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洪大威就帶著劉元昭到了一處大宅子裡,洪大威並沒有搞定他的上司,隨後就去聯系了那些被劉元昭握有把柄的人,他們湊了一批衣甲兵器出來。
劉元昭進去的時候,就看到了十幾個武官在裡面等候。這樣的情況,劉元昭有些暗喜,反正交易的這批人和自己這邊關系密切,那麽自己發展的實力,肯定很少人知道。
孫子曰: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
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會勝利;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對策的會勝利;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的會勝利;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會勝利;主將精通軍事、精於權變,君主又不加乾預的會勝利。以上五條,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所以說:了解敵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戰鬥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對方但了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既不了解對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戰必敗。
劉元昭便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也知道明軍的戰力,所以,他與明軍交戰勝率極高。
劉元昭笑道:“既然都是熟人,那價錢也好商量,我肯定不會讓大家吃虧。”
洪大威在一旁說道:“振釗兄弟,來看看貨物,我們可是把最好的一批都拿出來了。”
劉元昭點點頭,揮手讓身後的手下上前檢驗衣甲兵器等質量。
洪大威介紹道:“這裡一共有刀五千把,長槍一萬杆,盾牌一千,鳥銃一千支,火藥三萬斤。鐵甲五百套,棉甲一千套。
腰刀造價一兩銀子一把,長槍三錢銀子,盾牌十兩一塊,鳥銃五兩銀子一杆,火藥一斤三錢銀子。鐵甲一百五十兩銀子一套,棉甲三十兩銀子一套。”
劉元昭只是點點頭,並沒有說話。待到手下將所有武器裝備檢查完後,他們在劉元昭耳邊說了幾句,劉元昭點點頭。
他對洪大威說道:“洪僉事,你這些衣甲兵器的質量可沒到標準程度吧?你就叫這麽高的價格,你當我家將軍是好性子嗎?”
洪大威連忙陪笑道:“振釗兄弟,你瞧你說的,太過了。那你說,能給什麽價格?”
劉元昭笑道:“我也不能讓你們吃虧,這樣吧,你所報的價格,全部砍掉一半。”
洪大威聽到這話,臉色有些難看,周邊的武官們也是議論紛紛。
劉元昭也懶得廢話,說道:“諸位,我家將軍實力強些,才不會被打敗,到時候要是我家將軍戰敗被擒,熬不住酷刑,說漏了什麽……”
洪大威聽著劉元昭說的越來越過分,連忙上前陪笑道:“振釗兄弟,別生氣,一半價格就行,哈哈哈哈。”
劉元昭也抬頭哈哈大笑,之後便讓手下核算銀錢,進行交易。這一批裝備一共三萬兩千余兩銀子。
至於劉元昭交給洪大威三萬七千兩,還剩余近五千兩,劉元昭也沒有要回,而是交給洪大威隨意處理。
劉元昭拿到武器裝備,就立刻組織人手,連帶著糧食粗鹽等生活物資一起運出西安。
在西安北門外,一早就有三十隊人前來接應,其中十隊人在西安北門外接應,穿著順鋒鏢局的衣服。
劉元昭與護送隊見面後,即刻動身離去。
劉元昭這一次回梁山走的水路,之前運送東西的車隊是在西安城裡租的。 從水路一路進入洛水,再往北走數十裡,自有梁山派來的車隊前來運走所有的物資。
十月中旬,劉元昭回到了梁山山城,此刻,山城裡最高處已經修建好他的居所。
進入梁山山城的路途,以前不太好走,運輸東西的的時候全靠人力一點點的搬上去,之後劉元昭讓人稍微修了一下,羊腸小道變得寬敞了許多,可以允許馬車通行了。
當然敵人進攻山城時,這條道路提供了許多便利,為此,劉元昭讓人在道路兩旁挖了壕溝,又種上大量的雜草灌木,可以讓人隱蔽在道路兩邊進行埋伏。
劉元昭回到梁山山城,第一時間就去工廠那邊,去看火器的事情。
他在兵工廠裡見到了能研發觸發式地雷的工匠,名叫楊長生,如今已經五十三歲了。
據楊長生說,他是在戚繼光到達北方抗擊蒙古的的時候進入戚家軍的。在戚繼光死後,他輾轉來到了陝北。
劉元昭覺得自己撿了一個寶,這個楊長生會打造戚家軍的所有火器, 也就是說,他只要有足夠的財力,就可以打造明朝所有的火器。
劉元昭連忙讓楊長生組織試驗地雷,楊長生立刻指揮十多名士兵小心翼翼的拿起十多個地雷埋入一個斜坡裡,隨後讓人推動一輛簡易的四輪車衝下斜坡,觸發埋入土裡的地雷。
隨著數聲爆響,簡易木板車已經四分五裂,斜坡也已經破爛不堪。
楊長生說道:“大人,這鋼輪發火式地雷還可加入彈珠,鐵釘等東西,在爆炸之後還可以造成大面積傷害。”
劉元昭笑道:“這地雷很不錯,非常好。楊長生,你盡量教出一批學徒,製造這些地雷,到明年,朝廷肯定會派兵來剿滅我們,到時候就仰仗你的地雷發威了。來人,賞賜楊長生百兩銀子。”
楊長生接過銀子,連忙跪下道:“大人的大恩大德,小人沒世難忘。”
劉元昭彎腰扶起楊長生,說道:“你只有努力製造地雷就行了,你每教出一個學徒,就可以得到五兩銀子。楊長生,好好乾,好日子就在眼前。”
楊長生連連點頭:“大人放心,小老兒一定不會讓大人失望。”
劉元昭很滿意地點點頭,又說了幾句才離開地雷組這邊,來到了火銃這邊。
研發鳥銃的名叫李雨生,研發魯密銃的是何有財,研發掣電銃的名叫曾簡亮,師從趙士楨,趙士楨是明末火器專家。
曾簡亮也是倒霉,回陝西省親遇上叛亂,隨著難民逃跑被劉元昭的部下全部帶到了梁山,隨後按照各自的能力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