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荒野求生到全球巨星》四百三十、《舌尖》
聽完陳哲慷慨激昂的陳詞,團隊中的所有人都有些半信半疑。

 如果說這番話的不是創下了收視率奇跡的陳哲,他們可能當場就要笑出來了。

 要把紀錄片拍成爆火的現象級作品?

 要用紀錄片這種小眾、冷門的類型去賺錢?

 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不過既然這些話是陳哲說的,大家也都不敢有什麽質疑,只有副總導演孟雪華弱弱的問了一句:

 “陳導,既然您對這次的紀錄片項目這麽有信心,那麽我能不能問一句,這紀錄片您準備拍攝什麽內容呢?”

 陳哲笑容燦爛:“美食類紀錄片。”

 “美食類……紀錄片?”孟雪華歪著頭道,“您要拍攝廚子做菜嗎?”

 “不光是廚子做菜,我要拍攝一道菜的前世今生——從食材的生長、采摘、獲取開始,一直到它被運進廚房、經過廚師的烹調,直到最後被運上餐桌……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我想這麽一檔美食類的紀錄片一定是人人愛看的,只要我們的製作足夠精良,那麽這檔欄目就一定會爆火。”陳哲說道。

 “原來是這樣……”孟雪華輕輕點頭,團隊的其他人員也都深以為然。

 其實紀錄片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而美食類紀錄片在所有紀錄片當中也算得上是受眾最廣的一類。

 如果陳哲真的能夠把這檔美食類的紀錄片做好,也許這檔節目真的可以賺錢、甚至爆火也不一定呢。

 “陳導,這檔節目叫什麽名字,你有想法嗎?”孟雪華問道。

 “有的。”陳哲微笑著點頭,說道,“就叫——《舌尖上的生活》吧。”

 “《舌尖上的生活》?”孟雪華反覆重複了一下這個名字,隻覺得這個名字既有意義又朗朗上口,而且還非常接地氣,簡直是個精彩絕倫的名字。

 “那就叫《舌尖上的生活》!”孟雪華立即讚同的說。

 ……

 在幾天時間的策劃之後,陳哲很快便確定了《舌尖上的生活》第一集的內容。

 因為這部紀錄片的創意來源於另一個世界的另一個《舌尖》,所以陳哲在構思方面並沒有浪費太多的腦細胞。

 確定錄製內容之後,陳哲便帶著攝製團隊來到了位於西南方的原始森林當中,這裡的環境相當優渥,四周被茂密的參天巨樹環繞。

 《舌尖上的生活》,第一期的副標題叫作《自然的饋贈》,主要講解的就是大自然中那些鮮嫩可口的天然食材,而西南的原始森林,就是這麽一個優秀的天然美食庫。

 來到原始森林附近之後,陳哲讓孟雪華聯系了當地的向導,對於向導的挑選也是非常嚴苛,這位向導必須是一位常年遊走於原始森林當中,並且極為了解野生食材、也懂得烹飪的人才行。

 很快,孟雪華找到了一位合適的人選,這位人選是西南雪山部族的本地人,名字叫作尼瑪,尼瑪大哥今年四十歲出頭,皮膚黝黑、手長腳長、四肢健碩,是在深山中采摘食物的一名好手。

 在尼瑪大哥的帶領下,陳哲與攝製團隊們便背著沉重的機械前往了原始森林當中,穿行在茂密的、遮天蔽日的樹林裡,踩著地上泥濘的、濕滑的腐殖質,陳哲在某一瞬間似乎產生了錯覺,感覺自己又回到了荒野大生存的那座海島上。

 想要拍攝一種上等的食材可並不簡單,陳哲和他的攝製團隊甚至要跋涉十余公裡才能找到,就連給他們帶路的尼瑪大哥都忍不住用蹩腳的普通話說道:

 “陳導,你們攝製組真是很辛苦,居然親自長途跋涉來拍攝我在樹林裡采摘食材,之前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美食節目,沒人關心過食材生長在哪裡,都是直接拍攝從菜市場買來的現成貨……”

 被尼瑪大哥這麽一說,背後一位攝影師也忍不住抱怨道:

 “對啊,陳導,咱們有必要跑到深山老林裡來拍攝食材嗎?觀眾對這種內容感興趣嗎?”

 因為攝影師要背著很重的機器一起走路,所以難免就會心情鬱悶,陳哲也理解攝影師的辛苦,耐心的安慰道:“謝師傅,再堅持一下,我們這檔《舌尖》就是要拍攝到別的美食節目拍攝不到的東西。

 第一期的副標題叫作《自然的饋贈》,如果不深入自然,怎麽能找到自然的饋贈呢?”

 “這……”攝影師長歎一口氣,妥協的說道,“那好吧,我只是個錄像的,對內容上的把控沒什麽了解,全都聽陳導的。”

 “謝謝你的信任,我一定不會讓各位的辛苦白費的。”陳哲說道。

 旁邊的孟雪華也打氣道:“就是的,大家一定要相信陳導。你們知道一個《蒙面歌王》節目做下來,大家的獎金拿了多少嗎?六十七萬!這些可全都是陳導的功勞。

 只要跟著陳導把這檔《舌尖上的生活》做好,我們的獎金也一定不會少!”

