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查找最新章節!
兩人正聊天,外面月娥用托盤端了兩碗茶進來。
杜裡正連忙站起:“怎敢勞夫人大駕,我自己來,謝謝,謝謝夫人!
要我說,您也是官宦之家了,尊夫人這等瑣事也親力親為,這可不好,我家有一個三丫頭,算不上聰明伶俐,但是也能乾點粗活,不若給夫人當個使喚丫頭可好?”
李長樂愣了一下:“裡正的好意我心領了,怎敢勞令愛。”
杜裡正聽李長樂拒絕,心裡微微失望:“不妨事,能斥候大人是她的福分,這次大人回來要住多久?”
李長樂想想說道:“大概半月時間吧,裡正有事麽?”
杜裡正不要意思的說道:“還不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這不剛剛成年,地裡的活不願做,整天瞎混。
我想著李大人有門路這又鄉裡鄉親的有個照應,想讓他跟你混個差事,不求大富大貴,只要去鍛煉幾年,回來也好安排個職事。
這新軍退伍回來,都是吃公家飯,能在縣城當個公共安全督察也是好的。”
李長樂聽到這皺起眉頭:“杜裡正,我說句你不愛聽的,這當兵可是要打仗死人的,您要是抱著讓他混日子的心態去,我勸你還是息了這心思。
我們山地第一師,可是大明第一支山地部隊,將來西南地區少不了仗打,這要是總是不好的!”
杜裡正連忙擺手:“知道,我知道,這不是新軍百戰百勝,傷亡少,就算有個好歹,那也是他的造化。
戰死報效朝廷,總好過在相間廝混,哪天被錦衣衛抓去挖礦修路要好!”
李長樂解釋到:“新軍招兵,並不能私人安排,就算去了當兵,也是在新兵營訓練,將來訓練完分到哪這可不一定。
不過最近山地師還沒有招夠人手,去了倒是能當兵,各部咱們縣裡的同鄉不少,總有個照應,你要是放心,半個月之後,讓他和我一起去吧。”
杜裡正大喜:“那謝謝您唻,那我回去就跟他說,讓他好好聽你的話。那就不打擾你們了,告辭,告辭。”
杜裡正興衝衝的回家,把兒子叫到身邊:“你老爹拚著老臉給你謀了個前程,你可要珍惜。”
杜曉武好奇的問道:“啥前程?”
杜裡正正色道:“當兵!當新軍去!”
杜曉武面上一喜:“你終於答應啦,正好我聽說河北那邊還在招兵,我現在就收拾行裝……”
杜裡正連忙說道:“慢著!這次不是去北邊,是去南邊,李長樂知道吧?憨悶子他兒子!”
杜曉武想了一下:“李長樂,我知道,我們還一起掏過鳥蛋呢!聽說在新軍當了百戶官,怎麽了?”
杜裡正羨慕的說道:“前一陣子聽說他調到南方去了,升官了,現在是副千戶了!好大的威風。
回來時,配著寶刀和手銃,說是太子殿下親手賞賜的,氣度不凡,可了不得。”
杜曉武不屑的說道:“我都是被你耽擱了,要不我早去一年說不定現在也混了個百戶當當。”
杜裡正瞪了他一眼:“你懂個屁,那時候天下形式不明,新軍到處救火,誰知道會有什麽閃失。”
杜曉武呵呵笑著:“那現在怎麽又讓去了?”
杜裡正眼睛泛著光:“這不是新軍回鄉都安排職司麽,就像李長樂,要是回鄉,那最少也是州府裡的軍官,或者公共安全部的一地長官。
你跟著他就算將來在軍隊裡混不出模樣,將來回到縣裡,有他照應,後半生也能衣食無憂,咱家也拜托了這窮鄉僻壤,混個官宦之家。”
杜曉武點點頭:“行,
曉得了,什麽時候出發?”杜裡正摸摸胡子:“李長樂半月後出發,這幾天,你勤快點,多去走動走動,多幫忙跑腿,打好關系。
這裡有二兩銀子,你拿好,別不舍得花,打好關系將來讓他想辦法把你調到他手下,隨便招呼一聲,你不就升上去了!”
杜曉武哦了一聲朝外走,杜裡正問道:“你去幹什麽?”
杜曉武招呼道:“我去跟幾個朋友說說,這就要走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跟大家說說話,吃吃酒!”
杜裡正嘴角抽搐:“老子給你錢是讓你花在長樂身上,誰讓你請那些狐朋狗友吃飯!你是想氣死我啊!”
數著杜裡正摸出門邊的掃帚就要去打。
杜曉武一邊躲一邊說道:“爹!你誤會了,我這總不能舔著臉就上人家家去吧?我找幾個同村的玩伴, 大家一起宴請一下長樂,然後大家熟了,才好拉關系不是。”
杜裡正疑惑的看著他:“真的?”
“真的!比金子都真!爹!你就放心吧,我比你都想去當兵,一定不會把事情辦砸的,你等著我的好消息吧!”
李長樂家的事情,有其特別的地方,但是對於大多數新軍來說,這次回鄉省親,少不得被人高看一眼。
以前被看不起的泥腿子,現在有錢買地蓋房,只要出去兩年以上的最少也是個總旗官了。
這說媒的人踏破家門,不少人乾脆趁機把婚給接了,當然像李長樂這樣著急的也有,但也不是主流。
而拉關系想要跟著投軍的人也是一個接著一個。
百姓歷來喜歡扎堆,就算到了後世,出門打工,大家也願意跟著同鄉一起好有個照應。
新年將近,大明各地悄然發生了變化,百姓們討論的熱點不再是誰家的哪個親戚考了秀才,而是誰家的小子當兵回來了。
軍人從以前人人鄙視的賊配軍,軍戶悄然變成了普通人家豔羨的目標,成為了適齡青年改變命運的出路。
比起考狀元那種虛無縹緲擠破頭,拚智商,這當兵只要體格健壯,四肢健全都有機會。
百姓不是不願奮鬥,封建社會把百姓鎖死在土地上,階級固化到永無出頭之日。一人佃戶,祖祖輩輩都是佃戶,一人下人,祖祖輩輩都是下人。
朱慈烺僅僅在這個囚籠上開了一個小口,百姓們透過這道光就開始蜂擁向前。
崇禎十年冬,朱慈烺聽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征兵點爆滿,請求增加征兵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