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統計大明》第1344章鐵路計劃加快
“統計大明 ()”

在軍事方面,朱慈烺以前可能是個外行,但是十年的時間,朱慈烺大半的工作都是跟軍隊打交道,大半的時間都是軍隊,武器,裝備,後勤這些問題。

這個時間跨度,就是大學加上研究生加博士也讀不了這麽久,他說自己是專家誰敢不服氣?

當然朱慈烺也不是非要自己拍板把所有事情都定下來,朱慈烺雖然懂軍事,但是也不是啥都懂,軍事包涵的多了。

首先給軍部劃一條線,一個師的總人數在一萬五到一萬八之間,火炮七十毫米的二十四門,九十毫米的十二門。

重機槍方面,一個師給配三十六挺重機槍,迫擊炮六十毫米的給配一百六十門,八十迫擊炮配備八十門,一百毫米重型迫擊炮三十六門,五十毫米的也就是擲彈筒了,給配六百門左右。

輕武器方面主要就是步槍和手槍了,以大明現在的至少速度,給排長以上的軍官配手槍還沒什麽難度。

山地師取消重炮配置,增加迫擊炮和擲彈筒的數量,高原師減少重炮配置,增加迫擊炮,極地師、騎兵師和海軍陸戰隊等都是以此為模板進行加減。

改編之後大明陸軍師變成一百個,人數一百八十萬。

高原師兩個變成四個,人數不變,依舊是七萬二千人左右。

山地師由三個變成六個,總人數十萬零八千。

極地師由三個變成六個,總人數十萬零八千。

騎兵師由七個變成五十個,每個師的人數,暫時定在一萬左右。

為啥騎兵師突然變的這麽多,主要是軍改之後,陸軍師不在下轄騎兵團,現在大明的一個騎兵團可是五千多人,那麽大明就突然多出來二十多萬騎兵。

騎兵師改編之後將極大的緩解大明北疆和中亞地區防禦力量不足的情況。

當然五十個騎兵師也就是聽著多而已,南亞放十個,非洲放五個,美洲放五個,北疆放五個,中亞地區就剩下二十個了。

懟到伏爾加河邊上,對上沙俄,怎麽也要放十個騎兵師吧,南路對上薩菲王朝和奧斯曼帝國放五個也不多,剩下的五個北面要防守跟沙俄交界的西伯利亞,南面要防守給喀爾喀交界的地方,還有大片的領土要防守。

在剩下的五個,西北要兩個,河套要一個,京城北面也要放兩個,其實也就是夠用吧。

當然這個夠用是緊急情況下騎兵部隊還是能出兵打一場中型滅國戰爭,足夠威懾周圍的沙俄、奧斯曼還有莎菲不敢輕舉妄動。

除了這些之外,原本的戰略炮兵旅也改組為戰略炮兵師,一次就是三個,一旦某個地方有大戰,這種戰略炮兵師就會抽調過去增援。

還有原本的十個岸防旅,這次軍改之後也升級為岸防師,進一步縮小了團的編制之後使得岸防師的駐防更加靈活。

海軍陸戰隊師級也都拆分成這種小師編制,增加其部署范圍和快速反應能力。

總之一旦軍製改革完成,在每個師戰鬥力不下降甚至還上升了的情況下,大明相當於多出了一半的軍隊,很多原本存在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兵力不足也成為了過去式,到時候不僅不會兵力不足,還會有大量的富余。

不說其他,軍改之後,大明完全可以再不征兵的情況下收拾奧斯曼,而且收拾的妥妥的。

軍部這邊周遇吉看到朱慈烺規劃的編制情況之後,心中有些了然,怪不得被罵,自己的改編思想完全跟陛下的是背道而馳,怎麽不會被罵。

周遇吉的改革隻想是把一個師當做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

作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戰略單位使用。而陛下的意思是,各師功能變得更加純粹,大型戰役不再是一個師出動就能解決的事情了,而是使用幾個師進行聯合作戰。

所以周遇吉走的是編制越來越大,朱慈烺的意思是越來越小。

改變了思路之後,周遇吉這邊的軍改計劃就重新制定了一遍,然後進行各種演練確定最優方案,順便看看有什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反正短時間是提交不上來了,朱慈烺等了幾天,見軍部那邊還是沒有下個定論,也就不著急這個事情了,複興十一年,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路,鐵路修造速度要提速提速再提速。

整個大明有三十多個鐵路修造兵團,分布在十幾條鐵路線上,每天每個兵團能夠修建一裡的鐵路,那一天也就是三十多裡。

一年的時間就能修築一萬裡鐵路,雖然還比不上醜國鐵路大建設時期平均每年六千五百公裡的規模,但也相差不多了。

目前對於大明最重要的兩條鐵路就是東西南北的大動脈了,而東西鐵路今年的目標是修到跟輪台那邊的鐵路對接。

而從輪台往西的鐵路,今年也要修到阿拉木圖那裡。

朱慈烺希望大明能在五年內把鐵路修到伏爾加河邊,為了實現目標除了在輪台建造鐵軌製造廠之外,朱慈烺還動用了駝隊,專門運送鐵軌,開啟多段同時施工。

而從京城往南的鐵路現在已經快要跟廣州往北的完成對接,而從廣州往西的已經過紅河三角洲,今天的目標是跟佔城往北的連接,然後從佔城往西的已經修到大城國境內,今年的目標是跟緬甸段連接。

至於沿著恆河往印度河流域修建的鐵路目前開了三個點,進度主要在趕兩河之間不通行的那一段。

先修好這一段,從孟加拉灣出發的貨物就不用繞過南亞次大陸了,可以順著恆河晚上再轉鐵路走印度河出海,能節省不少的距離,這樣也能讓兩條河流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從京城往北的鐵路,以前是打算一直修到北疆城的,但是從北海往北都是常年的凍土帶,修起來非常麻煩,進度可以用龜速來形容。

而且現在大明已經前進到伏爾加河邊了,這通往北疆的鐵路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所以鐵路修到北海之後,大明還是改道往西,打算先修到金山附近,至於下一步的走向是走金山南麓還是北麓就看下一步局勢的發展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