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隊已經正式接管重症科和呼吸科兩天了,加上新開的病區,已經有了三個病區。
新病區共35張床位,開放的當天,病人就湧了進來,30分鍾不到病床就收滿了,床位很緊張。
不光是武漢第N醫院床位緊張,整個武漢市的醫療資源都非常緊張。
武漢市連著幾天征用了第二批3家、第三批14家定點醫院,但這些醫院的床位也迅速用盡。
在醫療隊到達之前,武漢市第N醫院已經積壓了很多病人,等到患者能住上院的時候,病情普遍較重了。
擺在醫療隊面前的困難不只是患者多病情重,隔離病房條件有限,沒有保潔,而且病房裡沒有家屬陪護,醫護人員還要承擔患者的生活護理。
在短暫的適應後,醫療隊迅速進入狀態,全隊上下正嚴格執行值班流程。重病科工作時間也從4個小時延長到6小時,四個班次,白班(8點-14點)、中班(14點-20點)、小夜班(20點-2點)、大夜班(2點-8點)。
這兩天重症科收治了4位病人,薑洋分管的病人又多了一個,工作也變得很繁重,從上班開始,為病人吸痰、做口腔護理、鼻飼、深靜脈換藥、抽血、測血糖、輸液,清理患者的大小便、翻身、更換床單、喂飯……
工作量一直在增加,工作強度不斷加大,困難在所難免,但是沒有一個隊員抱怨。
晚上12點的時候,薑洋分管的4床病人指脈氧飽和度一瞬間下降,一直掉落到40%,薑洋忙叫來醫生。
醫生急忙趕來,病人為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也就是呼吸衰竭。
由於XGFY BD容易侵犯和損傷肺泡上皮細胞,肺泡內會有大量的滲出性液體,影響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重症患者容易繼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RDS)。
病人需要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而薑洋進重症病房的第一天,就見證過徐隊做了一例經口氣管插管。
醫生立即吩咐道:“準備呼吸機!”
“科裡已沒有呼吸機了!”薑洋回應道,“其他的都用上了!”
醫療隊接管的病區,近八十張床位,重症科現有的幾台呼吸機已經被使用上了。
“什麽?”醫生錯愕道。
“就剩一台正壓通氣機……”
這台類似家庭氧療的正壓通氣機,平時用於慢性COPD類似患者的供氧設備,但對於肺炎引發的ARDS來說根本沒用。
醫生立馬把面罩改為最高流量,觀察了一會,仍然沒有起色。
由於現階段醫療設備的短缺,大多數時候,醫生能做的十分有限,口服藥物、輸液,增加氧流量,面罩變為15L/min,密切觀察指脈氧飽和度。
病人憋喘非常嚴重,發出“哎呦,哎呦……”的呼喊聲。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對於病人來說,雖然身邊都是空氣,卻像泡在水裡沒法呼吸。
鄰床有清醒的患者被他的呼喊聲吵醒,往這邊看看又嚇得轉過身背對著。
病人不斷在床上翻滾,一直叫:“大夫,救救我,救救我……”
他越是激動,氧耗需求就越高,動脈血氣裡的氧分壓越來越低。
醫生看鄰床是相對輕症,暫時不需要氧源,趕緊把旁邊患者的氧源征用了,在面罩裡再接了一個鼻導管,也是最高流量。
同時,薑洋和護士沈沁圍在病床邊引導焦躁的病人,
教他:“吸氣,把氧氣憋住,縮起來慢慢呼。” 這類病人氧飽和度降低非常快,通常是一瞬間,但上升非常緩慢,十分鍾後,慢慢上升到80%。
加上不斷安慰,病人情緒也稍微好轉一些。
醫生交代薑洋密切觀察指脈氧飽和度,便跟護士長打電話,“科裡需要呼吸機,你趕緊協調一下,調一台過來!”
可不到一個小時,這樣的吸氧方式也不足夠了,又降低到40%,找護士長調配的呼吸機也沒有到。
“把正壓通氣機接過來!”
醫生沒有辦法,只能把一個氧源接到正壓通氣機裡,戴面罩試試,同時再加一個高流量鼻導管,給病人增加氧氣。
病人的供氧量又暫時緩和了。
應對氧氣不足的現實問題,上級醫生提出用“傳統高流量+面罩鋼瓶供氧”這個方法,解燃眉之急。
用這種鋼瓶,把這個鋼瓶搬過來接一個鼻導管,鼻導管接過來以後,把鼻導管接到病人的面罩裡面去,有些面罩可以直接把氧氣管插在上面,有的面罩不行的話,只有把鼻導管放到病人的鼻子裡面去,增加氧氣的供應量。
護士長一直在協調,也沒有調配到呼吸機。醫生又忙打電話,結果整個醫院電話打遍了,都沒有一個閑置的呼吸機
就這樣,病人的指脈氧飽和度,一會降,降了就傳統供氧法,氧氣量上去了,不到一個小時,又降下來了,又接著供……像過山車一樣, 一升一降,好多個回合,幾個人也折騰地筋疲力盡了。
醫生崩潰得要罵娘了:“你們還能喂飯、喂藥、扎針、換藥、抽血、送標本、全身護理,而我們就像廢人一樣,束手無策!”
“他媽的,穿著這防護服,帶著三層手套我連針都不會扎!”
沈沁瞪了醫生一眼,悠悠地說:“過譽了,您平日裡,脫三層手套也不會扎。”
醫生一臉黑線,轉而呵呵地笑了,幾位醫護人員也都笑了,緊張的氛圍有一絲緩和。
到了下半夜,經過協調,科室多了一台呼吸機,兩台高流量吸氧機。
呼吸衰竭的4床病人等到了呼吸機,氧飽和度持續穩定,心情不再躁狂。
醫療隊接管醫院以來,面臨的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中心氧壓過低、氧量不足。
就算是大醫院,往日也很少有這麽多病人需要集中供氧的。
現在,就診患者驟增,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吸氧或者輔助通氣設備,原有的供氧系統無法滿足患者治療需求。
醫護人員要頻繁更換氧氣瓶,患者每人一個幾十斤的氧氣瓶,有的4小時就需要更換一個。這段時間,基本靠醫護人員從各個樓層、病區搬運氧氣瓶。
其他醫療設備十分短缺,例如呼吸機、高流量吸氧、氣管插管配套設備,CRRT機、各種管路和耗材,都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問題。
薑洋這個夜班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出隔離病房時人早已筋疲力盡,裹在手套裡的雙手都被汗水泡得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