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
張敬之與郭存信站在城頭,眺望著半裡外的校場。
一隊騎兵在前面逃,一隊騎兵在後面追,隨著馬蹄疾馳,校場內草皮翻飛,石渣騰揚。
不管是追的還是逃的,都是不停的朝對方射箭……繞著校場一圈又一圈,近兩刻的時間,一直在重複這個動作。
郭存信疑惑的問道:“這是在做什麽?”
“後面那一隊在練習如何追敵。前面那一隊,好像在練習如何逃命……”張敬之不確定的說道。
“好像?”郭存信驚訝道,“連你也不知道?”
“如何追敵我自然知道,但後面那一隊,就有些不好說了:都已潰敗了,自然都在急著逃命,哪個兵卒還有膽氣回首射敵?”
張敬之想了想又說道,“這麽多年,我也只見過一次:三年前,在秦州起事的匈奴首領呂苟爾兵敗,他的親衛護著他逃離時,便是用此法阻擊追兵,最終還是被他逃了……”
有些像廢話。
便是漢軍,主將一旦戰死,親衛也一個都活不了,更何況匈奴?
估計全家都得陪葬,怎可能不拚命?
這種戰法,若是精銳或親兵來用,自然頗有成效。但換做普通騎兵,好像就沒什麽大用了吧?
也不知李承志練來做什麽?
……
“自然是用來誘敵!”
校場內的高台上,幾個騎將簇擁在李承志身後,聽著李承志指著校場內一追一逃的騎兵,給他們講解著戰術。
“先以小股騎兵襲擾,不斷繞陣拋射,激怒敵軍,引動敵騎追擊,並引誘至我方提前設好的伏擊圈,最終殲滅之……
敵騎若披重鎧,自然追不上你,若是輕騎,自然任你射殺……
若敵軍追的太緊,便回身射殺,若追至一半想放棄,那便果斷回馬追擊,十之八九能將敵騎擊潰。敵軍剩余的步卒,自然是任由你收拾……
當然,己方騎兵的要求也不低:一是馬要好,耐力要足。
二是騎兵膽氣要壯,因為誘敵的必須是輕騎。你要穿一身全甲,首先是跑不動,其次敵再傻也知道你是精銳,哪裡敢追。三是騎術射術要好……”
“那敵軍若無騎兵呢?”李時問道。
“沒有騎兵?”李承志冷聲一笑,“那還不是任你擾射?便如上次命你探陣那般……”
“若敵軍俱是甲卒呢?”
“那就要看雙方配裝與兵力了,若己方兵力足,裝配強,可繞攻兩翼,先行吊射,若是能引誘敵軍陣形不穩,那就果斷衝擊。”
李承志強調道:“我反覆強調騎兵不能正面衝陣,但從未說過不能衝擊兩尾和後翼。敵軍陣形都不穩了,你還不知道一衝而勝,傻的嗎?”
幾個騎將頻頻點頭,其中一個身形高大,與李松比也不逞多讓的大漢又問道:“這便是將軍上次說的……‘慢古呆’戰術?”
李承志差點笑出聲,如此講究機動性和靈活性的戰術,哪裡慢哪裡呆了?
上次他只是隨口說了一次,叫什麽自然無所謂,但眼下,卻不好再這樣叫了。
一是兵將不好理解,二是蒙古人現在在哪都還不知道呢。
李承志稍一沉吟便說道:“就叫回馬箭吧!”
這也不是李承志原創,而是這個戰法本來就叫這個名字,全名“安息回馬箭”,蒙古人學會後,才改成“曼古歹”。
戰法好不好,看戰例就知道了。
蒙古人先不提,隻說已發生的:五百多年前,正值羅馬軍團天下無敵的鼎盛時期,安息人用這種戰法,在只有九千鐵騎、一千弓騎的情況下,以一敵四,
將四萬羅馬軍團全殲……“先好好練吧!”
李承志站了起來,“戰術再好,還要看軍將臨陣時如何應變、士卒膽氣是否可用,配裝是否充足等等,自是不能生搬硬套……”
“末將謹記!”一群騎將恭恭敬敬的禮送李承志。
李豐眼神一動,緊緊的跟了上去:“郎君,我送你!”
知道他可能有話要說,李承志微一點頭。
下了點將台,走遠了一些,李豐才擔心的問道:“郎君,不說如此精奇的戰法,便是普通的兵書,各家都視若珍寶,連族人都不輕授,更何況外人?”
“外人?”李承志哈哈一笑,瞪了他一眼,“傻了還是沒睡醒?
不說這些騎將,就連校場內策馬奔騰的那五百余騎兵,都早已郎君我的人了,若是我願意,完全可以全讓他們改姓李……”
李豐猛的一愣。
一時情急竟然給忘了,這些人全是郎君用鋼甲和僧戶換來的。
怪不得不見張興義和他那三十余個道兵?
