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春》第650章 開胃菜
最新網址: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是以才有兩軍交戰之時用盡手段,欲一探敵軍虛實。

 如遣派斥候、細作,窺探敵方兵力多寡,糧草幾何。如在陣前立雲車、箭樓,以瞭望敵軍陣形。

 但人力有窮時,僅憑肉眼,又能看清幾裡,望過多遠?

 一兩裡撐到天了。

 所以才有遠觀雲煙以估敵方兵力多寡,俯地聽聲以辯是步是騎。

 然有了此物,哪還需如此麻煩?

 只需予七八裡外尋一開闊居高之處,以此物一觀便知。

 特別是兩軍對戰之際,不論是擺的是何陣形,是前強後弱,或前弱後強,或是何處兵多,何處兵少,何處為騎,何處為步,隻寥寥幾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驚駭之間,元淵與楊舒恍然大悟。

 退守河東之後,崔延伯並未意志消沉。反而鬥志昂揚,欲一雪前恥。

 雖是初敗,但手中余兵依舊有七八萬之數,且大部皆為朝廷中軍,頗為堅韌。非敗一次就為驚弓之鳥的州兵、郡兵可比。

 便是西海火器詭譎,無所不破,不敢言勝之,但只要步步為營,嚴防死守,至少也可將李亮阻至大河以西。

 然而卻事與願違:無論崔延伯於何處列陣,或於何處伏兵,無論準備的有多充足,布置的有多嚴密,李亮總是能尋到崔延伯的薄弱之處,一戰而勝。

 就如開了天眼,或是能掐會算一般!

 而且還是李亮極少動用火器的前提下。

 久而久之,屢戰屢敗,任崔延伯鐵打的神經也經不起這般蹂躪。是以但聞西海又來強援,恰又接到元遙令他退守隴東的詔令,崔延伯便當機立斷,退到陳倉。

 敗雖敗了,但崔延伯依舊耿耿於懷:莫說只是名不見經傳的皇甫讓與李亮,便是換做如橫空出世,如今已名聞天下的李承志,他也絕不至於如此不濟,予十戰中還勝不了一場?

 且他向來不信鬼神之說,斷定其中必有蹊蹺。不過一時殊無頭緒,百思不得其解。

 之後逢使團入關,得知高肇、楊舒,並元淵皆在其中,是以才慕名而來。

 論擅戰,這三人不如他多矣,但勝在與李承志多有來往,知之頗深,故而崔延伯專程往隴關討教。

 可惜這三人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反倒讓他白跑了一遭。

 至如今,再見到這千裡鏡,高肇也罷,楊舒與元淵也罷,才知道蹊蹺來自何處。

 如李承志所言,此物雖然最多只能看出十裡,但就隻一道大河,最寬能有多遠?

 隴西地勢陡利,大河又由南向北,是以極深,卻不寬。河岸最闊之處為鸇陰縣(今甘肅靖遠),也就不過兩裡而已。

 且兩岸多為淺灘,卻無密林,至多也就有幾處小山梁。李亮只需於西岸立一雲樓,就能將東岸軍情盡收眼底。

 崔延伯便是予山梁後埋有伏兵,也早已被李亮知悉的一清二楚,只需對症下藥,尋薄弱處破之,崔延伯焉有不敗之理?

 二人心下惴惴不安,更是生出了幾絲兔死狐悲之感:以此物之奇,居於十裡之外,就能將敵軍動向看的清清楚楚,不知省卻了多少麻煩,佔了多少便利,而舉西海,如此物,或如火炮一般的利器,不知還藏著多少?

 連崔延伯如此名將,都是一敗再敗,若換作他二人,又能撐過幾個回合?

 而如高肇,不但驚駭,更是後怕。

 幸虧他有遠見,知無論如何也不是李承志的敵手,故爾才降的那般乾脆。若是誓於朝廷見個真章,最後何止便宜了李承志這般簡單?