 一提到錢,扛著攝像機的師傅們果然來了興致,紛紛乾勁十足。

 “《蒙面歌王》的獎金這麽多呢?”

 “陳導簡直太牛批了……”

 “跟著陳導有肉吃啊!”

 “《蒙面歌王》的時候沒趕上,這次《舌尖》可是個好機會!”

 “一定要抱緊陳導的大腿,這才有肉吃啊,就算沒肉吃,跟著喝湯也行啊……”

 陳哲則笑著鼓勵道:“大家加油,這一次我保證不讓大家白白付出勞動。”

 ……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跋涉了兩個小時,向導尼瑪大哥終於帶領攝製團隊找到了一種珍貴的食材——松茸。

 這種松茸生長在大樹的根部,狀態變化的極快,最新鮮的松茸傘蓋是收縮在一起的,一旦傘蓋打開,那麽這枚松茸就錯過了最佳的食用階段。

 因為這次尼瑪大哥帶著攝製團隊一起趕路,大規模的行動拖慢了節奏,所以他找到的松茸品相並不好,傘蓋已經收縮起來了。

 尼瑪大哥非常惋惜,遺憾的說:“可惜了,這樣的松茸並不是最美味的。”

 之後他介紹道:“原本森林裡的松茸數量是很多的,但是後來采摘的人漸漸變多,松茸的數量就變得少了。

 之前可以在森林的外圍見到松茸,現在卻只能在熱帶雨林的深處才能找到這種優質的食材……

 另外松茸與降雨量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去年的雨水多,森林裡的松茸就多,今年降水少,樹林裡的松茸也就少。”

 陳哲認認真真的聽著尼瑪大哥的介紹,跟拍攝像也將這一段話認認真真的拍攝下來。

 在尼瑪大哥采摘了足夠的松茸之後,大家便離開了這一片區域,開始往原始森林中地形更高的位置走去。

 除了松茸之外,這片茂盛的森林中還生長著另外一種珍惜的食材——筍。

 優質的冬筍這會兒正是冒出芽的時候,鮮嫩的冬筍是味道最鮮美的食材之一,沿著森林中泥濘的、濕潤的老路一直往前走,很快尼瑪大哥就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找到了筍的位置。

 筍比松茸更加狡猾,往往生長在深厚的泥土當中。

 在陳哲和其他節目組人員什麽都沒看到的時候,尼瑪大哥便已經敏銳的發現了竹筍伸出來的尖尖小角。

 小心翼翼的將竹筍挖出來,尼瑪大哥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筍新鮮!這頭筍非常的新鮮!這下有的吃了,冬筍是最好吃的!”

 看到尼瑪大哥樸素的笑容,跟拍攝像們紛紛用鏡頭記錄了這一切,對於這些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淳樸、勤勞的覓食者,獲取做天然、最優質的食材就是他們最簡單的快樂。

 而就在看到尼瑪大哥露出幸福笑容的同時,站在陳哲身旁的副導演孟雪華似乎突然領略到了陳哲創作的意圖。

 “在獲取食材的過程中捕捉這些勞動人民的幸福和快樂嗎?用鏡頭記錄一日三餐的愉悅和滿足?陳導,你果然是個天才啊,這個思路真的非常優秀……”孟雪華在心中默默感慨道。

 ……

 陳哲和製作團隊是清晨四五點鍾出發的,但返回村子裡已經是中午一兩點了。

 攝製團隊的人員們一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簡直要死要活。

 總導演陳哲和副總導演孟雪華兩個人也相當疲憊,鞋子上、褲腿上沾著的全都是肮髒的泥土。

 但大家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接下來還需要錄製松茸和冬筍的烹飪過程。

 新鮮采摘的冬筍和松茸當然要以最快速度烹飪, 它們根本來不及送到附近鎮上或者城裡的飯店去。

 多拖延一分鍾,兩種珍貴食材的新鮮就要被浪費一分,所以尼瑪大哥直接在自己家的砧板上開始處理食材,用老舊但卻依然鋒利的菜刀把松茸和冬筍切開。

 “錚——!”

 “錚——!”

 “錚——!”

 隨著菜刀剖開松茸和冬筍的聲音,陳哲看到了這些珍貴食材漂亮的橫截面。

 冬筍的橫截面晶瑩剔透如一塊美玉,而松茸的橫截面則雪白雪白,如同由白雪堆砌而成一般。

 跟拍攝像小心翼翼的跟著拍攝下了尼瑪大哥烹飪食材的鏡頭,攝像機完整記錄了這些松茸和冬筍從原本生長的地方直到餐桌上。

 等到中午兩點多的時候,一桌豐盛的山珍大宴徹底烹飪完成,而第一期《自然的饋贈》的錄製,也至此告一段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