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春》第670章 人間地獄
世家有多富?

  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粟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管他哀鴻遍野,管他餓殍枕籍,便是家中的粟米腐成灰山,我也依舊日日喊窮。

  這才符合儒家一貫秉呈的中庸之道。

  像石崇、王愷那般逞能鬥富,財白外露,實為取死之道。

  但如今朝廷已至生死存亡之際,什麽禮義廉恥,什麽國法家規皆如狗屁。若還敢捂著寶庫喊窮,須臾間便是大禍臨頭,家破人亡。

  好在朝廷並非真搶,而是明碼標價,錢貨兩迄,更是極盡誘惑。比狐狸還精的門閥世家豈能不知如何選擇?

  便是大魏日後亡了國,總有禦賜的告身,任書,日後便是投誠於新朝,多少也算是一份資歷。

  總比被已然窮瘋,窮紅了眼的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抄家的強。

  也更說不定,朝廷借此契機,突然就反敗為勝了呢?

  一時間,口口聲聲稱缺糧缺的都快要賣兒賣女,甚至恨不得啃樹皮的士族,突然就米粟成倉,穰穰滿家。

  為一介散男(秩從五品),若實任至多也就是民不過數千戶的小縣縣丞、縣尉,竟能爭相出價到三五千石粟,且是新糧。

  凡如縣令這樣的主官,更是爭到了上萬石。且還是臨河、大成這種已到狼山之麓,荒涼無比的窮縣。

  若是依高祖(孝文帝)厘清門第的祖訓,凡舉官、賜爵必評郡望,隻憑世族尚不至於爭的頭破血爛,殊無斯文可言的地步。

  而壞就壞在元懌釜底抽薪,徹底打破門閥世家等級,不論郡望,不論高姓低姓,隻論你納粟之多寡。

  對那些世世代代都鉚足了勁,以往哪怕捐太多的糧也隻得一介虛爵的豪強而言,堪稱是天賜福音。

  一來二去,這官價就被炒到天上去了。

  是以自朝廷下旨,也就兩月,隻華州一地便已納粟逾百萬石,帛麻萬余匹,皮毛足十萬張,集可入伍之丁壯兩萬有余。

  而且這還是朝廷派擅於操兵訓卒的軍將精挑細選出來的。

  隻一個小小的華州已然如此,而關中有五州,河東有七州,河南(黃河以南)、山東兩地更足有一十八州。

  這四地皆膏腴富饒之地,凡元魏之世族門閥,大族豪強,十之七八皆源自這四地,若皆如華州一般,至少可征糧四五千萬石,征兵近百萬。

  不過華州如此,皆因楊氏以身做則,躬先表卒,故而一呼百應,從者如雲。

  而因楊氏為關中門閥之首,是以其余四州尚也能稱得上前赴後繼,如火如荼。

  但除過關中,其余三地的世家就比較理性了。雖也紛紛響應,但比起關中各家動輒捐出泰半家產,便有些相形見絀。

  但即便如此,隻短短兩月的時間,四地竟已納糧近千萬石,丁壯已逾五十萬。

  就連元懌都未想到,竟有如此效果?

  可笑高英,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向胡族借兵,也不願行此良策。終使國將不國,危在旦夕。

  更可惜了任城王,一代英傑,為元氏江山嘔心嚦血,卻被高英卸磨殺驢,送去了數千裡之遙的西海。

  你當她隻為平息李承志怒火,故而行此喪權辱國,將元氏列祖列宗都能從墳中氣的跳出來的下策?

  不過是怕此計一出,任城王必將聲威大漲,便是元澄什麽都不做,無形中都會將太后的權柄奪去不少,更是會影響到皇帝……

  每每想到此節,元懌便咬牙切齒,恨不得將高英碎屍萬斷。但不經意間,窺到皇帝偷眼看他時,眼底深處那一抹恐懼與不安,元懌只能做罷。

  皇帝已年滿十三,早已過了懵懵懂懂,年少無知的時節,元詮與劉芳甚至已開始籌備予他選妃的事宜。

  若是得寸進尺,難免不會被他記在心裡。

  而算來算去,就是未算到:隻短短五六載,父子二人卻已生疏到如此地步?

