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俗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遠征昆侖
“翟陽公八百裡疾馳,倍道兼行,夜奪焉耆,壯哉!”高士廉讚歎道。

 而長孫無忌則對斬首七千這個數字有些懷疑,“先前焉耆內附時,曾獻版籍,城不過九,戶不過四千,人口不滿三萬啊。”

 “這王城斬首七千,豈不是盡屠其城中老幼?既然已得內應破城,實無必要屠城啊。”

 李世民笑了笑,卻是跟他解釋起來,說先前焉耆內附獻版籍時確實是說城池九座戶籍四千有兵三千。

 但實際上呢,焉耆國王當初也是故意虛報了數字的。實際上焉耆國在西漢通西域時就不止這麽多人口了。

 焉耆六百裡地,且佔據的是天山南面中很肥沃的綠洲,僅其中的焉耆都城,按之前鎮西大都督府的報告,就是城極大,在海水之北(博斯騰海),大河(海都河)東岸,眾流交雜,群山環繞,極為險固。

 其都城周三十裡!

 周長三十裡的焉耆王城,當然不可能就萬把人口。

 對比下東邊的高昌國,如今大唐已經完成了對高昌的吞並佔領,清量了田地,登記了戶籍人丁,早發現高昌實際人口數字,無比他們曾報給大唐的多,甚至比他們自己戶籍人口也多。

 原因也簡單,戶籍是戶籍,人口是人口,大唐的人口也是包括戶籍人口和不在籍人口的,高昌、焉耆這樣西域絲路上的重鎮,不僅僅有大量流動的商賈等,本身也還有大量的奴隸、雇傭兵等等。

 事實上,焉耆王城便有七千戶在籍人口,加上不在籍的,實際上城中有好幾萬人,所以郭孝恪斬首七千,並沒有屠城。

 只是將國王龍突騎支手下反唐的兵馬以及他招募的那些昭武粟特雇傭兵,以及西突厥留在焉耆的兵給砍了。

 基本上都砍了。

 這一點郭孝恪很老實的承認了,理由是這些人叛服不常,必然殺之以震懾西域。

 郭孝恪斬首七千,殺的人頭滾滾,確實極大的震懾了焉耆國人,在攻破王城後,郭孝恪讓粟婆準、頡鼻等焉耆王弟們帶唐騎往諸城招降。

 各城紛紛投降,沒有敢再負隅反抗者。

 郭孝恪也表奏粟婆準為檢校焉耆都督,借粟婆準的身份,來幫助大唐控制這個新歸隊的西域國家。

 然後郭孝恪奏請朝廷正式設立焉耆軍,他留下一千兵馬,再從焉耆招募了兩千人組成了焉耆軍留守,他帶著其余近兩千人馬,押著國王龍突騎支和其王室家眷以及那些反抗大唐而被斬首者的家眷等兩萬余人返回高昌。

 郭孝恪計劃把這些人帶回高昌後將其一部份打散分到大唐西域各軍鎮屯莊,部份則押回中原。

 “郭孝恪犯了個錯誤!”

 “他不應當這麽急著返回高昌,應當繼續留鎮焉耆。”

 焉耆國王龍突騎支的女婿是欲谷設重臣屈利啜的弟弟,欲谷設自立為乙毗咄陸可汗,如今正在河中攻打反叛他的昭武諸國,剛在進攻康居的路途中,把米國給攻滅了。

 雖說欲谷設當初被薛延陀的夷男從漠北打到了西域,靠著依附大唐天可汗,才得到大唐給在金山一帶安置,可他野心太大,一心想當西突厥大汗,還想娶大唐公主。

 皇帝不許,他就叛亂。

 第一次叛亂失敗後逃往了河中,但他到了河中後居然能很快的又東山再起,還先後擊敗了同俄和他兄弟兩個大唐冊封的大汗,甚至連現在大唐冊立的又一個大汗,依然還是被他壓著打。

 西突厥無人,欲谷設稱霸,所以連帶著焉耆這些西域國家,也不少再轉投其下。

 郭孝恪斬殺的那七千人中,就有一千西突厥兵,正是屈利啜的部下。

 甚至帶兵的正是屈利啜的弟弟,那位娶了焉耆公主的駙馬,在這戰中被殺,屈利啜豈有不來複雜之理?

