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春》第464章 喜報
年節已畢,大地複蘇。

  洛河中的積冰早已化盡,河水清清凌凌。幾隻野鴨浮在河面上來回遊動。

  陽坡下鑽出細細密密的草芽,分外稚嫩。一頭往田中拉糞的老牛駐下牛蹄,似是想嘗一口鮮。農夫一甩響鞭,發出啪的爆空聲。老牛甩了幾下腦袋,無奈上路。

  天色極好,景色也極美,唯獨朝堂之中愁雲慘淡。

  過了新年,皇帝已然六歲了,但依依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看著幾位輔臣愁苦著臉。

  父親……哦……不,皇叔清河王好像遇到了危險,那位生的極好看的李郡公,隻帶了兩千兵趕去救援。太后和諸公很擔心,但皇帝一時分辯不出,他們在擔心清河王和李郡公,還是在擔心這一仗會敗。

  往下瞅了瞅,又看了看黯然垂淚的太后,皇帝不安的挪動了一下小小的身體,往高英身邊靠了靠。

  感覺手中一涼,卻是皇帝將小手放在了她掌心之中。睜一雙大眼,似是要安慰她一般:“母后……”

  高英頓時悲從心中來,眼淚似是斷線的珠子一般往下掉,緊緊的將皇帝摟在了懷裡。

  李承志,你個天殺的……

  好好不去關中,不去平定梁州,無緣無故的跑去六鎮做甚……且隻帶了兩千兵?

  便是六鎮會亂,便是元懌會死,與你何乾?

  你若有了萬一,讓孤……讓孤與三娘如何是好?

  自半月前接到李承志急報,稱元懌生死不知,沃野隱有亂像,之後又驚聞柔然越境入侵,朝中何其驚慌?

  於忠未平,元懷未定,秦州崔祖螭、薄骨律於景相繼起事。如今竟連沃野也來跟著湊熱鬧,頗有些葫蘆都未按住,瓢又浮了起來的架勢。

  慌亂之余,諸臣更是驚疑,驚疑李承志為何就如能掐會算?

  先帝駕崩,幼帝繼位不久,朝廷商定出兵之時,李承志就說過:元懷、於忠、於景等,如今隻坐擁兩三州之地,看似聲勢浩大,如肘腋之患,實則為疥癬之疾,遲早可定,不足一慮。

  諸輔問他:何為心頭之患?

  李承志:六鎮。

  而才隻三月,就應了李承志的話?

  更有甚者:李承志不好好的帶大軍平定梁州,連洛陽地界都未出,連個彎都沒拐,直直的就跑去了沃野,且恰好就在副將陸延起事之際?

  如他奏呈中所言,什麽“本是要去夏州,後探薄骨律……但方至夏州,驚聞清河王殿下至沃野後,數日不聽消息,從而心疑有變,日夜兼行……至沃野,恰逢驚變”之類的鬼話,諸公一個字都不信。

  你當夏州和沃野隻隔著一道牆,有什麽風聲你都能聽到?

  兩地整整離著數百裡……

  要麽就是真如傳言,李承志乃天人神授,屈指一掐,便能決算於千裡之外。

  要麽就是李承志從一開始,就認定六鎮之中必有元懷附逆,必會隨之起兵。故而先行一步,欲探虛實。

  就是太巧了些,他前腳到沃野,後腳就逢陸延起事,二人就跟商量好的一般?

  巧的讓人頭皮發麻。

  第一封急報,大致就是半月前送到洛陽的。李承志稱暫時只是沃野一鎮,陸延尚未起事,且李承志已率兩營虎騎趕至六鎮。

  當時朝延還隻驚疑於過於巧合,對於陸延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來,倒不是很擔心。

  有李承志的兩營虎騎,且他已警醒予羅鑒,便是沃野會亂,也應會在可控之中。

  等羅鑒騰出手之際,就是陸延覆滅之時。

  而三日後,李承志就送來了第二封急報:沃野平矣!

  但朝中諸公不但沒高興,反而前所未有的亂:因數陸延早已勾結柔然,如今,杜侖部的上萬精騎已然入關。

  若是以往,只是上萬胡騎而已,相對而言,不足為慮。

  六鎮各城、各戍、各關,合兵近有十萬。其中騎兵佔三成,也該在三萬左右。且鎮戶即為兵戶,便是情急,征召一二十萬兵卒也只需半月至兩旬。

  但壞就壞在,恰恰在先帝駕崩、元懷起事的這個節骨眼上?

