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承志在那裡傻笑,李松心裡納悶,輕聲提醒著:“郎君,郎君?”
“說!”李承志斂了斂神。
李松看著那些正在忙碌的仆婦和鄉民:“不知仆這樣安排,是否妥當?”
“基本也就這樣了!”
李承志嘴裡應著,四處瞅了瞅,又指了指正往莊牆下搬鍋壘灶,準備燒雪化水的鄉民:“壘完牆之後,那些鍋灶不要撤……真要有亂民敢攻來,就燒雪化水,拿壇裝運到牆上,照頭給他澆下去……”
李松驚的心裡狂跳。
如此冷的天,還是在野外,若是被澆上一身水,九成九會被凍死。
而且還是如此的簡單,可以就地取材,還用之不盡,比什麽滾石擂木,金汁火油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李松看著李承志,就像是在看神仙:“這……這也應該是神仙所授吧?”
“授你個頭?”
李承志翻著白眼,把書砸給了李松:“白紙黑字寫著,你看不到?”
沒錯,是寫了,但就“天寒,以水灌之”這幾個字。
可郎君你呢?
又是鋸冰壘城,又是澆水固牆,又是牆下潑水成冰,現在又來了個拿水澆敵,別說滾石擂木,金汁火油,連箭支都省了……
而且根本不需壯丁,派兩個稚童上去,都能守住好長一截……
這真是郎君憑著書上這幾個字,就想出來的?
李承志哪知道他在想什麽,小聲警告道:“待會將這書送給胡保宗,日後他要問起澆水退敵的法子,你就說是你想出來的……別人問也一樣……”
“為何要瞞著?”李松想不通,“仆一介家仆,要這名聲又無大用?”
他還以為李承志在抬舉他。
“你也不怕犯忌諱?”李承志瞪眼罵道,“若傳出去,真被人誤以為你家郎君我是受仙人托夢,才聰明過來的,難保不會被當成妖人……萬一被抓起來,一把火燒了怎麽辦?”
李松比他還驚奇:“郎君為何會有如此想法?這世人供神還來不及……哦,郎君應該是忘了,這朝廷和民間,對這神仙鬼怪之事有多敬慕,要不然怎麽對這些和尚如此優容?”
像是降下了一道驚雷,將李承志劈成了雕塑,他呆呆的站了那裡,竟連呼吸都好像忘了。
真是嗶了……
虧自己還在這裡沾沾自喜,覺的古人思維僵化,明明隻隔著一層窗戶紙的事,卻死活捅不破。
鬧了半天,自己可能才是最蠢的那一個……
這北魏何止是信鬼神,都信的快魔障了!
這裡修石窟,那裡造大佛,竟然能屹立一千多年還完好無損,可見心誠到了何種程度。
還有這道官和僧官,特別是僧官……
從夏朝數到民國,第一次見有朝代為了禮佛,專門給和尚巧立明目封官的……
這可不是其它朝代那些象征性的官,而是來真的:各級地方的僧戶,全是由各地方的玄都寺在管理,任何官府都沒有插手權。
舉個例子:如果和尚當街殺了平民,當地官府無權管轄,必須要交給當地玄都寺審理……
再舉個例子:現階段全大魏有民五百多萬戶,土地兩千萬頃出頭,但其中僧戶就有近兩百萬戶,寺廟佔地八百多萬頃,都已超出了全國的三分之一。
而且這三分之一的人和地,不向朝廷交納半粒粟的稅,全部交給寺廟……
遍觀中國上下數千年,再沒有哪一朝發生過這種景象……
這些也並非是李承志憑著記憶想像出來的,
而是當今皇帝的叔祖父,現任民部和度支尚書的元澄,不久前才令各級地方政府詳實統計出來的。 等他統計好數據,上書給皇帝,並陳明了其中的厲害,而皇帝不但沒重視,反而斥責元澄褻瀆神佛,命他在佛像前跪了一夜,並“博頰百次”。
並命尚書省,把懲罰元澄的原由做成邸報,抄送到了各州、郡、縣,以示懲戒……
李承志在李始賢的書房裡看到這份邸報時,都驚呆了。
這皇帝的腦子被驢踢了吧?
連皇帝和朝廷都如此,那李始賢呢?
好像不禮道也不禮佛,但多少會受些影響吧?
自己是不是太過小心,草木皆兵了?
如果他要是信了自個是神仙托夢才變聰明的, 有沒有可能不生氣,也不會懷疑他兒子已經不是他兒子了,反而會很開心,覺的神仙有靈?
想到這裡,李承志又抬起頭,瞅了瞅李松。
想了好久,他還是沒問出“我突然變聰明後,我爹有沒有起過疑”之類的話。
還是不要乾“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情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信誰也不如信自己,當務之急,還是要盡量想辦法積攢些實力……
“你忙吧!”敷衍了一句,李承志頂著一腦門官司回了前院。
郎君怎麽突然就不開心了……
剛想到一半,李松心裡一動:難道郎君三番五次的逃跑,就是在怕會有人將他當成妖邪,一把火給燒了?
真真是杞人憂天。
寇謙之寇天師要不說他是受老子托夢,授了他道書仙法,太平真君道武皇帝又怎麽會那般寵信於他,甚至不惜滅佛也要禮道?
再看看現在的天師道,看似沒有佛門勢大,道士好像也沒和尚風光,那是因為寇謙之留有祖訓,人家道門也懂得韜光養晦,適可而止。
天師道再低調,也是名符其實的國教,元魏朝每任太子登基,不照樣要去天師道道壇接授符籙,向世人表明這皇位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郎君你要真沒糊弄人,真夢到過神仙,把“華佗秘術”,“澆水固城”這樣的手段再顯露一二,以當今皇帝的性子,還不把你供到天上去?
也不知道他在顧忌什麽……
李松失笑般的搖了搖頭,去忙他的“澆水築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