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魏春》第637章 大功1件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老倌兒怎突然就轉了性?”

 李承志往院外瞅了瞅,崔光已然登上車轅,連魏子建都未等,就讓車夫趕車,好似生怕自己會反悔一般。

 “常言好夢難成,一波三折,此事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尚書今日如此,其實只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不過你案牘勞形,忙的焦頭爛額,並未靜下細心罷了……”

 魏子建悵然道,“先帝時尚算好:雖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至少知人善用,節儉憫民。唯一使世人所詬病之處,也就是對外戚太過縱容,卻又對宗氏過於嚴苛。

 但所謂瑕不掩瑜,先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使國力強盛無兩,自然民心所向,眾望所歸。便是宗室懷恨在心,也只能含垢忍辱。

 但可惜先帝去的太過突然,而新皇年幼,太后只是一介婦人,久居深宮,能有多少見識?

 當然,若是能蕭規曹隨,倒也能勉強維持。但壞就壞在太后才蔽識淺,卻又優柔寡斷。患得患失、瞻前顧後之間,終是被宗室所趁。

 所謂物極必反,剝極將複,宗氏一朝翻身,焉能不變本加厲?是以元英、元澄、元嘉等才會屢進饞言、屢施奸計,構陷迫害,挑撥離間,對外戚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弄巧成拙,逼得你於高氏反目,繼而相繼起兵……這便是因!”

 李承志若有所思:“果呢?”

 “果,便是太后與宗室夜郎自大,目中無人,太過小覷你與高肇,未能防患於未燃,治疾於疥癬。反而一步錯,步步錯,終使局勢一發而不可收拾。

 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如太后、元澄等無奈之下,只能飲鴆止渴,涸澤而漁,以至每況日下,最終回天無力。而如尚書,雖慧眼如炬,更有挽天之能,屢次進諫陳說利害,太后與元澄等人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更有甚者,因忠言逆耳,反倒倍受猜忌,更招來禍端……”

 稍一頓,魏子建又無奈一歎,“朝廷遣尚書來此勸撫予你,看似是知人善用,委以重托,但追根究底,也怪尚書屢次犯言進諫,已使太后厭煩不已,索性眼不見心不煩……”

 李承志沉吟道:“尚書披肝瀝膽,殫精竭慮,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但因主上昏庸,奸佞當道,終使前功盡棄,更使拳拳報國之心付諸東流。若我是尚書,也難免心灰意冷,意氣消沉……”

 “若真能意氣消沉倒也好了,大不了就留在西海,混吃等死。但眼見大廈將倒,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便是行將就木,半截入土,但尚書總不能絕情寡義到連兒孫、族人也不顧吧?

 其實自崔延伯大敗、柔然退兵之訊相繼傳來,尚書就已然有了這般念頭。但又顧忌一世英名,是以躊躇不決。然昨日猝然聞訊,奚康生幼子竟在你帳下聽令,如今更是被你委以重任,為數萬軍馬之帥,授命領軍出征,尚書終是坐不住了……”

 原來如此?

 李承志早就料到,立達奚這杆旗以示千金賣馬骨之心,必然會有奇效,沒想到效果這麽明顯?

 早知道如此,就不該藏著掖著,早點讓達奚在崔光面前亮亮相。甚至把奚康生與他私通的書信給崔光看看也不妨。

 但如今也不晚,時機剛剛好……

 他稍一思量,又朝魏子建深深一拜:“雖是事出有因,但尚書能仗義襄助,絕離不開外舅日夜遊說,小婿心知肚明……,在此,先行謝過外舅了……”

 “你我之間,何必見外?”

 魏子建不在意的揮揮手,“在此之前,因礙於尚書情面,我也只能藏形隱跡,隻多也在暗中助你一二。但如今尚書都已坦誠示人,我自然再無顧忌。日後若有差遣,直言便是……”

 予李承志而言,本與高氏已成水火,若是有功成之日,能留其一脈香火,都是李承志大慈大悲。

 但誰想高文君竟誕下長子,李承志更是以“元”為名,可見重望?

