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春》第145章 出征
三人決定,即日出兵。

過了正午,用了一頓素席,又一同回了軍營,召集軍官議事,加急整備。

兵員、軍械、糧草、車駕等全都是現成的,車一套一裝就能走,所以費不了多長時間。

要不是要銷毀高爐、陶窯、炭坑等等,時間還能縮短一天。

之所以不選擇以逸待勞,而是主動出擊,一是因為答應了楊舒,要盡快讓隴東全境複耕。

其二是,兵員牲畜激增,只靠一個朝那縣,已養不住了。

三則是,有奚康生做後盾,更讓李承志決戰的信心大增。即便為了實現兩面夾擊的戰略意圖,他也必須要主動出擊,縮短戰線,壓縮叛軍縱深。

張敬之依然坐鎮後方。

李承志給他留下了一隊甲騎,用來巡探敵情、傳遞消息。

而步卒卻足足留了兩軍。其中一軍是整編俘虜後,從白甲營退回朝那縣的那一千輔兵,另外一軍是整編後的一千俘兵。

說是輔兵,但操練的內容與戰兵無二,也就是身體素質稍差點,端不了太久的丈五長槍。

但怎麽也是參與過上次大戰的兵卒,士氣和戰意絕對不差。

便是那一千俘兵,也跟著操練了近半月,政治改造更是未曾松懈過半天,早已不能與當叛軍之時同日而語。

有這兩軍,朝那自保無虞。

況且李承志還留下了五百鋼製劄甲,再加之前反哺給朝那的五六百騾馬,朝那等於擁有了兩旅機動性極強的半甲步卒。

這兵力與配裝,與他們之前商議的翻了一倍都不止,朝那鄉紳高興的都快合不攏嘴了,直呼李將軍仁義。

郭存信自然要隨軍,李承志本想給他安個名目,但想了半天也沒想到個合適的。

說他是軍司馬,卻不管軍法。說他是主薄,但軍中各旅、隊功曹、法曹、錄事(文書),卻都由他統管。

除些外,他還管著外聯內交,一切對外的事宜,均由他負責。

李亮是倉曹,負責軍械、糧草、輜重、民夫,副手是宋禮深。

宋禮深原本被李承志派到崆峒山,帶領數千鄉民和部分俘虜在山下種地,為了能讓他立點功勞,李承志特意將他召了回來。

山下的農事則交給了幾個宋氏鄉老和李氏裡長。

三千步卒交由李松負責,軍主由他全兼,另提拔了六個旅帥,朝那籍的只有一位,剩余全都是李氏子弟。

李承志自然是主帥,兼騎兵軍主,旅帥是李豐和皇甫讓。

他一直想提拔李時,但這混帳實在是不給力。只是一本《旗鼓令點》,學的還不如“豐”字都不會寫的李豐。

李承志只能讓他當塘騎隊主。

反觀皇甫讓,出身朝那名門,先祖為漢末名將皇甫蒿。本身家世、軍事能力,甚至是武藝都不差,只因運氣不好,無人賞識,最高隻做到戊正,一直埋沒至今。

而且還極其好學,一眾騎將中,就數他最用功,但凡有不理解的地方,必然會尋李承志求問。

所以李承志提拔皇甫讓,並非只是為了安慰外姓兵頭,更多是愛才……

這次算是遠征,李承志身邊自然不能隻配兩什護衛。李松將他的親衛擴成了一隊,隊主是李睿,副隊主李彰。李顯則被李松調到了身邊。

這都是李松自己安排的,李承志提都沒提。

想來李松也認識到,兩個兒子的反應過慢,根本跟不上李承志的節奏,特意給他換了個聰明機靈的。

當然,這些官職,只是為了便於管理,內部自封的,長久不了。

到最後能有幾人實封,還要看這平叛的功勞有多大……

兩日後,

全軍出營。上次雖未祭拜,好歹還有個誓師大會,但這一次,李承志竟把這個也省了,只是通知全軍出兵涇陽,再多一個字都有。

李承志怕動員的太早,萬一到了涇陽撲個空,難免會讓士氣泄散。

等探明敵情,正始開戰前誓師也不遲。

天色微明,只聽營中一聲鼓響,營寨中門大開。

數千兵卒流水般的出了軍營,特意到朝那城下繞了一圈,而後向西行進。

城頭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有老有少,有紳有民。

但詭異的是,不論是城下的士卒,還是城上的百姓,全都默不做聲,隻聞馬蹄踏地,車輪轉動。

李承志只是下令,全軍出營後不得喧嘩、聒噪,卻沒說讓百姓也不要說話。

隻此一點便能看出,軍紀嚴明到了何種地步,竟連百姓也受了影響。

太壓抑了也不好,既然百姓前來相送,招呼還是要打一聲的。

他低聲給令兵交待了幾句。

稍後猛聽中軍三聲鼓響,然後又是十數個傳令兵一聲齊喝:“必勝!”

