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東京克蘇魯》第一百三十四章 操作揭秘
天狗出現兩小時前,中午。

  賽博電子音像店。

  雨果關在小屋裡,坐在電腦前,八支賽博之手對著鍵盤敲敲打打。

  黑眼圈很深,頭髮亂的雞窩一樣。

  網癮少女已經連續上機三天,困了就在電腦椅上眯一會,剩下時間都在八線操作敲代碼。

  棕瓶能量飲料堆了一桌子。

  終於,在碼農模式的瘋狂爆肝下,手遊《東京鬼神》30版本,出爐了。

  ……

  手遊程序打包上傳。

  發到幾個遊戲交流測試群。

  雨果敲下測試招募公告

  《東京鬼神》30版本,動作系統,捏臉系統,任務系統測試,招募測試員800人,按照任務系統測試完成情況,有200円到700円不等的獎金。

  因為這次“測試”很重要。

  雨果為了保證參與人數,加入了少量獎金,並且招募測試員多達800人。

  不要覺得這個人數很多。

  測試留存這個東西很玄學,看似800個玩家進遊戲測試,其實很大可能5分鍾就退掉一半,只剩400人。

  最後能完整測試完內容的,甚至只有幾個十幾個都有可能。

  這就是興趣的逐漸衰弱,基本的心理學常識。

  所以,雨果最後需要的雖然是十幾個人,但她一開始要招募800個人,而且還要設置獎金來增加留存概率。

  招募信息發到幾個遊戲交流群。

  後台統計很快報名人數就滿了。

  然後,雨果把《東京鬼神》的遊戲下載鏈接,群發了過去。

  ……

  島田久作,一個宅男。

  從小的愛好就是玩遊戲。

  從小到大,市面上各種流行的遊戲都玩過後,開始更加深入遊戲圈子,成為骨灰級玩家,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遊戲直播主。

  身為資深玩家,遊戲主播,自然有加入一些遊戲交流社區,遊戲公司的交流群,各種遊戲製作者圈子交流群。

  都是能掌握一手遊戲資料的地方。

  今天,自己加入的幾個個人創作者群裡,出現了一個名為《東京鬼神》的遊戲,正在招募測試員。

  這個網名叫“蜘蛛”的人他知道,一個技術帝,據說是做網絡安全的,大佬偶爾在群裡發一些閑暇做的小遊戲,都挺有意思的。

  市場上最近沒什麽新遊戲,島田久作正閑,想著也沒什麽事,索性試試。

  ……

  報名參加之後。

  不一會,遊戲下載鏈接發了過來。

  安裝包不大,應該又是小遊戲。

  拿出手機,下載安裝。

  啟動遊戲。

  《東京鬼神》的遊戲名閃了一下,進入了遊戲,畫面一如既往的簡單,ui基本都是用的替代素材。

  這很正常,畢竟個人製作,而且說了是系統測試,貼圖更換一般都是遊戲接近完成,最後一步。

  注冊用戶,捏臉界面。

  嗯?還有捏臉?

  招募公告裡好像說了來著。

  島田久作試了試,從臉到體型都能捏,雖然很多參數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只能捏出正常人樣,但十分細致。

  體型能調胖瘦高矮,臉能捏嘴,鼻子,眼睛,甚至睫毛……

  島田久作玩到這,覺得有點不對,這捏臉系統有點太細致了,簡直跟又捏了個人一樣。

  他玩了多年遊戲,這點直覺還是有的,這種高真實度的模型多面體投入遊戲裡,得多吃配置?

  摸了摸手機,不燙。

  島田久作疑惑,這什麽黑科技?這就是技術帝的恐怖嗎?