 是以魏子建難免會多想:有朝一日,高氏難保不會複起。

 張京墨雖只是妾,但李承志依舊寵愛有加,並未厚此薄彼,而這只是其次。

 最令魏子建心憂的是:如今張氏舉族投附,族中子弟皆為李承志心腹,已隱有與李氏相衡之勢。更有甚者,張敬之精明強乾,博學多識,如今更是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原本亂作麻團的民務已被他捋的井井有條。隱約已為李承志第一臂助。

 是以魏子建早已心急如焚,恨不得即刻出山,助李承志一臂之力。更是多次權衡,是否手書密信,讓李承志派細作入京,召魏氏子弟來西海效力。

 但與關中門閥相對松散不同,山東(崤山以東)士族素來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魏子建鼓腦爭鬥,光明正大的投附李承志,便是日後得償所願,也必會遭人詬病,淪為世家笑柄。說不得哪一日就會落個如高肇一般的下場。

 是以就算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魏子建也只能強行忍耐。

 而如今崔光終於按捺不住,欲為兒孫、族人留一條後路,自然使魏子建欣喜若狂。

 崔光可不像他,只能代表魏氏,而是早已為山東世家之中流砥柱,定海神針。

 這等人物旗幟鮮明的投附李承志,對朝廷而言絕不只是叛了一個首輔,一個中書丞那麽簡單。帶來的破壞和影響力堪稱天崩海嘯,地動山搖。

 魏子建拋頭露面,自然就成了順理成章……

 這位外舅的心思,李承志大致能猜到一些。不過他並不在意,反倒樂見其成。

 當然,隻限於魏子建曾為刺史,當為乾吏,而非其外戚的身份,並世家子弟的出身……

 如今的西海,李氏已然一家獨大,但這絕非幸事。若任由滾雪球一般的發展下去,說不得哪日就會上演屠龍者終將成為惡龍的狗血戲碼。

 是以與其反目成仇,倒不如早做安排,盡量平衡。

 而李承志最看重的,其實是皇甫讓這種已淪為庶族,但個人能力極其突出的人才。

 是以對張氏大力扶持,只是出於無人可用的無奈之舉。對崔光求賢若渴,只是因他本就為能臣,且文名舉世皆知、桃李滿天下之故,而非其世家領袖的身份。

 當然,如今為時尚早,若過早暴露意圖,李承志必會眾叛親離,更可能成為舉世之敵,所以暫時也就在心中盤算盤算……

 暗暗思忖,李承志將魏子建送出別院,而後清退左右,漸漸陷入沉思。

 罷戰是自然要罷戰的,但何時罷,如何罷,這裡面卻大有講究。

 首先要給元魏使足壓力,做出一副我馬上就要打過黃河,打過隴山的架勢。使其不戰自亂,方寸盡失,如此才能漸漸將其逼垮。

 其次要為下次出兵留好退路。

 若兵進隴山,就有直指關中之嫌,十有八九會逼的元魏狗急跳牆,魚死網破。

 但隴山以西,黃河以東的隴西之地,倒是可以圖謀一二。

 不過肯定要不斷試探,才能知道元魏底線在哪裡,最起碼要掌握好中間的度:即能使朝廷方寸大亂,還不至於與西海玉石俱焚。

 若是還不行,至少也要佔據天水郡。

 一是以免元魏故伎重演,向南梁借兵。但只要陳兵秦州腹地,就可使南梁投鼠忌器,不敢從秦嶺六道出兵。自然也就免了李承志腹背受敵之憂。

 二則是,只要扼守天水,便等於將兩郡之間的渭水握在了手中。

 三國之名將張郃既然能由洛陽突出奇兵,經渭水逆上,大敗諸葛亮數十萬大軍。李承志自然也能順流而下,突襲洛京。

 再者,便是暫且休兵言和,也絕對不能是西海先主動,不然就會暴露李承志已經是個紙老虎的真相。所以還是擺足進攻的架勢,讓朝廷主動來求和。