  只因李承志說過:於氏數代領軍,權傾朝野,自孝文遷都之前,便深耕六鎮。如今數十年,可謂子弟姻親遍及六鎮。雖說與於忠有關系的不一定全都會隨他造反,但必有觀望待怙,人心思變之輩。

  故而戰事若是呈膠著之勢,更或是六鎮但生亂相,十之八九會呈燎原之勢。因此堵不如疏,不如先予安撫,待大局稍定,再詳細甄別也不遲……

  大魏哪年沒有幾十上百起造反,若能星火燎原,這天下早都不姓元了。

  不過此次於忠和元懷的聲勢大一些,但就如元禧、元愉之流,只要出兵及時,平定只是遲早之事。

  誰都覺的他在危言聳聽,除了高肇。

  但當柔然入關的急報送入京中時,就沒有一個敢這般想了。

  只因這已入關的一萬胡騎。

  杜侖部可不止這一萬部眾,而是戶逾三萬帳的大部,足可召精騎四萬。倉猝之際,六鎮便是能勝,怕也是一地雞毛。

  而此時恰至六鎮風雲莫測,人心惟危之時。難保不會如於忠一般:你當他是國之柱石,可挽大廈於將傾之際,他突然背刺,予你倒戈一擊。便如陸延……

  更有甚者:若隻憑杜侖部,數百、千余小部偶爾翻越狼山搶掠是常有之事。六鎮有時也會這樣乾,有來有往很正常。

  但萬騎入關之舉,就不是“搶掠”可以搪塞的,與兩國開戰無異。

  若無柔然可汗鬱久閭醜奴的授意或默許,竇領何來的熊心虎膽?

  想到此處,諸公無不悚然一驚,心中發寒:若無意外,元懷、於忠早就已與柔然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更甚至早已商定好了裡外合擊之計。

  這一萬胡騎,只是先行試探的前鋒……

  竟真如李承志所料:亂相已呈,大禍將至?

  諸重臣已顧不上李承志為何算的這麽準,更這般巧。

  等了四天,見李承南再無急報送來,除了高肇,太后與七輔徹底失去了耐心。當日便商定,拜高肇為帥,都督四州諸軍事,率兩萬中軍直赴六鎮。並令肆州、定州、恆州、朔州等四州各征兵兩萬,合十萬大軍北上。

  中軍本就是現成的,糧草也已征集的七七八八,再有兩日,高肇便會啟程。

  今日,高肇便是來與太皇、皇帝,並諸輔辭行的……

  明明是大好晴天,春意怏然。殿中卻極是壓抑,如山雨欲來,烏雲壓頂。

  商定諸般瑣事,諸臣逐一告退,八輔又寬慰了幾句太后陛下莫要心憂之類的話,也相繼離開。

  大軍出征,何其繁複,不看李承志出兵之時,前後所費近有兩月。而此次隻短短七日,高肇便要率兩萬大軍啟程,懸而未決之事何其多?

  誰都沒時間在這裡看太后哭哭啼啼……

  高肇溫聲勸了幾句,低殿中空曠,春寒甚濃,又讓內官擺駕,護太后和陛下至偏殿暖閣。

  已到午膳之時,皇帝被女官帶走,閣中就隻余高英與高肇二人。

  就如失去了最後一絲支撐,高英突的哭出了聲:“年前,他要領軍北上,孤萬般不允,是叔父勸我,要以大局為重。又稱,朝中諸般有你……可如今,連叔父竟也要走,孤……孤該如何是好?”

  高肇暗歎了一口氣,想起了李承志的一句話:太后終究是一介婦人,心志柔弱,因先帝遇刺之變,驚嚇過甚,故而覺的除了高肇和李承志,誰都要害她……

  但有什麽辦法?

  他已不止一次勸過其余七位並太后:莫急,不論好壞,李承志定會再報,且奈心等幾日。再剛剛等過三天,便如熱鍋上的螞蟻,徹底驚了神,堅決要出兵……

  可堪領軍,與柔然一戰,並如今還可堪信任的,舉朝就那麽幾個。如奚康生、李崇、李平、崔延伯,皆予諸重地鎮守,如此風雨飄搖之際,安敢輕動?

