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氣氛沉重。
太白晝現,然後是一日連逝七元老,再接著是五皇子齊王李祐起兵造反,各種事情加起來,確實是夠讓皇帝痛心的了。
難怪洛陽城要實行緊急戒嚴了。
“請問諸位元老病逝,可否跟齊王謀反有關?是否齊王派人做亂?”秦琅發問。
這個問題並沒有驚到殿中眾臣們,剛才也早有人想到這上面了。
皇帝也早就派了禦醫到幾位病逝的大臣家中查看。
長孫無忌也建議皇帝立即戒嚴全城,並調動禁軍增強洛陽各處緊要之地的保護,同時派兵保護朝廷大臣們府第。
“暫時沒有發現有關聯。”
經過一番詳細的檢查,都能確定他們確實是死於疾病,而不是中毒或暗殺等。可是現在人心惶惶,這個結果只怕外人並不相信。
甚至坊間已經有些謠言,說這些人是被皇帝賜死的了,至於為什麽要這樣,那更是各種理由牽強附會。
在太白晝現這個事件下,一切都顯得神神秘秘起來。
秦琅目光望向太子。
皇太子承乾端坐在皇帝下面,面無表情。
兄弟李祐的謀反,對於承乾來說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李世民還沒死呢,這個時候皇子敢謀反,不是自尋死路是什麽?
若是李世民死了,有皇子謀反,那可能會很麻煩,現在嘛,只是給他將來省事了。
跳出來一個滅一個,以後的威脅就少一個。
這會承乾心裡估計還在笑呢。
“去歲東征,朕從黔中調走了張士貴,沒有大將監督鎮守,讓那逆子更無法無天,以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皇帝越說越氣,口述旨意。
“廢李祐為庶人,廢其母陰氏為庶人!”
“朕曾經告誡過這個逆子不要親近小人,他素來性情乖戾缺少德行,被諂媚之語蠱惑,終招致禍端,這是自取滅亡。”
“可朕深為痛心,真是愚蠢至極啊。如今變成梟獍一樣的人,忘記忠孝,擾亂黔中,死有余辜。不能維護國家,屏藩朝廷,反而破壞磐石一樣的血緣親近,違背禮義,為天地不容,拋棄父兄背叛君主,為人神所共怒,他生是賊臣,死是逆鬼!”
“他以前是朕的兒子,今天是國家的仇人,韋文振存為忠烈,雖然死了,也不妨礙他成就大義,唯我上慚皇天,下愧後土,朕還能說什麽?”
李世民說著說著,不禁流出了眼淚。
“追贈韋文振北海侯爵,令其嫡長子承襲······”
對於李祐,李世民是真的失望致極。
“秦琅,你本來即日要出京南下,你便代朕走一趟!”
皇帝命秦琅為討逆平叛大總管,召黔中、廣西、安南、雲南、劍南、山南、湖南七道悉聽秦琅節製調度平叛。
並任命已在半路上的刑部尚書劉德威代東寧府都督府長史之職,命張士貴為秦琅副將從征。
沒有張士貴為主將,原因是張士貴之前為東寧都督府長史,負有對李祐的監督教導之責,如今李祐造反,張士貴也有責任,讓他隨軍從征,是給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秦琅並不願意接這差事。
可李世民卻不許他拒絕。
“朝廷東征西征兩線做戰,黔中不能亂,必須迅速平定叛亂,你給朕把那逆子擒回洛陽來,還要狠狠威懾那些蠢蠢欲動的黔中蠻酋,對於跟著造反的,狠狠殺幾個。”
皇帝越說越氣,“若是那逆子敢負隅頑抗,朕許你先斬後奏。”
“若有擒斬此逆子者,朕賜封其郡公之爵,賞黃金千兩!協從者也並皆有賞!”
連擒殺這種話都說出來了,皇帝是真怒了。
都說虎毒尚不食子,可皇帝卻是不想保全李祐了。
那邊一直面無表情的太子承乾,在聽到這番話後,也終於不再淡定。
“父皇,五弟也只是一時犯錯,還請父親下旨,令官軍切勿傷及五弟性命,定要將他完好無損帶回洛陽,好好教導令其悔過!”
李世民咬牙切齒,“那叫一時犯錯嗎?那逆子就差沒自稱天子了,他把朕把你這父兄放哪,把國家朝廷放哪?”