  ……

  島田久作不知道的地方。

  秋葉原,雨果租的密封地下室裡。

  擺了兩排,幾十個一人寬站台。

  每個站台有一個移動攝像頭環繞。

  ……

  隨著《東京鬼神》遊戲開服。

  玩家湧入注冊,捏人。

  儀式生成。

  一個個白光人偶出現在站台上。

  攝像頭環繞拍攝。

  隨著玩家使用捏人系統操作,白光人偶中安裝的‘變色龍’插件開始作用,逐漸被變成了玩家捏的樣子。

  遊戲中的精致場景,並不是什麽程序模型,而是現場實拍。

  ……

  島田久作身為骨灰玩家,對遊戲的關注點自然和普通玩家不一樣,他更重點關注遊戲的技術模式。

  所以這個感覺十分黑科技的捏臉系統,他可研究了好一會,然後才捏了個角色進入遊戲。

  屏幕上一明一暗。

  自己的角色站在了一個街巷裡。

  嗯……這個q版大頭小人兒是什麽?

  自己剛才捏的辣麽大個角色呢?!

  島田久作一愣。

  隨機哭笑不得,這畫風突變,完全是兩個遊戲啊,就跟在真正的遊戲之前套了個捏臉模擬器一樣。

  他還說看到捏臉系統時,在想手機能不能帶的動,結果擔心完全多余了,那角色就是讓你捏來看看的。

  不過有一說一,操作自己的遊戲角色在地圖中走了一會,地圖景物建模還是很豐富的,但場景貼圖質量相比就很差了,大多數地方直接就是拿色塊糊上去的,不過也不影響,技術測試。

  ……

  島田久作繼續進行操作。

  目前開放的地圖大小尚可,而且驚喜的是,這是一款聯網遊戲,他能夠看到其他玩家的遊戲角色。

  遊戲劇本大概是這是一個有鬼怪的世界,玩家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調查員,要調查鬼怪事件。

  恐怖解密遊戲?

  主機很常見,網遊還蠻少見的。

  屏幕左上彈出一個任務,大概是去某某地調查,玩家操控角色去完成,獲得一些暫時不知道有什麽用的經驗值。

  然後下一環,再下一環。

  總之就是在這塊地圖上逛,不過這個劇本的故事倒是蠻有趣的,所以有新鮮感加持下,玩起來也不膩。

  另外,屏幕右上角有一個沙漏一樣的模糊時間計時器,上面寫著“緊急活動倒計時”。

  這個意思是一會還有活動任務?

  島田久作一邊做著瑣碎的任務殺時間,一邊等待。

  大概一個小時過去。

  屏幕上突然彈出粗糙的大字

  “鬼抓人活動開始”

  一個手中拿著一盞燈的“鬼”,突然出現在了地圖中間,同時,還出現了很多的np。

  遊戲規則同時彈了出來藏起來,別被鬼抓到。

  這應該就是類似boss戰之類的?

  島田久作看到規則後,開始操控角色遠離那個拿“燈”鬼,同時遠遠觀察。

  鬼並不是一直在他們視線內,偶爾會突然消失,再突然出現在其他地方。

  鬼不止抓玩家,也抓np,每次抓到一個人,就會用燈罩住,帶著走到地圖邊緣,推出去。

  玩家被抓到了推出去後,就死亡了,直接遊戲結束。

  島田久作看了群裡,有人在問,說是角色死亡了,就登陸不上遊戲了。

  蜘蛛回了句一條命遊戲。

  ……

  賽博電子音像店。

  雨果面前的數個屏幕上,分別展示著遊戲數據,和她入侵的池袋公共監控攝像頭。

  攝像頭上,正是黑門眾人封鎖池袋,安徒生正拿著打火匣干擾住一個個人的思維,往封鎖區外送人。

  雨果通過公共監控來確定安徒生的位置,投影遊戲裡的拿燈鬼位置。

  np則是普通的正常人類投影。

  遊戲裡的鬼時隱時現,並不是她刻意增加難度,而是有些監控拍不到的地方,沒法對應投影位置。

  《東京鬼神》裡的鬼抓人活動,一直持續到天狗出現,安徒生停止往外送人,才結束。

  雨果看了看數據。

  “封鎖區裡還剩128個玩家,比我預估的要多很多……”

  她看著攝像頭上出現的天狗,和逃散的人群,調出後台,開始新的布置。

  ……

  遊戲內容更新。

  一個新的“鬼”被加入遊戲,出現在遊戲地圖上。

  新加入的“鬼”破壞力更驚人,會遠程放風刃,被碰到就秒殺。

  同時,玩家們收到任務,保護np撤離到幾個劃出的安全區,每成功保護撤離一個np,有多少多少分。

  然後,玩家身周還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救助范圍,np如果身處你的救助范圍內死亡,會處罰百倍積分!