 如今朝廷所號稱的“百萬大軍”已然十去其八,隻余元遙一根獨苗。太后與朝中諸公但一得訊,必然驚恐萬狀,栗栗而懼。

 怕李承志就此打過隴山,甚至兵指洛陽,是以求和罷戰是必然,而非李承志想當然。

 到時就可以可著勁的提條件。

 李承志的主要目的,還是糧。

 大敗羅鑒,所俘鎮軍才隻六七萬。被羅鑒所逼,本欲鳩佔雀巢,移居西海的鎮民卻有十萬戶。

 而被李松與元鷙招安的敦煌鎮民更多,足足近二十萬戶。所以只是一個冬天,民戶數量漲了整整三倍。

 如果只是如此,倒不用太過發愁。畢竟敦煌鎮本就有屯田、有牧場,鎮民本就可以自給自足。

 而連番大勝,從吐谷渾和柔然搶來的牛羊不計其數,養活西海這二十萬民戶並非難事。

 但問題是,如果以牧為生,李承志這輩子都只能偏安於水草之地。如西海,或是大磧,或是祁連山兩麓。

 還圖謀毛線的中原,逐個毛線的鹿?

 放牧是不可能放牧的,就是再活十輩子也不可能。

 所以移民於張掖、武威、及隴西等地,並將政治、軍事中心東遷是必然之勢。

 便是因此,李承志確定吐谷渾大敗、崔延伯潰至河東、柔然已退兵之後,便一不做二不休,毅然絕然的將牲畜殺了一半。

 就是想絕了部眾,甚至包括自己的後路。

 但如今西海近百多萬張口,總不能天天吃肉。況且也吃不了多久,是以還需讓朝廷借濟一二。

 順便再要些良田、糧種、農具,以及牲畜等,也好便於移民屯田,種地。

 想來太后與諸公“悲天憫人”,萬不會有不應之理……

 思忖良久,李承志心中便有了定計。隨即喚來李孝先,予他鋪紙磨墨。

 只見筆走龍蛇,足足寫了近一個時辰,才將數封秘令寫就。而後挨個裝好,封好火漆,又予李孝先交待一番,令他遣派塘騎,盡數送予河西的皇甫讓、李亮、張敬之、達奚,居延湖畔的李豐、李永壽,並敦煌的李松。

 但才堪堪叮囑了一半,突有親衛來秉,稱是南路副帥李亮急報。

 李承志拆開一看,喜色頓時浮上了眉梢:六日前,李亮與達奚兵分四路,由西羌(今甘肅永靖)、子城(今甘肅皋蘭)、媼圍(今甘肅景泰)、鸇陰(今甘肅靖遠)四縣強行渡河。

 崔延伯雖已得訊,但麾下早已成驚弓之鳥。但聽雷響,便作鳥獸散,竟連一日都未守足。任崔延伯當世名將,蓋世奇才,也只能再次敗退。不得不收攏退兵,退至百裡之外,予渭水之源立陣。

 隻兩日,三萬大軍便盡數過河。而李亮也予兩日前便放回元欽。得知柔然大敗,西海大軍欲迂回六鎮,元遙不得不退守北地,無論是元澄,還是崔延伯,無不驚惶失措,毛骨悚然。

 又聽元謠令他固守,崔延伯縱有不甘,但元欽早已被嚇破了膽。一番添油加醋,將西海大軍說的神之又神,強之又強。再者元澄軟硬兼施,以抗旨不遵,必繳他兵權相要挾,崔延伯不得已,只能一退再退,退至天水。

 剛還在想,是談判之時,向朝廷討要隴西好一些,還是拚一把,打下來好一些。卻不想,李亮竟如兵不刃血一般拿下了隴西之地?

 哈哈,真是瞌睡剛來,就送來了枕頭?

 只要是打下來的, 自然就姓李了。便是朝廷不願,無非就是扯皮。

 有本事,你打過來啊?

 李承志喜不自勝,忙將之前予李亮那封密信湊到燈下燒成了一把灰。而後又撿起筆管,重新寫就。

 激動之下,毛尖都似顫了起來:“切莫要貪心不足,得寸進遲,不然反倒會弄巧成拙……只要守好隴西,你便是大功一件……”

 匆匆寫就,李承志又覺不足。稍一沉吟,又肅聲喝道:“如今柔然既已退兵,短期時想卷土重來,怕是登天還難……即如此,速予李豐、李永壽傳令:居延湖畔、浚稽山南,由李永壽率一衛駐守即可。李豐率其余五衛,即刻馳援隴西,歸李亮節製……”

 7017k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