稍一轉念,他又滿臉驚喜。
等於說,這近六百鐵騎,已成了李家的私兵,即便是叛亂平定,大軍解散,但這六百人卻不會散。
郎君英明!
“不用送了,你去忙吧!”李承志邊上馬邊說道,“普通兵卒的騎術、射術回然要練,但騎將的基本功也絕對不能放松。不敢說個個都能比的過你和李時,但至少不能比李彰差吧?一定要抓緊了……”
李彰?
呵呵呵……
就那體形都不是當騎兵的料,若他穿上全甲,體形稍弱一些的馬馱都馱不動,遑論衝鋒?
連跑都跑不起來,騎術再好有何用?
“郎君放心!”李豐信心百倍的應了一聲。
李承志點了點頭,打馬出了營。
之後他又繞到三裡外的步營看了看。
同樣在操練,但比起騎兵,就要簡單多了。
變陣、換陣、駐陣、進擊、後撤,最多再加上一個空心陣的演練。
李承志原本設想,讓步卒以隊為單位,操練小型的禦騎陣形,後來想了想,又做罷了。
最多兩三仗就無仗可打了,到時這些兵十之八九是解散的下場,練那麽多,豈不是在給別人做嫁衣?
能將空心陣拿出來給這些兵練,都是他力排眾議的結果。
李豐、李時,包括郭存信,就沒一個同意的。
因為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有一天,這些被李承志親自調教出來的兵與將,會不會成為他的敵人……
李承志沒立大纛(帥旗),但守門的兵士還是遠遠的就認出了李顯,緊趕慢趕的報給了李亮。
李松還沒回來,步營就只能由李亮先兼著,李承志同時也在考慮,等再過幾天李松回來後,兵甲也就鍛的差不多了,到時就該讓鍛甲營封爐了。
畢竟涇陽可不是朝那,縣官被他殺了個乾淨,不害怕有人窺探。
轉著念頭,便見李亮遠遠的迎出了寨門。但李承志還是規規距距的讓門卒驗了令信,才隨李亮進了校場。
戰兵只有三千,都在操練。
其中一千是最開始整備的李氏、宋氏丁壯及僧丁,還有一千是朝那丁壯,剩余的一千,才是從降卒中挑選出來的。
之所以只有三千,一隻兵員不好挑,不是抓過來一個兵都能背的動五十斤的配裝、端的動十余斤的長槍。
二是犯忌諱。
只要有鐵,鋼甲可以源源不斷的造出來,但仗要打完了呢?
賣不好賣,藏不好藏!
李承志現在就已經開始發愁,到時候這些鋼甲該如何隱藏。
隻不能挖個坑一埋了事吧?
第三則要考慮後勤。
戰兵越多,相應的輔兵就越多。李承志削了又削,減了又減,也才降到了三比一。
這還是考慮到不會遠征,不需長余運輸,且駑馬驢騾車架足夠多的前提下,不然二比一都打不住。
人一多,消耗自然就多了。
而且李承志還是足量供給,一個兵員,一天的口糧在一斤半往上,一天要耗糧耗浪六十石左右。
也就是打了一仗繳獲不少, 李承志給朝那返哺了一部分牲畜、民夫。不然朝那鄉紳百姓早開始叫苦連天了。
可想而知,這反有多麽不好造?
他都有些替劉慧汪發愁,近二十萬民,他是怎麽養活的?
視察了一圈,又問了問對降卒政治改造的效果,結果大致滿意,李承志便想著回鍛甲營再看看。
自那天嫌棄表妹太小,被郭存信打跑之後,快十天了,舅舅見了他都沒個好臉色。
李承志想著趁著不太忙,要不要小酌幾杯,緩和一下感情?
心裡正轉著念頭,只聽一陣馬蹄聲急奔而來,抬頭一看,卻是李聰。
沒打旗沒鳴笛,想來不是軍情,但為何跑的如此之急?
奔到李承志身前,李聰靳住了馬,低聲說道:“郎君,張司馬派人來報,不知說了什麽,像是非常急……郭祭酒讓你趕快回營……”
非常急?
斥候每日都巡到了涇陽城下,沒聽說有賊兵來犯啊?
“知道了!”李承志應了一聲,催快了馬速。
但出營還沒一裡,就見郭存信打馬而來,看來是急的等不住,親自來找他了。
看郭存信臉黑的如同鍋底,李承志心裡一跳。
定然不會是好事!
郭存信沉身說道:“朝廷起兵了!”
這句話有如一道悶雷,驚的李承志心中狂震,臉色更是陰晴不定。
老子褲子都脫了,你給我來這個,你特麽早幹嘛去了?
早不來,晚不來,我把叛軍的精銳都快打掉了一半,正準備與劉慧汪決一死戰了,你卻跑來了?
這難道不是跑來摘桃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