 以他睚眥必報的性子,闔高氏上下,怕是連根苗都留不下。

 便是如今被高英送來西海,以解李承志心頭之恨,不過死的也只是他一個而已……

 三人心思各異,默然不語,但臉色一個賽一個的難看。

 劉芳初見此物,又驚又奇,更是見獵心喜,愛不釋手。但把玩一陣,突覺身周寂靜無聲,隻余夏風拂過樓角、廊柱的響動,下意識的轉過了頭。

 只見高肇也罷,楊舒與元淵也罷,皆是面沉如水,呆若木雞,似是受了極大的驚嚇一般。

 劉芳只是不通軍事,而非愚鈍,是以只是並未想到此物之關節。但看這三人如死了爹娘一般的神情,他心念稍動,便恍然大悟。

 臉色更是大變,就如白日裡見了鬼。

 李承志自然知道這幾人為何如此,朗聲笑道:“此物只是小道爾……若是兵不強,馬不壯,糧不足,甲不堅,矛不利,便是真能看到千裡之上,又有何用?”

 說著他又轉過身,往南一指:“今日請諸位登此樓閣,只是因兵營廣闊,便是身臨其境,也隻如走馬觀花,是以才請諸位登高,再憑千裡鏡之利,才能稍窺全貌……”

 李承志竟然連軍營都敢敞開予外人一觀?

 若是之前,元淵定然是欣喜不己,就如瞌睡剛來,李承志就送來的枕頭。

 但此時看看手中的銅鏡,他隻覺嘴裡發苦,心中更是如大禍臨頭,顫個不停。

 李承志能有這麽蠢,能有這麽好心?

 只因他有恃無恐,根本不怕朝廷知道……

 便是如此,元淵依舊強打精神,舉起了銅鏡。心中更是如自我安慰一般,暗暗的念叨:“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李承志如此自大,離滅亡不遠矣……”

 然而只是一眼,他又跟凍住了一樣。

 約六七裡之外,大致鎮夷城東南之角,弱水河畔,有一片好大的空地。就如在綠毯之上摳出了一個洞,顯眼至極。

 周邊皆為寨牆,而每不過半裡,就有箭樓一座,其中瞭望的兵卒自然也看的清清楚楚。

 觀望一陣,元淵粗略一算,便知此營至少有兩萬畝以上。便是除過足六成的校場,其余四成用來駐軍,少則也能駐二十萬。

 李承志自然不是讓他們來看校場的,而是在校場中操練的那些兵卒。

 也不多,至多也就三萬余。此時正分作六處,各行操練。其中兩部為騎兵,正予場中縱馬。

 宋元之前,騎兵大都做為奇兵,並非主力。且無論漢、胡,戰法也大同小異,並無出奇之處。且此時練的也只是騎射、砍殺,並無什麽看頭。

 元淵專注的是那四部步卒。

 每部約五千,皆披全甲,各列方陣,予校場中行進。

 只見兵進如牆,煞有聲勢,且隊列極為齊整。

 且看其操練之時的陣勢頗為嫻熟,便是與朝廷中軍相比也不逞多讓,是以絕非新軍。

 元淵驚奇的也不是這個。只因李承志練兵有方,舉世聞名,便是練的再齊整,也不奇怪。

 他驚奇的是,西海如何還余如此多的戰兵?

 便是西海諸將隔絕內外,時虛時實,但交戰至今已近四月,是以其大致軍力已被元遙、邢巒,崔延伯等探了個七七八八。

 其中隴西最強,近有五萬之眾,其次為狼山以西的李豐,近有兩萬五六。再次為已攻克薄骨律,與邢巒隔河對恃的皇甫讓,應該不足兩萬,但至少在一萬以上。

 且元鷙已然探明,駐守於敦煌的李松,麾下兵力也是兩萬左右。如此一來,西海已有十萬大軍征戰於外。

 而以多方打探,並元鷙、元遙、奚康生、邢巒、崔延伯等估算,舉西海上下,撐到天也就十萬戰兵。

 那這三萬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也莫看才只是三萬,與偌大的朝廷動輒便能征召數十萬大軍相比,似是不值一提。

 但莫忘了,皇甫讓隻以三萬戰兵,力克吐谷渾與崔延伯三十萬精銳。如今隻以萬余兵力,便使麾下足五萬之眾的邢巒畏之如虎。

 更遑論高闕與雞鹿關下,李豐將將兩萬兵,卻迫的擁兵近二十萬的元遙投鼠忌器,不敢擅動。

 不論何處,竟都是以一敵十。更何況這還是李承志的老巢,要甲有甲,要火器有火器,若迫不得已,就是老弱婦孺也能守城。是以真有三十萬大軍來攻,也不一定有勝算。

 一時間,元淵念頭紛雜,心亂如麻。

 心中一動,他猛的放下千裡鏡,疑聲問道:“莫不是你撤回了隴西大軍?”

