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鐵甲軍》第521章 巨大的勝利
滄州軍最初和曾頭市關系非常的密切,曾頭市的馬匹、毛驢對促進柴家莊的發展出了很大的力量。

 後來柴家莊大興工業,其實許多工業品都是通過曾頭市賣給了金國和草原上的牧民。

 但是曾頭市是金國設置在大宋國內的奸細,這一點就注定了戰爭不可避免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金國二太子都被俘虜了,三十萬大軍損失了二十多萬,滄州軍的實力遠超想象,曾家也猶豫,但是沒辦法,他們只是金國的棋子,不得已起兵八千進攻東平府。

 布置在東平府的卞祥部和布置在濟州府的孫安部,以兩萬精兵合圍。

 山地軍的弩炮大顯身手,短短幾分鍾的時間,把數千顆小甜瓜扔到了曾家的軍陣之上,八千大軍亂作一團,死傷無數。

 緊跟著孫安、歐鵬出動重騎兵清場,曾家五虎陣亡三人,老大和老五油滑的跟泥鰍一樣,在史文恭的保護下外逃。

 蘇定和曾頭市的旗手鬱保四投降,收攏投降士卒三千余人,編入礦山開采石料。

 南方,廣西路歸順,得大軍六萬余人,在李逵、鄒潤的燈兩路人馬的帶領之下進入大理。二十天不到,順利拿下大理,大理由國變為路,稱之為雲南路。

 柴林以雷霆之勢,掃平江南諸多勢力,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北方大名府的兵力北上,壓在真定府、冀州府一線,差不多十五萬大軍,其中以林衝、秦明的重騎兵,和武松的重步兵為主。

 金兵則布置在燕雲十六州,大軍二十幾萬,多是剛剛收服的草原遊牧民。

 雙方互有試探,各有傷亡,但是都是小規模的接觸,沒有大規模會戰。

 次年春天金國再次增兵,大兵雲集燕雲十六州。宋軍陣地以林衝、秦明、武松三軍為主力,蕭讓為軍師,三軍聯合,以火器和重甲為優勢,打的金兵難以寸進,但是金兵數量眾多,也學的狡猾起來,也很難難攻擊過去。

 就在金兵自以為得計的時候,忽然數千裡外的大後方出來消息,會寧府完敗,被滄州軍攻下。

 原來柴林在開發枯葉的時候都想好了,三個輕騎兵軍團解珍部、石寶部、袁郎部,三路人馬兩萬四千人,乘坐戰船沿著枯葉島上遊的大江而上,直奔會寧府。

 金兵打下大遼國之後,權力中心南下,但是會寧府依然有著非常強的象征意義,以會寧為中心,解珍率部整修會寧城,加固城防,開墾稻田搬遷移民兩萬人,收服周邊小部落,打造成了一個糧食基地。

 石寶、袁郎兩軍在廣闊的黑土地在上來回縱橫。一項以勇武著稱的金人連連敗退,北方一千多裡地已經成了滄州軍的地盤了。在這裡工程兵取土燒磚,伐木建房。

 修建了厚實的牆壁,溫暖的火炕。

 而且這裡遠遠不像傳說中的荒涼,反而比得上魚米之鄉。

 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

 河裡湖裡江裡,到處都是魚。荒野裡奔跑是野豬、野鹿。真正的是棒打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

 滄州軍以布匹、日用鐵器、食鹽、糧食等拉攏被金國人欺負的弱小部落,不到半年時間組成了部落聯軍兩萬,合計共五萬大軍,在金國的腰眼子上狠狠的扎了一刀。

 會寧一丟,金國大亂,燕雲十六州防守被打破。

 武松以重甲步兵,攻克幽州城,在火炮、弩車、重甲步兵的攻擊下,四太子的鐵浮屠完全沒有任何的優勢,成為被追打的角色。

 幽州城,重騎兵大營。

 林衝、秦明、蕭讓等十幾名軍中副將在帳中議事。

 林衝拿起一把兩尺辦長的短火銃來:“鎮國公命令,全員裝配騎兵式火銃,這是軍工營專門為輕重騎兵配發的。能五發連射,百米之內精準度很高,適合在飛奔的馬上使用。”

 有的將領問:“配發騎兵火銃後是不是要把弓弩、大刀長矛沒收掉?”

 “作戰方法沒有變,先原地或者衝鋒中進行一輪射擊,打空彈夾,如果有空換最好,沒空換就換連弩,騎兵刀、狼牙棒那些兵器不動,一律佩戴,但是以不影響作戰和機動為原則,攜帶太多的,自己盡快清理。”林衝說。

 精銳騎兵換火銃這事情柴林想了好幾年呢,為什麽一直沒換,一是士卒接受不了,認為冷兵器才最靠譜。二是沒那麽強悍的生產力,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裝備一換,熟悉三天,果然跟原來的轉輪火銃大不相同。

 原來的轉輪只有十幾米的精確距離,屬於近戰武器,現在這個騎兵專用火銃精確距離一百米毫無壓力。

 緊跟著大軍北上,深入金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金國南部的十幾萬人完全被消滅了。

 而且這其中許多都是投降的遼國人、漢人、依附的小部落,他們見金國大勢已去,牆倒眾人推。

 紛紛投降過來,組建二線部隊,脅從作戰,金國幾乎崩潰,向西撤退,跟西遼打仗。

 問題是西遼不好惹,無奈只能北上逃遁,深入到蘇武牧羊的北海一帶定居。

 蕭讓提議先穩定,再追擊,理順金國地盤的各種錯綜複雜的部落關系,制定各種政策法度。

 至此金國覆滅,雖然還有殘余,但是已經不足以威脅了。

 這日早朝,徽宗皇帝突然提議要禪讓皇位給鎮國公,直言他要去和李師師研究書畫去。

 柴林哪裡同意。

 這種事情要三讓三推,方能顯得誠意,也省得落下把柄。

 最終公元一一二五年,柴林改年後為天漢,史稱天漢國。

 天漢有多強呢,可以看一下發展簡史。

 天漢國一年,鎮西大元帥龐萬春,征西大將軍山士奇、種師道率軍剿滅西遼,自此遼國覆滅。轉到向南攻入吐蕃,從雲南路駐扎的李逵部會師西進,和龐萬春部匯合,歷經三年苦戰。吐蕃規製,成立吐蕃路,原吐蕃王冊封為吐蕃郡王,降級了,威望還在,但是隊伍沒了。

 天漢國五年,徐探海率領第三艦隊,開始移民跳鼠州北部,發現這裡異常的廣闊,但是毒蛇眾多,不得已從長沙府招募捉蛇人。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