  罷了……

  ……

  立夏前後,沃野很是下了幾場大雨。已乾涸不知多少年的陰河(源自陰山,流向大磧)竟都淌起了水。

  金壕關下,久不見綠的石灘中冒起了草芽,幾匹大馬悠閑的啃著嫩葉。

  往東約一裡,數不清的車駕進進出出,只見人影綽綽,沙塵漫天,好一副熱鬧的景像。

  而再往北看,依山已然平整出了好大的營地,營帳一座連著一座,似是不見盡頭。

  元遙捋著胡須,滿意的點著頭:“清河王還是有幾分幹才的,至少這十數萬新丁皆是膀大腰圓,並非濫竽充數之流。若用心操練,假以時日又是數支勁旅……”

  “大帥所言甚是!”

  奚康生嘴上應著,心中卻不以為然。

  元遙少有器望,甚得高祖(元宏)倚重。孝文帝親政之初,他便以雙十之齡領武衛將軍,後轉中郎將兼侍中,隨孝文屢次南征。

  世宗(元恪)繼位,他先任平西將軍,鎮守敦煌,後領七兵尚書,遷中領軍,之後又屢任征北、征南大將軍。

  這數十年來南征北戰,勝多敗少,便是稱不得一聲名將,至少也是能征善戰。

  是以元遙能不知兵不在於練,而在於戰的道理?

  不過是聊以自慰,自鼓自勵罷了。

  心中暗忖,奚康生又道:“最多一旬,這軍營就可收拾平整,用來練兵,屆時下官定當勤勉不懈,便是日旰忘食,夜分不寢,也定將這十萬新丁練出個模樣來……”

  稍一頓,他又微微一歎,“然而練的再勤,也不如出營一戰,故而待三四月後,若戰事未平,還請大帥允我出關。便是助邢縣伯轉轉邊角,更或是做些運送糧草、修營立寨的勾當,也比予此地閉門造車的要強……”

  領新軍外征?

  元遙稍一沉吟,只是搖了搖頭:“若是尋常之敵也就罷了,至多也就是靡費些糧草,浪費些力氣。然西海火器銳利無雙,便是邢巒麾下皆是精於騎射,自幼便以馬背安家的鎮騎,且此次是尾輟於後,避而不戰,都追的如此艱難,更何況不知騎馬為何物的新卒?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奚公可記得大磧之羅鑒,酒泉之元鷙,鄯善之崔延伯等?騎兵也就罷了,便是不敵,至少跑的快些,尚能逃得性命。若為步卒,且是新建之旅,但遇火器,必然大潰。其中十之八九必為炮下亡魂……故而以元某看來,好好操訓一番,便遣予各鎮各城,各關各戍,助各將守城便是……”

  奚康生聞之一怔。

  元遙到底是過於樂觀,以為只需圍而不攻,待曠時日久,必使西海力竭氣衰,兵乏糧盡,繼而便能勝之,是以這十萬新卒只需以備萬一?

  還是他過於悲觀,以為邢巒並柔然、吐谷渾等必然難以長久,西海定有反攻之時?

  而如新卒,皆不知飛雷、火炮為何物,若猝然上陣對敵,定然一觸即潰,難保不會如羅鑒、崔延伯之敗時,一營潰而致全軍潰?

  想到自開春後,元遙便令各關各闕深挖壕,高築城,又在雨後予關牆外掘引支河,將城外泡的如湯池一般,其意不言自喻。

  九成九……是後者!

  不然何以如此謹慎,敵軍方退,再來攻城已不知何時,元遙卻早早就擺出了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勢?

  然而一昧固守,又能守到何時?

  天總有雨停的時候,護城河遲早都會乾。元懌的官爵也遲早有賣完的時候。

  也更不可能將無數糧草堆積於糧倉之內,將無數兵卒羈縻於關城之上,睜著眼睛如做白日夢一般,等著強敵自行滅亡吧?

  便是明知事不可為,也要放手一搏,如此才能爭得一線生機。

  元遙此舉,無非便是不求有功,只求無過……

  奚康生心下黯然,正欲好生勸尉一番,耳中突來一陣響動。猝一回頭,只見十數騎從金壕城中急馳而出,往東急奔而來。

  關城距此就隻一二裡之遙,須臾即至。稍一辯認,奚康生便認出為首之將摯有一旗,上書一個偌大的“邢”字。

  正如李承志所言,委實經不起念叨,說曹操,曹操就到?

  來人絕非邢巒本人,但十有八九為斥候、信使之類。

  奚康生心中一凌,胡亂猜忖起來:跑的如此之急,不為喜訊,便為噩耗,也不知是前者還是後者。

  心中轉著念頭,十數騎便已奔至坡下。當中一人翻身下馬,快步奔上石坡。

  只見風塵仆仆,滿臉沙土,竟是連臉都未來得及抹一把?