 “怎可能?”

 李承志斜眼笑道,“朝廷的細作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我都懷疑是否快要將祁連山塞滿了?而從隴西撤軍,必經祁連山下,是以怎可能瞞的過朝廷?”

 元淵猛的一愣,臉色陰晴不定。

 吐谷渾近十萬精銳近沒於南門關外,伏連籌豈能視若無睹裝聾做啞?

 是以便是朝廷不派細作,祁連山下也定有無數胡騎奔走,以窺西海。

 而正如李承志所言,從前到後,只見西海往東增兵,卻不曾見撤回一個……

 “那如此強軍,從何而來?”

 李承志哈哈一笑:“自然是練出來的!”

 這絕非虛言。

 他再是膽大,再是狂妄,也絕不敢予鎮夷不留一兵一卒。不然但凡朝廷或吐谷渾心血來潮,真要來個漁死網破,就有老巢被一鍋端的風險。

 所以派張敬之與達奚馳援皇甫讓之時,他就著手準備,再次開始操練新軍。

 至於兵源,當然是不缺的。

 於關中平定於忠,元麗,大敗南梁昌義之、悲遂之後,李承志足足從秦梁二州偷來了四萬丁壯,其中足七成皆為潰兵。

 授李承志之意,李始良與李亮又從其中挑出六成整編為新軍,而後大肆操練,日夜不綴。至此,西海兵力已近三萬之數。

 之後高肇起兵,六鎮大亂,東三鎮與西三鎮打的不可開交。而當時李承志趁蚌鶴相爭,借機接收潰兵、亂民。而前前後後,足有兩萬擅戰之鎮軍歸附西海。

 也就是交由達奚,予合黎山北的紅山改造整編的那一部。

 至此,西海兵力已逾五萬。

 不過只有六成,也就是三萬為常備戰兵,其余兩萬皆為民兵。隻集中扣訓了三月,便遣入各場,製備軍需。

 之後便是羅鑒與元鷙擅做主張,欲合攻西海,卻不想最後為李承志做了嫁衣。

 不說那十萬民夫,只是這二人麾下兵力就超過十萬。一戰敗北,足八成被俘。

 李承志又在其中挑選六成,整備了五萬新軍,林林總叫,如今征戰在外的十萬大軍便由此而來。

 而除此外,都不用計算民戶,如今只是從前到後俘獲,但被編入軍籍的降卒,西海都還足足余五萬之眾。

 不過全被遣為民戶,又配胡女為妻。或是在各場中幫工,或是在各縣墾田,也有不少在山北放牧。

 而如今已值生死關頭,李承志又非冥頑不靈之輩,豈會不知變通?

 這些降卒本就從過軍,更經過陣戰,整備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而西海向來對兵卒極厚,一但入伍,便有錢糧可拿,家中老小更是被重點看顧,無論婦人老小,有一個入場就能養活全家,是以士氣極高。

 如此,隻操訓了兩月余,竟頗有起色。

 是以李承志才突發奇想,讓劉芳等人看一看,也好絕了朝廷以為西海空虛,欲趁虛而入之心。

 卻不想歪打正著?

 元淵的眼珠都紅了,想要強辯幾句,卻不知從何說起。

 而如劉芳與楊舒,則是萬念俱灰。

 此次朝廷所謀,無非就是斷定西海大軍盡出,老巢空虛。若是做出一副魚死網破的姿態,未嘗不能使李承志瞻前顧後,投鼠忌器。

 以此要挾, 再許以重利,十有八九能逼迫李承志休兵,並退至河西。

 再進一步,若是膽子再大些,將駐守兩淮、鎮懾南梁的南軍盡皆撤下,十有八九能直搗黃龍,畢功於一役。

 但如今再見這鎮夷城外的三萬大軍,朝廷以戰求和的緩兵之計也罷,聲東擊西的策略也罷,就如笑話一般。

 盡起南軍,也就堪堪十萬。且要奔波千裡,以勞敵逸,又如何是李承志的敵手?

 還驅虎吞狼個鳥毛?

 越想越是忐忑,越想越是煩燥。如此光明正大窺探西海軍情的良機,卻使劉芳與元淵提不起半絲興奮之意,更覺手中的千裡鏡重若千鈞。

 觀察著幾人的神色,李承志笑而不語:只是一道開胃菜,竟然就吃撐了?

 7017k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