  同時,救助范圍內有np身處險境時,這個玩家的角色,還有可能會收到報酬豐厚的緊急任務。

  這些都是鼓勵玩家,盡可能救助np的機制。

  調查解密加救援類型的遊戲嗎?感覺挺新穎的思路。

  島田久作一邊玩,一邊想著。

  目前為止《東京鬼神》這個遊戲所展現出來的內容,很有趣,很不一樣。

  但具體哪裡不一樣……

  島田久作想了想,或許是它的各種設計?總覺得不像是普通遊戲的思路。

  不說遊戲一定是打怪升級這樣的,就算是解密類的,也和《東京鬼神》這種模式大相徑庭。

  它的任務系統,一開始還和揭秘類型遊戲很像,但是鬼抓人活動開始以後,再到這第二個鬼出現,衍生出的各種任務,都讓島田久作這個嗅覺敏銳的資深玩家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因為正常遊戲設計師設計遊戲任務系統都是有邏輯的,《東京鬼神》卻好像突發事件,隨機在後台更新的任務加到遊戲裡一樣,讓人看不到邏輯,島田久作很好奇這是怎麽做到的。

  但不得不說,這種遊戲體驗,帶給他這個玩家的感覺,真的非常新奇。

  ……

  島田久作當然不知道,他覺得《東京鬼神》不像一個正常遊戲設計思路,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這層披著的遊戲外皮之下,真的是東京切實在發生的一場事件。

  充滿不確定性?隨機性?不符合設計邏輯?

  當然了,因為這些本就是意外發生並且人工實時更新的,並不是提前設計好的程序,當然不存在設計邏輯。

  《東京鬼神》目前剩下的這一百來個玩家,可是真實的參與在東京池袋的天狗事件當中。

  只不過,除了蘇啟和雨果。

  誰都不知道罷了。

  池袋現場的人,現在還不知道幸存市民中混著大量玩家操控的“角色”。

  《東京鬼神》的玩家們也不知道,他們的遊戲,是精心包裝好的現實。

  蘇啟之前所謂的“死而複生”,不過是小打小鬧,放出的煙霧彈。

  《東京鬼神》這場虛擬與真實的交響曲,才是九九八十一這次演繹出的大型神秘。

  所有人都成了這場神秘愚弄的對象,直到謎底揭開,才恍然大悟。

  ……

  接下來,蘇啟假死,天狗被安徒生定住,危機被按下暫停鍵。

  雨果知道機會來了,通過《東京鬼神》適時給出了新的任務。

  玩家們合作收集儀式用品,舉行鎮鬼儀式,召喚九九八十一神明,鎮鬼。

  地圖上開始標識一些發光的道具,玩家們紛紛收集“儀式用品”。

  遊戲裡看的儀式用品,都是一些很具有神秘元素的小道具,水晶球,符咒十字架什麽的。

  實際上對應現實裡,桌子,椅子,劇本,打光燈,攝影機……

  遊戲裡的舉行儀式。

  現實裡是布景,拍下照片“證據”……

  雨果通過《東京鬼神》,給玩家們的行為打上了一層濾鏡,扭曲了他們的認知。

  他們以為自己在操控角色,通過儀式鎮鬼,完成任務。

  實際上,是在操縱人偶,製造扳倒斬首循環的證據。

  最後,玩家們完成任務,獲得了經驗值,獲得了積分。

  照片視頻的“證據”,則是都到了雨果的手裡。

  ……

  “這些應該足夠了。”

  雨果看了看手裡目前掌握的資料,直接申請矩陣的服務器功能,面前喚出虛擬面板。

  “缸中之腦,我要把這些信息散布到地區網絡。”

