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孔明的努力沒有白費,猛火油研究組很順利的搭建了太子殿下要求的蒸餾塔,利用分離酒精的相同原理,使用冷凝分層分離法成功分離出了四種猛火油。
還有一種不能燃燒的下腳料,太子殿下稱為瀝青,好像是打算用來鋪路的。
四種猛火油除了提供給個研究室使用,其中的三號猛火油和四號猛火油被用來製造猛火油彈和儲備。
技術驗證之後,新的猛火油作坊被建了起來,孔明因為全程參與了研製過程,所以獲得了一個猛火油彈使用總教習的職位。
年後猛火油作坊開始投產,不過因為開采運輸不易,所以作坊一直規模不大,而且生產時斷時續。
三月份作坊裡突然來了一批參謀部的人,要實戰檢驗猛火油的使用,要求猛火油作坊派人負責到高麗擔任使用教習,教授高麗人猛火油的使用方法。
孔明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在大家聽到要去遙遠的高麗,而且上戰場都退縮的情況下,他主動站出來,所以很輕松獲得了這個名額。
而整個代表團除了猛火油教習之外,還有其他武器的使用教習。
而孔明作為總教習,又曾經擔任過數種武器的實驗任務,很自然成為教習團隊的頭目。
三月底孔明奉命到達了皮島,聽說交易還沒有談妥,所以他們只能等在皮島碼頭。
四月中旬的時候,他終於接到啟程前往義州的命令,任務就是教會高麗人使用猛火油。
孔明到達高麗義州的時候,高麗人對於他這個教習非常尊敬,幾乎是言聽計從。
不僅各種機密誰便參觀,而且所有的會議都會邀請他參加。儼然把他當成了一個重要人物。
孔明覺得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在出入各種會議的時候勇敢發表自己的見解,儼然成為了這次防禦戰的軍師角色。
高麗義州太守崔明浩拱手:“總教習算無遺策,得此大勝,真乃神人也,讓人不禁想起當年的諸葛孔明,若是諸葛武侯在此也不過如此!”
崔明浩跟孔明接觸了十幾天,自然知道孔明喜歡諸葛亮,所以這個馬屁拍的十分到位,孔明立刻對崔明浩好感大增。
孔明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哎!崔太守謬讚了!我也是恰逢其會,又有猛火油這種好武器。”
一邊的義州將軍李再田也感歎道:“是啊,大明的這個猛火油真是神器啊!竟然能在水上燃燒,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就是可惜這次買的太少,這兩處就用了大半,不知道總教習大人接下來咱們怎麽打?”
孔明這時候就想找一個羽扇,然後微笑著輕輕搖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聽到李再田問起,孔明淡定的說道:“按照高麗王的要求,你們只需在鴨綠江阻擋建奴三日,然後就可以撤回義州城。
而今天這一戰,建奴明日定然不會再進攻,等到後日對方浮橋修建過半,咱們再用剩下的猛火油燒他一把,到時候三日之期順利達到,咱們只需守好義州就行!”
太守崔明浩點點頭:“總教習說的是,只是我們守城該如何守,還請總教習教我等。”
孔明搖搖頭:“這個恐怕要讓崔太守失望了,按照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建奴渡河完成之前撤出戰場,否則大明的船隻離開之後,我們再想回去就難了。”
李再田激動的問道:“難道總教習大人要棄我們而去麽?”
孔明拱拱手:“要走不是我本意,但是身為大明軍人,我要服從軍令,各位對不起了。”
大廳裡開心的氣氛一下子消失,大家都愣愣的看著孔明,這些人都明白。
要是大明的總教習走了,那就代表大明認為他們守不住義州城,為了防止明人的損失才接走這些教習。
大明的人可以隨時抽身撤退,但是他們明知道防守下去會死確不得不守在這裡。
孔明看氣氛壓抑,端起酒杯鼓勁道:“諸位不必擔心,有大明提供的地雷、手雷等武器,你們守城壓力會大減。
等到守上十多天建奴進攻疲乏了,你們在突圍而出躲進山林,襲擾建奴後勤,也是大功一件。”
太守崔明浩摸摸的不說話,突圍,說的好聽,但是前提是他們得有本事守上十多天才行啊!
按照高麗王的旨意,他們義州城只要守衛十多天,就是大功一件,意思很明白,守了十多天他們確實可以跑。
但是他們明白,一個是他們守不了十多天,二是他們也跑不掉,如果說在城裡,他們還能檔一檔建奴,但是在野外,他們也只能是送菜的份了。
所以突圍還不如投降來的靠譜。但是要想投降還需要義州將軍李再田的同意,而李再田可是皇親,未必願意跟自己一起投降。
崔明浩默默的想著心事,李再田聽完孔明的話端起酒杯:“那我就預祝總教習大人前程似錦,一路順風了!”
孔明高興的致謝,有了這次的功勞,他相信,自己必然前程似錦,一萬人的殺敵功勳,雖然大部分是漢軍旗, 但是人數可是實打實的。
孔明覺得自己至少能混個爵位,搞不好還能進參謀部,要是成了,他將會是大明首個由工匠專職成參謀的人!
宴席另一側,其余武器教習也羨慕的看著孔明,這麽大的功勞升官發財那是肯定的了。
他們隻後悔當初自己太保守,隻想著教會對方武器使用了事,根本沒想到這裡面還能教出功勞來。
在高麗人的熱心伺候下,他們忘乎所以,好好的享受一把,只有孔明自己努力拚搏。
果然第二日,對岸的建奴很安靜,除了加大伐木力度,盡快造橋之外,其余的人都在修養。
建奴還派出騎兵沿著江安尋找屍體,好像在尋找某位高官,高麗人並不知道他們燒死了鼇拜。
當然有一部分屍體衝到南岸這邊,高麗也安排人打撈,大部分的屍體順著河水衝進了海裡。
第三天,高麗人開始緊張起來,建奴開始扎製竹筏,並且不知從哪裡找來一批小船,放在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