數千兵卒的情緒徹底被點燃,個個鼓起胸口,仿佛運氣了全聲的力氣,喊的聲嘶厲竭:“必勝!”

而後便如天降驚雷,聲震雲宵,無論城上百姓還是城下士兵,全都跟著三聲齊吼:“必勝,必勝,必勝!”

就連李承志都跟著心神震蕩,胸中生出萬丈豪情。

他想了想,還是沒有回頭去看。

張敬之與張京墨,也定然在城頭之上……

想想都覺的詭譎?

兩天前的夜裡,也就是與張敬之商量完,召全軍將領議事的當天夜裡,張敬之竟私下對自己說:可以讓張京墨擔任自己的記室(負責撰寫章表文檄書信,類同秘書或文書)。

還說以張京墨的才學智慧,絕對比郭存信給自己安排的那個強,用起來還放心。

李承志被驚的頭皮發麻。

這還用的著考慮?

近六千將士,就自己身邊帶個女子,這是什麽性質?

李承志肯定不會乾點什麽。這個時代的禮法觀念,也絕不允許他們乾點什麽,況且還有郭存信在側。

但軍中將士會怎麽想?

李承志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更詭異的是,郭存信竟然沒反對?

他懷疑,郭存信是不是和張敬之達成了什麽協議。

但郭存信問死不承認,說不會再管自己的這些破事,只要自己夠膽,到時能承受住李始賢的怒火,怎麽樣都行。

態度轉變的如此之快,怎可能沒鬼?

李承志心裡好奇的要死……

……

兵線過長,便首尾不能顧,也會減慢速度,所以繞過縣城,大軍便分為兩路,依紅河和茹河,向東行進。

涇州背靠隴山,河流極多,細數足有七八道。而這兩條是除涇河之外,涇州境內第二、第三大河。

兩河河邊道路寬敞,車駕可直通涇陽,乃止涇州。而且兩河相距不遠,最寬的地方也就二十余裡,兩路大軍可相互呼應。

南路是李承志,北路是李松,各營皆是一分為二,兩路齊頭並進。

兩地相距不足百裡,且白甲軍早已實現全軍騾馬化,所以李承志估計,如果順利,至多黃昏時分就能趕到涇陽。

楊舒早已將營寨立好,鍋灶壘好,甚至連吃食都已準備妥當,只要大軍一到,全軍都有房子住,有熱乎東西吃。

……

涇陽城外,近千民夫壘灶的壘灶,擔水的擔水,搬柴的搬柴,裝運糧草的裝運糧草,乾的熱火朝天。

從十日前開始,楊舒就已派人修營立寨,該拆的拆,該建的建,該平的平,該填的填。

因本就是依幾座官莊所建,房舍大都是現成的,工程量不算大,所以營寨早已立好,此時乾的也就是一些收尾工作。

楊舒與胡保宗站在城頭,靜靜的打量著城下。

察覺有異,胡保宗下意識的轉過頭,發現楊舒正直戳戳的盯著他。

他沒好氣的問道:“看我做甚?”

“哈哈哈……”楊舒樂呵呵的笑了起來, “壞了你家那般大的謀劃,老夫還以為,你回來後定是要與我拚命?”

一提這個,胡保宗就火大,兩隻拳頭捏的咯咯吱吱。

冷靜……冷靜……

李承志說:每逢大事有靜氣……

他大口大口的呼著氣,看都不看楊舒一眼。

還挺能忍?

楊舒嘿嘿一笑,又撩撥道:“這都兩日了,該是商量好了吧,準備讓李承志娶哪一個?”

原本只是一個小火苗,但這一句就似是一盆火油當頭澆了下去。胡保宗當即怒火滔天,恨不得將那天都燒個窟窿。

有靜氣……爺爺靜你個鳥毛?

正當他怒的快要忍不住的時候,視線無意中掃過身邊的李聰,腦中頓時浮現出臨走時,李承志給他交待的話:

“弘農楊世經數百年而不哀,自是有其道理。延容公更是久經官場,幾起幾落,見慣了大風大浪,不是你我這樣初出茅廬的愣頭青能比的……能忍則忍,能讓則讓……”

意思就是,比家世你差著幾百年,比靠山比權勢,也沒見你胡家強到哪裡去。

高肇權傾朝野,恨楊氏都恨到骨子裡了,他幾兄弟也不照樣活的好好的?

而且此時正值你胡氏岌岌可危之時,你敢對著乾,或是敢玩陰的,就別怪人家坑你……

胡保宗漸漸的冷靜了下來。

先不說李承志說的有沒有道理,連他都對楊舒這般忌憚,換成自己,豈不是得被坑死?

再想想被李承志坑的欲仙欲死的那些過往,胡保宗突然就不生氣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