  虛擬面板上彈出大量參數選項。

  選擇消息傳播輻射范圍,選擇重點散播國家和地區,選擇受眾傾向……

  各種大數據調查匹配,迎合雨果的散播需求,比如散播重點要在東京,在斬首循環天狗事件覆蓋的用戶群,相關自媒體等等。

  缸中之腦會計算好一切,並安排聯系好所有的媒體渠道,自動達成情報交易,散播,甚至請水軍一條龍。

  雨果只需要做一件事,付錢。

  低級套餐5百萬円,中級套餐1千萬円,高級套餐……人盡皆知一勞永逸套餐……

  根據主動散播力度不同,價格完全呈幾何式上升,後面的基本零都數不過來,屬於天文數字。

  當然,被動傳播,二次傳播,這些都是不計算價格的。

  一個消息如果足夠勁爆,即使選擇低價套餐,也能在後續發酵下,達到很猛的效果。

  換言之,沒什麽用的消息,你傳的人盡皆知也沒什麽用。

  大家都知道這世界上有男人女人,人盡皆知,有什麽用嗎?

  傳播渠道只是讓消息傳遞到人耳朵裡,具體能起到怎樣的影響要看內容。

  ……

  雨果買了最省錢的那個,這個足夠了,目前天狗事件新聞滿天飛,反錘的視頻不缺熱度和關注,後續效應很大,不需要浪費錢。

  缸中之腦還是很給力的。

  付款後的瞬間,全媒體渠道就已經一條龍服務到位。

  短短幾分鍾,“證據”被頂上熱搜。

  那個“三百照片揭秘”的帖子,直接成為了擊碎謠言的鐵錘。

  天狗,完了。

  ……

  雨果這時也要做最後一件事。

  她的《東京鬼神》遊戲帳角色,出現在池袋,做最後謝幕。

  那隻詭異恐怖又炫酷,滿身特效的鬼王蜘蛛女,一個看起來就像充了錢買皮膚的氪佬……

  這個人偶是通過《東京鬼神》遊戲儀式生成的,不是弗蘭肯斯坦人偶。

  弗蘭肯斯坦人偶是實體,池袋被山魯佐德封鎖,弗蘭肯斯坦人偶進不去。

  《東京鬼神》的遊戲角色不同,這個是信號程序生成的,網絡覆蓋的地方就能投入。

  阿裡巴巴的信號封鎖,被斬首循環用許願機打破了,所以信號能進出。

  ……

  同時,《東京鬼神》的遊戲角色死亡後,也不會影響到操控者身體,只是會丟失一部分數據,引起角色儀式混亂,三小時內不能重構。

  這些遊戲角色,看起來比弗蘭肯斯坦人偶還要方便。

  但事實上,局限性很大。

  ……

  弗蘭肯斯坦人偶,能完全複製操控者的能力,狀態。

  比如蘇啟如果用弗蘭肯斯坦人偶,他的環病毒,青春期這些神性物能力,是可以通過人偶使用的。

  弗蘭肯斯坦人偶,就像是操控者身體的一個器官,一個雙生怪物。

  包括深海,錨定,這些都是兩者密切聯系共用的, 就好像把靈魂從身體裡抽出來放在身體另一個部分裡用。

  弗蘭肯斯坦人偶死掉,就如同蜥蜴斷尾。

  ……

  而《東京鬼神》遊戲角色不是這樣,它更像一個遙控車。

  這只是一個工具,一個玩具,只能使用這個工具的功能。

  本身能力,深海,錨定,神性物,儀式之類的,當然不可能通用。

  玩具壞了,再製造一個新的就好。

  ……

  所以《東京鬼神》的“角色”,實際上是一個更適合普通人的東西。

  這就像當初的槍械理論,訓練一個能上戰場殺敵的騎士需要十年時間,消耗大量的財富,而讓一個小孩子能做到和騎士同樣的上戰場殺敵,只需要一秒,給他一把槍。

  工具,永遠是讓弱者撬動強者的最好支點。

  ……

  而且,《東京鬼神》的角色還是有進步空間的,畢竟這是個程序。

  雨果通過智慧體系的儀式,可以不斷進行編程升級。

  “變色龍”能力就是這樣加進去的。

  發明創造,這是智慧體系所掌握的學識。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