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趟行駛在廣深線上時,基本上是按120公裡時速跑的。
主要是熟悉線路。
一路過去,沿途已沒有大規模的作業了,但個別路段上仍有少數工友在道邊行注目禮。
只要是在空曠的地帶,司機都會鳴響氣笛,一方面是警示,另一方面也是致敬。
這讓武文傑想起了他半年前在線路上遇到的情景。
他趴在窗口,隔著玻璃向那些深夜仍在施工的工友們表達自己的敬意。
也許他們未必會注意到,列車上那個小小的窗口裡面,有個跟他們一樣的“夜貓子”,在這萬籟俱寂的夜裡,默默地把祝福獻給他們。
武文傑特意叮囑司機,到了石龍至新塘路段時,告訴他一聲。
司機告訴武文傑,他說的那個路段到了。
武文傑先是站在司機身後,隔著前擋風玻璃看了好一會兒,又分別通過兩側的玻璃窗向外看了許久。
他問司機,有沒有感覺到這個路段有什麽特別。
司機毫不遲疑地說:“特別平,也特別直。”
每天晚上都在跑。
後面掛著的客車車廂裡,坐滿了“乘客”。
這些“乘客”都長得一樣,白胖白胖,上下一邊粗。
知道是什麽了吧?
是民工兄弟們扛上來的米袋子。
車廂裡載客不載客,運行工況是大不一樣的。
搭載米袋子,就是模擬乘客上座的最常用方法。
50公斤一袋,老老實實“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也不用上衛生間。
幾天后,要跑速度了。
武文傑平靜如水的那顆心,又開始有些波瀾。
造火車的人,對於列車安全的那種執念,無論說得有多高,都不為過。
對於製造交通運輸裝備的人來說,這種執念是滲入骨血的。
自行車製造商,汽車製造商,都會極度關注自己產品的安全性。
不過,自行車是個人交通工具,汽車的載員數量也從一人至幾十人。
盡管無論是一條生命,還是多條生命,其價值都是無限的,一旦失去,其損失也是無限的,但一列火車動輒成百上千乘客,作為製造者所承受的巨大壓力,著實不足為外人道。
頭幾天的空車跑,武文傑還能放平心態,而隨著“米袋乘客”上車,他的內心也愈發變得沉甸甸了。
車跑起來,他的手心又冒汗了。
外面的夜,靜謐安寧。
飛馳的列車前部,擁擠的司機室裡也悄無聲息。
司機輕巧地推著操作把手,屏上顯示的速度不斷提升。
,160……
“繼續加速!”
口令落下,速度又在往上走。
,180……
列車整體運行依然輕快。
武文傑凝神細聽,臉上表情平靜。
不知不覺間,武文傑拿眼掃了一下顯示屏,突然被驚著了。
上面真真著著地顯示著三個數字:185。
超了!超了!
半年前的“中國鐵路第一速”,就在這不經意間超了。
前面還有5公裡,就要到石龍-新塘路段了。
武文傑盯著司機,發出指令:“繼續提速。”
司機輕快地答應一聲,推動手柄。
,……
速度穩步提升,列車運行平穩依舊,只是噪聲增大了不少。
遠遠地傳來列車鳴笛聲,隨著這鳴笛聲,一束燈光由遠而而近照射過來。
“鄰道上有相對而行的列車!”司機清晰報告,順手拉響汽笛表示回應。
武文傑問:“速度多少?”
司機答:“約莫90。”
說話間,那列火車已開到近前。
兩車即將交匯時,武文傑隻覺得聲音特別吵,吵得讓他幾乎想捂住耳朵。
他當然不會那樣做,那會顯得太缺乏職業素養。
這樣的情況,可以像當年在柴油機試驗站修活時那樣,事先戴上專用防噪耳塞,既優雅,又不動聲色。
還沒容他想更多,就在兩車交匯到還沒一半的時候,忽聽得響起劇烈的爆裂聲。
這個動靜來得突然又可怕,武文傑完全是下意識地用兩手抱住了頭。
周圍的幾個人,也迅速或背身,或抱頭,或蹲下,或躲開,完全憑本能,對瞬間鋪天蓋地傾瀉過來的玻璃碎碴,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
只有司機保持著紋絲不動的姿勢,任憑碎碴落在頭上身上。
兩列火車交錯而過後,風呼地從窗戶破口強勁地灌了進來。
大家隻好緊緊捂著臉部和頭部,拚命往角落裡擠。
混亂中有人高喊:“車慢一點,別開那麽快啦!”
不一會兒,列車停穩了。
刮進車裡的風停了。
“怎麽回事?”
“是錯車時崩起的石子嗎?”
“有沒有傷到人呀?”
回頭望去,擦肩而過的那輛車,竟然也停了下來。
一問原因,一樣,也是玻璃窗碎了。
回來一番討論,結論驚人。
錯車的兩列列車玻璃破碎,竟然是因為速度太快,導致兩車中間的瞬間氣壓過大,將窗上的玻璃衝擊致碎。
過去從未遇過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相對車速從來沒有達到過那麽高。
車速上去了,當然是好事,但由此產生的新問題,還得想辦法給解決了。
武文傑一早把電話打給老七。
老七這會兒已跳槽到另一家外企。
他的新東家,以給幾家高鐵製造商提供重要配套部件而著稱。
武文傑開門見山:“兩列車的相對速度達到270左右,錯車時兩車之間的氣壓,把車窗玻璃都給壓碎了,這該怎麽解決?”
老七一聽,呵呵笑了:“才270呀?大驚小怪什麽?速度再高點,車廂板子還得忽扇忽扇呢。害怕了?”
武文傑正色道:“這有什麽可怕的?試車運行有時就是要拿來命搏,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等乘客再坐時就安全了。”
果然,難住武文傑的問題,對於老七還真不是多大的事。
兩人約見,武文傑請了一頓啤酒海鮮大餐,老七把自己肚子裡的東西一五一十掏給了老同學。
團隊討論時,武文傑顯出了優勢,老七的指點,讓他輕而易舉就把問題分析透了,提出的方案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受到大家的誇讚,武文傑也不保守,直截了當告訴同伴,自己的知識也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
“這是後發的優勢,就是別人走過的路,咱們可以照著走。但這種優勢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僅僅是習慣了跟在後面,時間長了,優勢就會變成劣勢,因為你可能形成了路徑依賴,總想跟著走。還是咱中國的老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了人家的技術,這遠遠不能算完,還要學習人家的思路,學習人家的創新精神。”
武文傑的這番話引發了大家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