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是大明最早的一批巨富了,當初他可是真的比皇帝還有錢,先後捐獻給皇室的財富就有三億多兩。
後來混了一個大公的位置,雖然地處偏遠,但能靠捐錢成為複興歷的第一位公爵,也是前無古人了。
陛下並沒有虧待他,雖然封的地方是南大陸的一個離岸島嶼,但是那裡有煤有鐵,緊緊儲藏的資源價值就超過了鄭芝龍捐獻的總和。
更何況那裡山清水秀,適合養老,山高皇帝遠,代表著陛下幾乎不管他。
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後,鄭家的產業一度收縮,鄭芝龍更是變賣了福建地區大半的產業用來發展自己的封地。
現在那裡已經是南大陸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十萬,新開辟的南部航向正經過那裡,不僅不是與世隔絕,反而成為了交通要道。
南部航線就是從南非地區繞過新大陸南部的火地島,然後進入南大陸,然後從南大陸北上最終到達大明。
這條線路是這些年新興的,不過隨著大明對南大陸的開發願意走這條航線的船隻越來越多。
鄭芝龍就是這條航線的最大受益者,也是這條航線的最大經營者。
有這條航線的利潤,加上開礦的利潤,還有原本在大明關內地區的生意,鄭芝龍每年的賺錢能力還是相當強悍的,雖然不能像以前一樣每年數千萬兩,但是每年近千萬兩的收入還是能保證的。
讓朱慈烺意外的是,李若璉竟然成為大明最厲害的酒店大亨。
以前應為錦衣衛的工作特殊,需要探聽消息,而且自身掌握的消息也多,所以一直以來錦衣衛都有投資一些酒店青樓之類的產業。
但是錦衣衛作為官方組織,不好出面經營,故而一般都采用入股的方式,或者是給予酒店青樓錢財,讓錦衣衛派人入駐。
李若璉就利用這樣的機會,開設酒店,然後即賺過往商客的錢,又賺錦衣衛的錢。
而且以前大明關內關外都沒有那麽太平,酒店這個生意也不是誰想乾就能乾的,偏偏李若璉有背景生意能做到哪些危險的地方。
而當地的地下勢力更是不敢找麻煩,自然是生意越做越大。
李若璉又一直跟在皇帝身邊,很多第一手的消息眾多,例如哪些資產要拍賣了,哪些地方要打仗了等等。
靠著這些生意竟然也積累了大量的家產。
朱慈烺問他的時候,他也是沒有含糊:“臣這是為將來封地發展積累資金,臣的封地一直還沒有著落呢,而他們幾個的封地都建設好幾年了。
臣自然想等封地下來的時候好有錢開發。”
朱慈烺倒是也沒有覺得李若璉以權謀私有什麽不能容忍的。
這個就像秦始皇時候的王翦一樣,不怕你有私心貪婪,就怕你什麽都不要當聖人。
想李若璉負責的這個崗位,不交給心腹之人不放心,心腹之人要是都跟王莽趙匡胤一樣,那豈不是更不讓人放心。
反倒是李若璉這種,大錯沒有,小錯無傷大雅,雖然貪婪,但是貪的有度,而且是依照制度辦事,讓朱慈烺更踏實一些。
至於李若璉為啥一直沒有混到封地,那還不是因為這家夥現在還掌握這軍事情報部的實權。
原則上如果某個重臣還在位的時候,朱慈烺是不會分封封地的,封地這個事情,就像是蓋棺定論一樣,一旦封賞之後,就不能隨意擴大增長。
因為封地一加再加,那加的不僅僅是封地還有人的野心。
而且一旦有了封地之後,這些人就感覺自己下半輩子有了著落,就不想著拚搏了,那辦事的主動性就降低一大截了。
大明除了這幾個有名的富豪之外,其余的年收入過百萬的也有很多,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初獲得海貿許可證的第一批。
雖然後來全面開海,但是這些人擁有先發優勢,往往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站穩了腳跟,成為一個行業的翹楚。
有了這一筆錢之後內閣的錢一下子富裕起來,不過對於糧價內閣還是比較謹慎的,這個是長期的買賣,陛下已經定死了最高價,那麽這個收購價就不能定的太高。
沒有什麽經驗之下,內閣乾脆就按照皇明糧號的慣例,微調微漲。
百姓看到新糧價之後,也都松了一口氣,只要內閣不亂來,誰收他們的糧食都一樣。
大家都在討論糧食改革,確沒有人去關心大明為什麽突然皇明糧號退出關內市場了?
有些人猜測這是陛下逐步把治理職權還給內閣,是陛下對內閣信任和倚重加深的表現。
也有人覺得這是陛下為了補償軍費突然增加給內閣的安慰,因為多收的個人所得稅正好能夠填補軍費增加的比例。
大明軍部倒是一副枕戈待旦,二級戒備的狀態。
可惜這次征稅天下太平,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就算偶爾有幾個偷稅漏稅瞞報的,也不用軍隊出手,甚至緹騎司都沒有動用,緊緊是稅吏就把這些富豪辦了。
不過相比起關內的平靜,關外地區就暗流湧動了。
有些人當慣了土皇帝,已經忘記了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了,大明是懶得搭理他,他們確以為大明離開他麽不行。
這些地方有些甚至上不了巨富榜,第一批收稅根本沒有他們,就他們那一年幾萬兩的收成甚至第二批都沒有。
但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抗稅的準備,一副要造反的架勢,甚至已經在自己轄地鼓吹起反大明的言論。
對於這樣的勢力朱慈烺沒有手軟,發現一個清理一個,這樣的勢力不趁著現在有空的時候清理,還等著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在爆發不成。
然後猶太人開始慶幸了,還好他們沒有找事,這一波可是有不少族群因為抗稅被直接貶為苦役送到各地開礦修路。
苦役可是比起關外各族還要低一等的存在,地位近似奴隸,只不過苦役是有年限的,可以通過漢化學習考試等等擺脫苦役的身份。
要是當初猶太人跟著抗稅,肯定不會比這些家夥好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