 所以李世民認為,郭孝恪趁再次強大的欲谷設西征康居的時機,選擇隻以三千精騎奔襲焉耆的戰術是非常不錯的,沒有征召西域的仆從軍,也沒有做太大的動員,保證了突然性。

 又得了焉耆王弟內應,所以這是一次完美的斬首戰術,直接就拿下了王城,生擒了國王。

 但是打贏後,郭孝恪斬七千叛亂者,和遷走焉耆王室以及那些被斬士兵家屬都沒做錯,但不需要他親自押著人返回高昌。

 高昌有侯君集坐鎮就夠了,郭孝恪應當繼續留鎮焉耆,而不是把剛到手的焉耆交給粟婆準,雖說用親唐的粟婆準有好處,但現在還得防西突厥和龜茲。

 “那趕緊給郭孝恪下旨,讓他返回焉耆鎮守,或調侯君集去鎮守?再增調兵馬充實焉耆軍?”長孫道。

 “相距近萬裡之遙,快馬傳遞也需許多時日,只怕來不及了。”

 屈利啜既然沒有隨欲谷設西征康居,那麽他發現焉耆被偷襲攻破,兄弟被殺後,肯定會趕來爭奪報復的。

 “朕現在不僅擔憂焉耆有失,還擔憂郭孝恪,兩千不到人馬,押著十倍於已的焉耆俘虜,若是半路被屈利啜追擊,就怕有危險。”

 想了想之後,皇帝決定還是給鎮西下旨,讓郭孝恪回鎮焉耆,雖然未必趕的上,但死馬當活馬醫。

 另一方面,皇帝又下旨,派出妹夫李社爾,就是那位在遼東戰場上,表現無比勇猛的駙馬都尉趕往西域。

 李社爾是處羅可汗之子,也就是秦國忠的親兄弟,曾經跟欲谷設一同鎮守漠北,被封為拓設,後來與欲谷設一起被薛延陀趕到西域,在高昌北的可汗浮圖城落腳。

 後來他堅持要攻打薛延陀,奪回漠北,報仇血恨,欲谷設不肯相從,阿史那社爾組織了東征軍打回漠北,跟夷男打了一百多天,都不分勝負。

 結果欲谷設卻趁機在後方佔了阿史那社爾的可汗浮圖城,這導致前線軍心不穩,許多部眾紛紛擅自撤兵,最後社爾無奈敗歸。

 但可汗浮圖城也被欲谷設佔了,社爾無家可歸,隻得東歸大唐,有秦國忠的擔保引見,社爾倒是深得李世民喜歡,擔任禁軍大將之職,而且很快還娶了公主,最後更是封為郡王,可謂人生贏家的。

 而李世民也曾經說過,阿史那思摩、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為歸化四大蕃將,甚至還拿他們跟猛將薛萬徹比較,說他們甩薛萬徹幾條街。

 在遼東戰場上,這幾員蕃將,也確實都表現出眾,有以八百破萬的,有以四千破四萬,有負傷被救回後包扎了傷口又再次衝殺上陣,硬是把敵人殺潰的。

 反正都是一等一的猛人。

 “社爾與欲谷設是從兄弟,原來都在漠北鎮守,且當年有舊怨,朕用社爾往西域,當能建功!”

 社爾當年去漠北找夷男報仇,結果欲谷設不但不幫忙不說,還在背後捅刀子趁機搶地盤奪牲畜,社爾這口氣那也是記了多年的。

 讓他去西域,絕對能跟欲谷設死磕。

 皇帝調整了一下西域的部署。

 仍以侯君集鎮守高昌,為西州刺史兼天山軍使,以郭孝恪為鎮西大都督府長史,兼焉耆刺史,焉耆軍使,以粟婆準為檢校焉耆州長史。

 以郡王駙馬都尉李社爾為昆丘道行軍總管,龜茲州刺史兼龜茲軍使。

 昆丘,便是昆侖山,李社爾的官銜特別加了個行軍總管,就是要派他親自去打下已經反叛大唐的龜茲國,並鎮守龜茲。

 皇帝沒有準郭孝恪奏請的以粟婆準為焉耆都督,他不再保留焉耆都督府,打算全面推行漢化,授以流官治理,並設軍鎮守。

 高昌如此,龜茲也將如此,甚至等拿下龜茲後,接下來對疏勒、俱提波等天山以南諸國也如此,皇帝已經沒有耐心再慢慢來了,既然果實已經成熟,就不再客氣。

 徹底對天山以南地區,實行改土改流,全面漢化統治,不再給反覆的機會。

 “社爾此行,不僅要拿下龜茲,還得提防乙毗射匱可汗。”

 長孫有些摸不著頭腦,乙毗射匱可汗那是大唐剛冊封的西突厥大汗,他是咄陸可汗泥孰和沙缽羅咥力失可汗同俄兩人的侄孫。

 其父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薄布特勤和其叔祖咥力失可汗一樣,都是被自立的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所敗亡的。

 相比起如今勢力雄厚,卷土重來的欲谷設,乙毗射匱可汗勢力可就要弱的多,完全依附於大唐才能在欲谷設的壓迫下支撐。

 他如何敢對大唐有異心?

