心意高。

  顧小七道理自然是知道的,條件也自然是有的,雖是一個讀書人,但卻只是個伴讀小童子,書院內有一個叫墨香齋的地方,是鄧九歌的書舍。也就兩層,一堂大屋,二樓三間小房,大堂裡面坐著的人並不是鄧九歌,是顧小七,那個風雪裡被救回來的孩子,無處可去,無家可歸,成了他的伴讀童子,點燃的一根燃香在散發著清煙,顧小七蘸著墨在一個本子上寫著

  “醉花居三瓶桃花釀,十二兩銀子”

  “三根狼毫筆,二十張宣紙,五兩五錢”

  “白及學費,一百兩銀子”(白及是一起和顧小七被救回來那個小姑娘)

  “共一百一十七兩五錢”

  顧小七揉揉眉頭,有點頭疼,自顧自的喃喃道:“還有三百兩,這下就剩一百八十二兩五錢,但是少爺在醉花居那兒又欠了不少,糊塗帳呀,這是”

  如果未曾踏進書院,沒有去過醉花居,顧小七會覺得這個世界都那麽的苦,相較於邊疆,這裡反而像是天堂,雖然錢可能不太夠,但終歸有點心安,不用流利失所,也不用隨時擔心自己什麽時候死了,大抵是因為經歷過死亡的洗禮,顧小七還是學了很多,寫的字還算漂亮吧,算個帳也還行吧,什麽三尺長劍,也買了一把,學了幾招,雖然彈不了長琴,但是也吹得了一下笛子,也跟這位現在的少爺,學了一下騎馬射箭,詩書禮儀,算是全面發展,卻也沒有做到最好。

  時光匆匆,五年已過,15歲的少年已經可以入書院,聽那些學富五車的老師講學,可以學怎麽修行,怎麽做人,用怎樣的角度去看望這個世界。托了上輩子的福,做人是不用學的,十多年的教育,怎麽做人?如何做人?還是能學的到的,那便是去了解如何修行,應該怎樣修行?說不得還能像青山劍客少爺一樣,揚名天下,學成之後,若能護一地百姓安寧,自然極好的,

但若修行不足,隱居山林也不是不行,便是修成多大的本事啊!也只求眼前再沒有一個人吃觀音土而死,雖然那便宜父母去世的早,但終究心裡是愛著這個人,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並不是說說。  說起入書院修行,便是兩世為人心中也有一絲激動,若是氣海雪山丹田不通,也還可以讀書入聖,但終究運氣應該沒那麽差。便是不能修行,也應讀書,五年前那場風雪,那最後瘋瘋癲癲吃觀音土脹死的父母,都不允許自己那麽放松,若說人必有執念,顧小七的執念就是,平了北莽,若不修行,肯定是做不到的。

  收拾收拾心情,應去書樓抄書了,是帶毛筆一隻,宣紙一張,雖說現在是個是待讀童子,但是那位少爺卻沒有把自己當成什麽下人,人家救自己性命,還養了五年,如此恩德,當銜草結環以報之,讓自己去抄個書,也總歸不可能是害了自己。

  “行之,書樓抄書啦!”墨香齋外一個白袍少年喊道,也是一個伴讀書童,乃是書院一個叫雲華的書生的伴讀書童,不知是從哪個窮鄉苦地撈出來的,然後就稱自己為松華,而顧小七也得到鄧九歌取的字“行之”,整個書院也唯有他兩人這個待讀書童做的最瀟灑,可以隨時去書樓抄書,可以去老師們的坐下聽課,因此二人是極為熟悉的, 相聚於去抄書。

  ……

  方石坪,書院書樓所在,書樓很大,共有四層,藏了很多書,自己要看自己找,不要帶出,不要損壞,數不盡的書,大概是書院學子,不願去理,也理不清了。

  書院不禁喧嘩,允了學子們誦書問難之言,有偏愛靜默以讀書或者抄書之學子不悅,夫子言“心靜則靜,至於人間喧嘩之境,猶如燃香靜讀之舍,可為清淨,是為讀書人”此後便抄書的抄書,誦經問難的人也隨性而為,書院之下,人來人往,百八十人應是有的,學院中有一個約而俗成的習慣,凡事不懂,不解,便書於紙條,夾於書中,帶後來人解答,學子們也不會吝嗇那點墨水,卷袖揮筆便答了,有修行數科之互問,亦有生活習常之交流,也不知多少人因此結識為閨中密友,也不知多少人因此生了男女之情。墨紙留書之法,學子互稱之書友。

  別了松華,緩步入了三層樓,取了一本《修行初解》,尋了一處無人的長桌,鋪開白紙,卷袖注水磨墨潤筆拍硯。

  翻開書,第一句便是“人有呼吸,是為息也,體悟自然之道,以意為力,是為念力,引天地之力,孕養自身,強身健體,是為氣血”

  “念力匯於腦際,存於氣海雪山之間,行於諸竅而散諸於體外,系於天地之息。”

  “氣血蘊養於心脈,行於身歸於丹田之中。”

  有氣感,悠長平靜與呼吸之間,如輕葉舒展,豔陽高照,尤如地之廣厚,而天之清遠,比之於水而更加溫柔,這便是修行。讀書是修行,抄書也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