李祐觸犯了李世民的底線。
做為天子,李世民是少有的善待功臣的皇帝,只要你不造反,就算犯再大錯,一般也都能得到原諒,最多也就是貶官,但一般也會得到起複,最差也能保全性命的,頂多就是丟個官而已。
可如果造反,那不管你是親兄弟,還是老夥計,李世民是絕不能原諒的,這條紅線不可逾越。
當初宗室裡的李瑗等幾位王爺造反謀逆,李世民都是狠下殺手。
如今李祐敢公然造反,而且還不是在謀亂階段被發現,而是已經公然扯旗舉兵了,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絕不能姑息容忍。
“父皇,兒臣願意親自去一趟黔中,將五弟帶回,令其在父皇面前懺悔!”
“放肆!”李世民氣的怒拍禦案,“此事豈容兒戲?”
太子越是求情,李世民越堅定要殺李祐之心。
秦琅冷眼看著,他懷疑承乾是故意在激李世民,目的就是借刀殺掉老五,畢竟老五造反,不僅是造他爹的反,也是在造他這個儲君的反。
這種人不殺,留著以後肯定還是個禍害,借爹的手殺了多好。
那邊長孫無忌待皇帝心情稍平複了一些,立馬進言,提出庶人李祐謀反,也是因為太年輕就出鎮封地,天高皇帝遠,無人可約束,故此無法無天。所以他認為,皇子們世封永鎮,就藩的年紀還是太年輕了些,更容易導致缺失教導而犯錯。
然後又說宗室藩王在封的權力有些太大,不受約束,應當吸取教訓,多加以約束。
比如藩王的親軍侍衛數量太多,現在親王就藩,親事府、帳內府和典軍府加起來足足三千之眾,這個兵馬由藩王統領,確實有些太多。
另外,親王鎮藩,對於行政司法錢糧等各方面也都插手,權力太大了······
“陛下封藩宗室,本是為屏藩朝廷,可如今皇子世封就藩才幾年,就已經出了這種舉兵造反的事情,還是制度有些欠缺之處,應當立馬修補。”
侍中馬周也表示支持,認為世封制度有許多不足之處,其中世封宗室們手裡的兵太多就是個大問題。
三千人太多。
“請求聖人下旨裁減諸藩侍衛,宗室親王以三百為限,郡王二百為限,嗣王一百為限······”
這一夜,重臣們在上陽宮討論了一夜。
秦琅年輕倒是精神不錯,還有茶水點心,這一夜倒也沒那麽難捱,雖然會議也隻開了上半夜,到後面討論的也都是對世封製的修補,秦琅一直沒參與。
下半夜則就是茶會了,精神不濟的一些大臣乾脆便趴在案上打盹睡覺,可皇帝卻沒讓大臣們出宮。秦琅猜測,估計也是今天突然死了七位重臣元老,雖說檢查並非投毒刺殺這些,但現在外面情況不明,皇帝便乾脆把大臣們留在宮中,這也算是一種保護手段。
雖然在議事後段,馬周乾脆提出了停世封之製的提議,認為世封之製效果並不好,不如停世封之製,仍隻給宗室、功臣們實封食邑便可。
而且遼東的勳官、封爵授土之製,馬周也認為沒必要。
這個提議還得到了數位大臣的支持。
秦琅也是沒參與。
雖然他心裡清楚,世封製與實封食邑相比,其實不僅是表面的那點點稅賦收益,而且就隻算稅賦收益,其實也是收益不小的,畢竟貞觀初,宗室皇子親王實封也不過六百戶,公主也隻三百戶,而大臣們最多也才一千多戶。
而世封製推行十來年,如今這眾多世封之臣,其中封地發展的最好的,自然是秦琅了,他的武安府如今擁有五州十五縣,工商興盛,人口近百萬。不說武安都督府擁有大量的田地,每年的田賦收益三分之一,就是相當豐厚,而且武安工商繁榮,其中太平港更是天下有名的大商港,這工商之稅秦琅也一樣是要拿走三分之一的。
雖說武安府只是個特例,其余的世封並沒這麽誇張,但畢竟現在才開始十來年,等以後慢慢經營,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後,各家的封地不說多,起碼也能有萬戶吧?