 “有何不能?高昌、焉耆、龜茲不都是現成的例子,就是欲谷設,當初不也兩度歸降嗎?”

 如今的西域,是四方勢力並存。

 強龍過江的大唐鎮西大都督府,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自立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然後是被大唐冊封的乙毗射匱可汗,再一個就是西域的諸小國。

 乙毗咄陸可汗和乙毗射匱可汗,那都是阿史那家族的,都是突厥人,雖然爭奪可汗之位,可本是一家。

 突厥控制西域多年,這些年陷於內鬥之中,勢不如前,但兩人不管是誰,肯定都想恢復昔日榮光,再做西域霸主的。

 至於大唐,現在誰不知道大唐的野心?

 那幾乎已經是擺在台面上的了,當初大唐剛來西域的時候,隻說是打通絲路,要求的也只是西域各方的尊奉,對各家是羈縻統治,只要你歸附臣服大唐便行,其它的不摻和干涉。

 但是,這些年完全變了,先後出兵打敗了莫賀咄可汗、肆葉護可汗,冊立了咄陸可汗、沙缽羅咥力失可汗、沙缽羅葉護可汗、乙毗射匱可汗等。

 又出兵徹底滅掉了高昌,然後對天山以南的龜茲等諸國強勢改土歸流,設都督府、派駐軍隊,移民屯田等等,反正這份把天山以南地區徹底納入版圖直接統治的想法,已經無比清晰了。

 乙毗射匱可汗雖然勢力較弱,也是大唐冊立的,他爹,還有他兩位伯祖父三代可汗,也都是大唐冊立的確實沒錯,但是,乙毗射匱可汗也想擺脫大唐控制,也想恢復祖上榮光的。

 欲谷設一個東突厥人,為什麽在西域能夠敗而又起?

 那就是因為他打出的旗號就是反唐,要驅除西域唐人,要恢復突厥西域霸主的榮光。

 所以西突厥各部落對此都很積極,以前他們是西域的主人,現在唐人來了,他們成臣屬了,這些突厥人自然不太樂意的,有點機會,總想試一試。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利益。

 就如西域的高昌焉耆龜茲等諸國一樣,他們也想保全下來,並不願意被吞並的。

 之前大唐對高昌等國實行羈縻統治時還好,雙方還有余地,當大唐強勢的滅掉高昌後,就算是親唐的西突厥各部,也開始警覺起來了。

 如今大唐再滅焉耆,那下一個就是龜茲,再接下來呢?

 大唐拿下天山以南後,就會止步嗎?

 大唐全面進入西域後,還有西突厥生存的空間嗎?

 或者說,曾經的草原霸主東突厥如今的境遇,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了,大唐早就已經徹底的取消了東突厥這一名號了,東突厥徹底滅亡了。

 所以李世民才會說,不僅要防著欲谷設在家留守的屈利啜,也還要防乙咄射匱可汗,他們都有可能對焉耆或龜茲出手。

 這種清醒的認知,可以說充分的展示出了李世民這位馬上天子的眼見。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沒有什麽絕對的盟友。

 因為利益, 朋友可以變成敵人,敵人也可以變成盟友。

 “朕久經戰陣,對戰場形勢預測頗準,這次既然出兵,那就得解決一些根本的問題。”

 “若社爾到西域前,焉耆為突厥所奪,則先不要打焉耆和龜茲,而是先集中西域兵馬,召集諸蕃,先將依附於欲谷設,遊牧於天山北麓的處月、處蜜二部先滅了,此二部首鼠兩端,搖擺不定,叛服不常,若我軍進軍龜茲、焉耆,則高昌可能為其所攻,必先解決掉他們。”

 滅掉處月和處密二部,穩固後方,再攻焉耆和龜茲不遲。

 而若是社爾到西域後,焉耆仍未失,則先穩固焉耆,然後再打處月處密二部,平定二部後再打龜茲。

 這個順序皇帝認為很重要。

 一步錯,可能就將步步棋。

 “西域局勢如今十分複雜,每一步都得十分小心,萬不容有失,否則前功盡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