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傑這頭惦著給嶽母買鞋,丁娟娟那頭告訴他,嶽母生病了。
考察活動沒結束,武文傑無奈,隻好在電話裡勸慰她幾句。
丁娟娟眼下要照顧兩個孩子,已經夠忙的了,母親突然生病,她肯定沒法分身。
聽丁娟娟的口氣,病情還不輕,別說丁娟娟心裡著急,就是武文傑也有些亂了方寸。
最後一個考察項目,其實是臨時追加的,是參觀當地的磁懸浮列車製造工廠。
由於技術成熟度、成本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全球還沒有任何一條磁懸浮列車線路投入運營。
從技術方向和技術前景來說,至少在率先運營高鐵的國家裡,高速鐵路裝備還是以輪軌做基礎的動車組。
至於說磁懸浮技術能不能替代輪軌技術,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替代輪軌的動車組,誰也說不好。
但作為一項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先進技術,中國團隊還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武文傑因為心裡惦記著家裡的事,產生了提前回國的想法。
要說損失,頂多就是少看了磁懸浮列車製造廠。
跟團轉一說,團長建議最好還是跟團一起走。
帶團出來,作為團長,他擔負的多重責任。
他希望不是萬不得已,所有的團員都能一同進退。
武文傑接受了團長的建議。
然而,就在跟團長談了沒多久,他忽然又接到了丁娟娟同事打來的電話。
這個電話讓他心頭一緊。
家裡如果有什麽事,都應該是丁娟娟親自打來電話。
一個莫名其妙的外人突然打過越洋電話來,難免不會讓武文傑產生擔心。
接通電話,沒說幾句,武文傑的腿就發軟了。
丁娟娟出車禍了。
車上除了她,還有兩個孩子。
如果電話能把情況講清楚,無論多大的事,無論多壞的消息,至少聽的人能夠心安,或者說會死心。
就怕這種隻說了半不拉拉情況的電話,最讓人心焦,也最讓人煎熬。
這讓武文傑趕上了。
這時候再想提前回,已經沒有可能了。
只能跟著團組,把最後的活動參加完。
武文傑跟在隊伍裡走,可腦子裡全是家裡的事。
他知道丁娟娟技術還不夠好,但勉強能應付。
不過,忽然得知母親生病的消息,想必也會令她六神無主。
原先本來並不過硬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弄出事來。
那同事介紹的太簡單了,“丁娟娟開著車出了車禍,兩個孩子當時也都在車上,現在他們都被送往醫院。”
這就是那個同事在電話裡提供的所有信息。
無論武文傑再怎麽追問,他也說不出更多的消息。
而武文傑關注的點就多了。
到底是什麽樣的車禍?是丁娟娟開著車撞人了,還是撞車了,還是撞到別的地方了?
為什麽把丁娟娟和兩個孩子都送往醫院?是常規檢查,還是因為傷情需要搶救。
自己現在究竟要怎樣才能聯系到他們?
這些問題,不停地在他腦子裡盤桓,卻一直沒有結果。
他現在特別盼望接到電話,又特別害怕接到電話,其由頭都是一個:他希望得到家人平安的消息,擔心聽到不測風雲。
他就這樣在昏頭脹腦中接到了丁娟娟的電話。
接通這個電話,他的心總算放下了一點點。
直到丁娟娟把情況從頭到尾說完,他的那顆心才落了地。
丁娟娟開車的時候確實走神了,而更大的問題在於,坐在車後面的兩個孩子,都沒系安全帶。
顯然,他們對媽媽的技術已經放心了。
原先坐車輛大大的車時,除了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以外,坐在後排的,都是不系安全帶的。
誰也沒覺得這有什麽問題。
武文傑立刻回想起來,他在考察的這短短幾天裡,只要坐車,所有的人都被要求系好安全帶。無一例外。
他覺得這個規矩有些煩。開始還真有人以此跟司機和陪同人員交涉,詢問坐在後排的乘客,是不是一定要系安全帶。
在這個問題上,一板一眼的德國人毫無通融余地,堅持執行規定。
這一度讓場面有點尷尬。
直到中國人都保證遵守對方的要求,這事才算完。
事情翻篇後,好奇的德國司機還讓翻譯幫他問個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為什麽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才系安全帶,坐在別的位置就可以不系呢?這是官方的規定,還是民間的俗成?
司機的問題,在車上引發了好半天的討論。
似乎大家誰也沒看到正式的交通規則中,有坐在後排的乘客可以不系安全帶的條款,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即使警察看到,也不會糾正。
等翻譯把大家的討論情況,翻譯給司機,憨厚耿直的司機,一個勁地搖頭說,你們中國人真是太奇怪了。
就在這番討論過去沒多久,武文傑就得知了家裡的這個消息。
丁娟娟的走神,讓她的車與她跟得過近的前車發生了追尾。
前後兩車還真沒什麽大問題,但因事發突然,在車裡玩得正歡的兩個孩子,全都重重地從座位上摔到了地板上。
沒有傷筋動骨,卻都見了血。
回國去機場的路上,武文傑重新跟團友提起了這個話題。
他把這個理念的差異,歸結為工業化程度的不同。
系安全帶的規則,一定是合理的,但會給人們帶來不便和不適。
工業化程度高的環境中,人們會自覺克服規則帶來的不便和不適。
而工業化程度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環境中,很多規則並沒有深入人心,成為必須要遵守的鐵律。
人們考慮的更多的是自己方便與否,是不是舒適,而不會過多考慮,遵守規則會最大限度地抑製潛在的危險發生。
武文傑又想起了進廠之初,工友們經常講起的那些老師傅為了保證安全生產而收拾徒弟的各種“歪招”。
在規則意識並不普及的情況下,那些老師傅的“歪招”,實屬無奈之舉。
其實,在生產現場,讓武文傑感觸最深的地方之一,就是操作人員的規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