這就意味著大家僅這經濟收益,就等於是提升到實封萬戶了。
況且,除了經濟稅賦的收益,有了一塊實封地,還有各種隱性的特權福利等等,就如秦琅經營武安,可不僅僅是收稅,各方面的好處太多了。
停封世封製,秦琅不用開口,可已經得到世封的這些宗室功臣都不會同意的。另一方面,世封製推行這十幾年來,對於大唐開發邊疆,鎮懾蠻夷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李祐造反,這也僅是個個例,削減世封藩王們手中的侍衛數量,這個可以商量,但停封這不太可能。
至於說遼東要推行的勳官、封侯授土這事,皇帝剛開頭,哪裡就會停呢。
不過秦琅也明白,既然現在就有這麽多人開始提要停世封製,那說明這件事情其實也還是有許多人反對的,不管是出於羨慕妒忌也好,還是覺得於國家長遠無利也罷,總之這事將來說不定爭議還會更多。
就如他秦琅的武安府封地,雖然如今已經把兵權、行政、司法等都交出去了,不統兵不管民,只收點稅賦,再憑著當初剛來時佔據的先機,如今開始享受源源不斷的紅利回報,但這份回報也確實太豐厚了。
上百萬人口啊,秦琅跟他五個兒子分享受,朝廷能不心疼?
李世民是個明主,能夠清楚認識到以前武安是荒服之地,是秦琅親手開拓了這片封地,不僅平定鎮懾了那些俚僚蠻夷,讓他們從此效忠大唐,也移民墾荒屯田,特別是拿出了自己大量的真金白銀來帶動開發,武安的工商業興盛,那真是秦琅用盡了心思的,朝廷在這個過程中並沒出什麽力氣。
可很快就接手了武安這數百裡地盤,新增了這無數的戶口和稅賦。
李世民是大賺的,可將來他的子孫們,還會記的這些嗎?
他們會記得武安的一切是秦琅白手起家的嗎?他們只會看到武安府這麽多人口,如此多稅賦,這麽的廣闊,秦家獨享三分之一的稅賦,還佔據了那些賺錢的產業等,會眼紅會妒忌。
早晚會有人想下刀子分割搶奪的,這種幾乎是歷史必然。
就如西漢開國時劉邦分封宗室,可後來劉家皇帝,不也整天對這些劉家人諸侯不滿嗎,不也整天想著削他們搶他們嗎?
秦琅甚至覺得,也許等李世民一死,承乾繼位登基後,或許要不了十年,可能就會對這世封製下手。
不說徹底停掉,但以他對承乾如今這性子的了解,他肯定會動手的,也許是零敲碎打慢慢削,也許是急火猛攻,但肯定會動手。
承乾有才能,但骨子裡自負,其實他很像是楊廣。
這幾年莽撞吃了不少虧後,如今學會了隱忍蜇伏,但等他當了皇帝,他還會繼續蜇伏嗎?
漫長的夜終究還是迎來了黎明破曉。
在殿中悶了一夜,推門殿門,陣陣晨風吹來,秦琅大感舒暢,忍不住站在殿前伸了個懶腰。
許敬宗笑著跟出來,“魏公不愧是戰神,熬一夜還這麽精神,我這上眼皮跟下眼皮都打了半夜的架了。”
“我看大學士倒是精神還挺好。”
“陛下讓人準備了小食,一起。”許敬宗笑著道。
老許倒也是個實在人,如今成功坐上了翰林院大學士知製誥,成了內相,但在秦琅面前,卻姿態放的很低,哪怕如今秦琅辭去相職,即將回封地‘休養’,但老許人家還是客客氣氣的。
甚至在昨天議事最後,老許還特別向皇帝建議, 應當給秦琅加一個鎮南大都督之職。
秦琅再三推辭,可老許也認為就算遙領也應當加,理由是秦琅就算在封地休養,但畢竟是國之柱石之臣,廣南距京師又遠,秦琅若加個大都督銜,廣南無事不用勞煩他,但若遇上點急事大事,秦琅也能立即負責處置。
雖說這個理由很牽強,但皇帝還是答應了,皇帝說待秦琅平定黔中李祐叛亂後回封地就領著鎮南大都督的銜,平時事情由長史代為處置。若有事,請秦琅主持,這個有事,也就是防著黔中還有反覆了。
一般來說,現在朝廷不輕易授給人臣大都督之職,皇帝以皇子或皇弟遙領大都督之職,但也不完全,比如長孫無忌這幾年就一直還兼著揚州大都督之職,而秦琅此前也先後任過廣州大都督、鎮南大都督和劍南大都督等。
老許自認是給秦琅人情,秦琅反覺得多了個麻煩,但面對有邀功之意的老許,也還只是笑笑,然後叫上馬周一起邊聊邊走去吃早餐。
吃早餐的時候,大家還是忍不住聊起魏征柴紹等人的突然病逝來,秦琅只能跟自己說這只是恰好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