  待又走近了幾步,奚康生才依稀認出,來人乃邢巒舅弟,原奉朝請、廣平王元懷(侍從官),如今為邢巒從事中郎的崔楷。

  若是喜報,何需差崔楷送來?

  不待崔楷拱手問禮,奚康生劈頭問道:“莫要囉嗦,直言便是……可是生了變故?”

  崔楷用力點著頭,伸手入懷,摸出漆封,呈予元遙:“秉大帥,都督,兩旬前,敵將李豐自居延湖出兵,複往東來。大致依舊為四萬之眾,依舊是車、騎參半……

  天明便行,近夜便駐,凡飛沙走石,大雨磅礴之時而不輟。如此按步就班,步步為營,十數日已進一千五百裡有余。予三日前,縣伯遣末將來報,李豐舉部已至大磧,距高闕不足千裡……”

  “李豐予兩旬前就已出兵,爾為何今日才來?”

  元遙一聲怒吼,劈手奪過漆封。

  還好,並非邢巒大敗……

  奚康生暗松了半口氣,抬手一壓,意思是莫慌。

  邢巒雖名義上歸元遙節製,但也被皇帝賜以假節,有臨機專斷之權。麾下亦為正旅,而非偏師,若非必要之時,可不聽元遙宣調。

  是以若非大敗,實不需予元遙秉報。

  元遙猝聞驚變,難免心旌搖曳,故而一時失言。

  奚康生又溫聲問道:“縣伯可曾與敵軍接戰?”

  崔楷黯然道:“倒是攔過兩次,然至多近敵於百步外,騎弓、短弩尚不及穿縞,敵軍便百炮齊發,碎鐵、石丸密如蝗雨,穿鐵甲便如穿紙……見死傷甚重,且敵軍步步緊逼,縣伯只能令諸營遊戈於敵之一裡以外……”

  步步緊逼?

  奚康生心中一震:“兩軍遭遇,敵軍竟未駐營,更未立陣?”

  聽奚康生之言,崔楷臉色更見灰白:“敵軍更勝以往:去歲冬西撤之時,騎兵就是四五千,車駕也不過三千余,且有近半裝有糧草、軍械。就隻千余供兵卒換乘行軍,是以仍有泰半兵卒以步當車……

  2k小說

  而此次敵軍騎兵如故,仍是四五千,但車駕卻多了足一倍,近有七八千之數。其中運以糧草、營帳、兵甲等車就隻三千余。其余四千皆護以外甲,每車或裝有四到六樽小炮,或裝有大炮。予行軍時,兩翼為炮,中間為輜重與騎部。是以即便遭遇,只需開炮禦敵,而不需停駐,更不需立陣……”

  元遙雙眼一突:“鮮有不怕火、雷之牲畜,何況如此之近?難道西海的駑馬牛騾,皆是瞎子聾子不成?”

  “大帥明鑒!”

  崔楷頹然一歎,“逆賊皆以布甲遮蔽牲畜耳目,而後以索相連,便是天崩地裂也不妨礙……”

  古有連環甲馬陣, 今有……連環炮車?

  元遙又驚又怒,臉上隆起了根根青筋。好一陣,他才怒聲喝道:“柔然呢?伏連籌那賊子予信中信誓旦旦,稱必報去歲奪糧之仇,難不成又縮了回去?若不然,由他予居延湖之西牽製,逆賊焉能安然出兵?”

  “大帥倒是錯怪可汗了!”

  崔楷又回道,“據斥候探尋,此次柔然出兵至少也有六七萬。然方出汗庭,便有近半被賊帥李松阻於涿邪山(敦煌以北,柔然汗庭以南)下。胡帥當即分兵,留三萬精騎予李松周旋,其余本欲與縣伯一西一東,於居延湖左近危懾敵巢。但方過浚稽山(居延湖以北),卻猝然遭遇賊軍。賊帥名彰,應為李松之子李彰,部眾雖隻萬余,卻皆駕有炮車。

  予去歲方才敗過一次,柔然統帥自知不可力敵,便欲繞行。而沿大山麓往東走了不到五十裡,也未曾見半個敵軍,好端端的平地裡突然就有雷炸響……

  因猝不及防,更不知此乃賊軍詭計,隻當是鬼神之術,柔然前軍頓時便亂做了一團。而賊軍卻如見縫插針,聞風追來……只見萬炮齊發,慌不擇路之下,足有五六千胡騎奔入那無人無影的雷池,一時間雷聲滾滾,似如天崩以裂……待炮聲方歇,煙塵散盡,隻十裡長的山嶺之下,已如人間煉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