  而朝中諸輔老的老,病的病,不會領軍的不會領軍,挑來挑去,也就剩元澄與他高肇了。

  元澄是首輔,他高肇不去誰去?

  高肇暗歎了一口氣,又溫聲勸道:“太后盡可寬心:臣此去,名為平亂,實為鎮懾柔然。故而開不開戰都不一定,多則三五月,少則兩三月,必會回京……”

  高英哪裡肯信:“胡騎都已入關,此戰怎可幸免?便是如叔父與諸公所料,大軍但至六鎮,柔然必不敢入侵,六鎮已生亂相,便是鎮撫,又豈是三五月就能安定?”

  “亂?”

  高肇呵呵一笑,“太后放心,有李承志在,定是亂不起來的。莫忘了,他可是予關外埋伏了奇兵……”

  一提李承志,高英的眼淚流的更快了:“叔父還敢信他?說到華州,卻跑去了夏州,說到夏州,卻又突至沃野?他哪裡有實話……”

  高肇心中暗暗歎道:正因為他說了這麽多的謊,我才信他!

  洛陽距沃野兩千余裡,李承志十數日便至,這分明就是直赴沃野而去。

  而恰至他到沃野之時,陸延就起事了,胡騎就入關了?

  再巧,也巧不到這種程度。

  因此,李承志早就料到沃野必亂,且先何時會亂都料的一絲不差,所以才這般巧……

  非天授之人,安敢如此?

  若無把握,他又怎敢孤軍北上,又怎敢隻帶百余家臣,深入虎穴?

  所以,李承志的急報中所稱,他於關外埋伏了奇兵,欲圍魏救趙、斷入關之胡騎後路,並將之驅出關外時,高肇深信不疑。

  高英抹了一把眼淚:“孤且問你,他哪來的奇兵?”

  高肇笑了笑:“那呈奏太后也看過,莫非忘了,李承志提到的涼州遺部?”

  “假的……連元澄、元嘉等人都稱,應是李承志怕京中人心思變的緩兵之計……況且,他若真有奇兵,且真是自西海而來,距沃野足有一千五六百裡,定要予三月前便要動身,豈不是比他出兵的時日還要早?”

  高英這一句,將高肇給問住了,他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總不能告訴高英,李承志堪稱神算,怕是沒出兵的時候就料到沃野必亂,故而才有些一舉……

  太后不會信的。

  就如元澄等人所說,若李承志真的能掐會算,即知沃野會亂,胡騎會入關,他為何不先予羅鑒警示?

  即便信不過羅鑒,元懌總能信提過吧……

  高肇想了想,又搖了搖頭:“事已至此,臣領軍北征已是板上釘釘,無可更改。但臣堅信,李承志說北鎮無虞,就定會無虞,太后且等著便是。少則三五日,多則十日,必有喜報自北而來……”

  又是這般?

  就如李承志,何事一解釋不通,就斬釘截鐵的發誓?

  離李承志的第二封急報送來,這都已然過了快半月,李承志怕是已凶多吉少,你還讓我等他的喜報?

  高英又氣又怕,張嘴就要罵。

  但眼剛一瞪,突聽“咣”的一聲。

  稍一恍惚,高肇與高英的臉色齊齊的一變。

  端樓上的朝鍾?

  若非大典, 或有大事,怎麽敲響朝鍾。

  二人面面相覷,驚疑不定,聽著朝鍾響了六記之後,再無聲息。

  三響為典,六響為駕,八響為薨、九響為崩!

  賀……喜事?

  高肇渾身一震,一股熱血從心頭湧出,竄向了腦門。

  那鍾聲好似敲進了腦子裡,一陣嗡嗡亂響,高肇的臉都是木的。

  方才自己予太后說什麽來著?

  喜報……

  他猛的站起身,眼前竟黑了一下。用力一咬舌尖才算是定住了心神。剛一舉步,隻覺衣袖一緊,高英扯的他的袖子站了起來。

  “叔父,孤也去……”

  高肇雖驚,但至少還余三分靜氣。高英卻是早已顧不得儀態,一路小跑著到了太極西殿。

  今日應值的元嘉早已候在殿中,臉上盡是潮紅,好似喝醉了一般。

  見到高英和高肇,元嘉臉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聲音又嘶又啞:“殿下,一刻前,有八百裡加急自沃野送到京中……大勝,李承志大勝:盡滅杜侖部十二部,攻克頭曼城,生擒杜侖部大人竇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