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查找最新章節!
大家都知道太子很快會建立自己的班底,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太子會設立這麽多部門,管的那麽寬。
這二十四司,不僅管到了百姓的生老病死,甚至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管。
這無疑跟歷代推行的無為而治有著巨大的衝突。
尤其是一些以前朝廷根本沒有的部門,這次也都提升到專門的司來管理,這無疑讓大家心中惶恐。
大家都明白這些所謂的司其實就是為了避諱六部,實際上這些部門已經囊括了大明京城所有部門,甚至還有超過。
當然這些司建立之後,人們習慣稱呼其為小內閣,二十四司,即使每個隻招募一百人,那也是兩千多個職位。
太子從京城帶來的人才有限,這次不少人都動了心思,要是能趁機進入太子的小內閣,那以後豈不是就能穩穩進入朝堂。
朱慈烺打算的是從京城抽調佔據一半,江南招募四分之一,其他地方再招募四分之一。
其中京城帶來的人掌握要害部門和各司正職等主要職位,而各地人才量才而用。
為此,朱慈烺決定在金陵進行一次考試。而為了讓這些人知道考試內容,朱慈烺特別刊印了考試大綱還有考試用書。
上面羅列了各種官員需要的知識,考試時間定為崇禎十一年五月份,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這些人還有半年的複習時間。
而考試的要求也很簡單,取得童生或者新學初級學歷,年齡在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都可以報名。
童生,按照大明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但需要說明的是,童生並不完全等同於未考上秀才的學子。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方有資格參加院試,成績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
所以如果考秀才有難度,但是你要是連童生試都過不了,那也不用浪費時間來考試了。
至於新學初級學歷,這個也很簡單,也就是識字超過一千,能通順讀寫,然後數學能算小學數學和簡單的幾何問題。
基本上最開始參加新學的那些人一大半都能做到,而這兩年入學的,資質上乘的也能考到。
新學學歷相比童生入學要求更低,不僅普通百姓,就是工匠軍籍等都可以入學。
但是算學上的要求確更高。這也不算吃虧,因為接下來的考試數學方面的題目會佔據四分之一的題目。
所以只要新學初級學歷難道,至少鎖定了四分之一的分數。
消息一出,各種諷刺抱怨的聲音不斷,但是考試用書確一次次脫銷,一萬冊不到一天賣完,加印五萬又三天賣完,又加印了十萬本,到了年底也基本銷售一空。
而更遠的地方銷售才剛剛發力。
所以說這些讀書人,嘴上說的不要,一個個身體上確是很誠實。
不過這也給朱慈烺帶來一個難題,預計這套書的最後銷量,會超過三十萬本。
也就意味著可能有三十萬人要到金陵考試,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這個規模的人數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知道每年參加科舉的也不過幾萬人,整個金陵才一百二十萬人,三十萬人等於金陵城的人口猛增四分之一,這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此朱慈烺不得不臨時增加規則,各地考生出發前需要進行初試,只有初試合格者各地官府才能發放路引。
而初試的時間就定在三月底,
而初試的題目會在報紙上刊印,然後由錦衣衛封存同時發往各地。為了方便閱卷,這次的初試的題目全部都是選擇題,各地根據三天之後報紙上公布的答案閱卷,然後給予合格者路引。
為了安定人心,朱慈烺特意說明,以後每年都會舉行一次這樣的招募考試,如果明年沒有達到要求,來年努力學習還可以再考。
貿然改變科舉,顯然會有很多人反對,崇禎突然給予的開府機會讓朱慈烺想到了一個另類解決辦法。
科舉一年不過選幾百人,朱慈烺這邊每年可以選幾千人,各個部門都缺人。
當大家在科舉上不斷碰壁的時候,是不是有更多人會選擇走上朱慈烺的考場,一直到某一天國考取代了科舉。
讓大明士林也嘗試一番被國考支配的恐懼!
除了考試之外, 朱慈烺開始從金陵六部挖人,反正改革之後這裡朱慈烺說了算,不把這些部門拆散了,將來也是掣肘!
把人才用到他該待的地方,把廢物扔到他該扔的地方,腐儒不可怕,理藩院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貪官不可怕,詔獄為你留了席位,來養老的不可怕,皇家圖書館需要你們整理書籍。
自從倭國被修理慘了之後,這些藩國立刻乖順了很多,各地理藩院開展工作也順利了很多。
所以這藩國教育交流也就提上了日程,而這些江南大儒個個都學貫古今,正是交流的好人選。
最好把那些藩國的百姓都教成跟他們一樣最好。
當然這只是朱慈烺這麽做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就是儒家可比道教靠譜多了,相比道教的清靜無為,儒家學說的傳播,絕對能擋住那些亂七八糟的宗教。
所以朱慈烺力推在藩國傳播儒家學說,擴大華夏文化圈,增加大明的影響力。
江南這一波抄家結束,不少官員都因為涉案被抓,尤其是貪官,往往最容易陷入官商勾結的案件。
最後就是那些在京城鬥爭失敗被發配南京養老的官員,還有就是那些真的是來養老的官員。
不管是哪一種,只要你想當一個鹹魚,那麽朱慈烺就能提供鹹魚職位,江南歷來都是學風鼎盛,所以書籍種類條目繁多。
而金陵又是首批規劃的建立皇家圖書館的城市,所以書籍整理、編撰、修訂的工作非常多。
而且金陵還有一套永樂大典呢!實在沒事乾,讓他們在抄一份永樂大典,好方便以後保存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